原告:劉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徐匯區(qū)。
原告:劉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徐匯區(qū)。
原告:劉巧年,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嘉定區(qū)。
原告:夏心毓,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靜安區(qū)。
原告:夏仲堅,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靜安區(qū)。
以上五原告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鄒勇富,上海繁錦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被告:劉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被告:鄧正龍,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被告:鄧晨,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以上三被告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周佳玲,上海歐瑞騰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被告:劉慶高,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原告劉某某、劉某某、劉巧年、夏心毓、夏仲堅與被告劉某某、鄧正龍、鄧晨、劉慶高共有糾紛、法定繼承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1月28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9年2月21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劉某某、劉某某、劉巧年及原告劉某某、劉某某、劉巧年、夏心毓、夏仲堅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鄒勇富,被告劉某某、劉慶高及被告劉某某、鄧正龍、鄧晨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周佳玲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劉某某、劉某某、劉巧年、夏心毓、夏仲堅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要求被告劉某某、鄧正龍、鄧晨向原告支付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上南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的折價款250萬元。事實和理由:被繼承人劉登儀、韓羊子生育了原告劉某某、劉某某、劉巧年,被告劉某某、劉慶高和劉巧娥。原告夏仲堅與劉巧娥生育了原告夏心毓。劉巧娥于2015年1月1日報死亡。被告鄧正龍系被告劉某某前夫,被告鄧晨系被告劉某某與鄧正龍之子。劉登儀、韓羊子分別于1987年12月27日和2018年6月10日報死亡。1997年8月7日,原上海市盧灣區(qū)日暉東路XXX號房屋(系劉登儀的私房)被納入拆遷范圍。1997年8月20日,被告劉某某與動遷公司簽訂房屋拆遷安置協(xié)議,被安置了系爭房屋。上述房屋拆遷時,劉登儀已去世,被拆遷房屋為原、被告應繼承的共同財產(chǎn),故原告對系爭房屋擁有所有權(quán)及使用權(quán)。鑒于被告劉某某已將系爭房屋出售給案外人,原告客觀上無法享有權(quán)利,故原告訴至法院,要求判如訴請。
被告劉某某、鄧正龍、鄧晨、劉慶高共同辯稱,原上海市盧灣區(qū)日暉東路XXX號房屋動遷時有三份安置協(xié)議,爭房屋安置了被告劉某某、鄧正龍、鄧晨。動遷協(xié)議簽訂至今,已經(jīng)超過20年,如果私房產(chǎn)生繼承,原告起訴過了訴訟時效。且系爭房屋為公房,不產(chǎn)生繼承,原告沒有產(chǎn)權(quán)期待權(quán)。被告劉某某出售系爭房屋,系合法處分。要求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劉登儀(1987年12月27報死亡)與韓羊子(2018年6月10報死亡)生育了原告劉某某、劉某某、劉巧年,被告劉某某、劉慶高和劉巧娥(2015年1月1日報死亡)。原告夏仲堅與劉巧娥生育了原告夏心毓。被告鄧正龍系被告劉某某前夫,被告鄧晨系被告劉某某與鄧正龍之子。
1997年8月20日,被告劉某某與原上海市盧灣區(qū)安佳房地產(chǎn)開發(fā)公司簽訂《房屋拆遷安置協(xié)議》,被拆遷房屋為原上海市盧灣區(qū)日暉東路XXX號,產(chǎn)權(quán)人為劉登儀,戶主為劉某某。被告劉某某、鄧正龍、鄧晨被安置了系爭房屋,該房屋為公房。2000年,被告劉某某將系爭房屋轉(zhuǎn)讓給案外人陶某。2009年6月,陶某等購買了系爭房屋產(chǎn)權(quán)。2009年6月29日,系爭房屋的權(quán)利人核準登記為陶某、樊銀女、陶慧芳。原上海市盧灣區(qū)日暉東路XXX號被拆遷時,韓羊子、被告劉慶高被安置了上南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原告夏心毓及劉巧娥被安置了上南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F(xiàn)原告訴至法院,要求判如訴請。
以上事實,由原告提供的戶籍摘抄、上海市公安局戶籍證明、??跉v史庫信息資料、房屋拆遷公告、房屋拆遷許可證、房屋拆遷安置協(xié)議、上海市不動產(chǎn)登記簿、上海市房地產(chǎn)登記申請書、上海市公有住房出售合同及原、被告的陳述所證實,并均經(jīng)庭審質(zhì)證。
本院認為,遺產(chǎn)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chǎn)。1997年,原上海市盧灣區(qū)日暉東路XXX號房屋被拆遷,劉某某、鄧正龍、鄧晨被安置了系爭房屋,雖然被拆遷房屋為劉登儀的私房,但被安置的系爭房屋為公房,劉登儀對該房屋不享有權(quán)利,不屬于劉登儀遺產(chǎn),故原告要求繼承、分割系爭房屋,并要求被告劉某某、鄧正龍、鄧晨給付折價款缺乏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綜上所述,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劉某某、劉某某、劉巧年、夏心毓、夏仲堅要求被告劉某某、鄧正龍、鄧晨支付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上南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折價款250萬元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26,800元,減半收取計13,400元,由原告劉某某、劉某某、劉巧年、夏心毓、夏仲堅共同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宣志鴻
書記員:王??順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