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劉某某。委托訴訟代理人:郭創(chuàng),北京尚衡(呼和浩特)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李某。委托訴訟代理人:楊莉,河北輔仁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劉某某與被告李某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月29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劉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郭創(chuàng),被告李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楊莉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劉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一、請求人民法院依法判令解除原告劉某某與被告李某之間于2016年8月4日簽訂《汽車轉押協議》;二、請求人民法院依法判令被告李某立即返還原告購車款(抵(質)押款)173000元(大寫人民幣:拾柒萬叁仟元整)。事實和理由:2016年8月劉某某因個人購車需要與李某取得聯系,經協商后雙方于2016年8月4日簽訂了《車輛轉押協議》,協議中約定,李某將車牌號為渝B×××××號Q5牌越野車一輛轉押給劉某某,抵(質)押價格為173000元,并在協議中約定李某保證該車輛不是盜搶、詐騙、租賃、鎖定、走私等車輛。如果發(fā)生以上情況李某應當賠償劉某某全部損失。雙方簽訂協議后,劉某某將車輛開回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使用。但是2016年10月31日重慶市公安局沙坪壩區(qū)公安分局與劉某某取得聯系,告知劉某某其駕駛的渝B×××××號Q5牌越野車涉嫌一起詐騙案件,并于當日出具了扣押決定書將該車輛扣押。綜上,劉某某認為,雙方簽訂的《車輛轉押協議》的性質為車輛買賣協議,現因李某所售車輛被依法扣押,導致劉某某合同目的無法實現,因此,特向貴院提起訴訟依法解除雙方簽訂的《車輛轉押協議》,望貴院依法維護劉某某的合法權益。李某辯稱,不同意劉某某的訴請,劉某某依據協議條款要求解除合同,返還購車款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1、雙方簽訂協議后,李某交付了合同約定的車輛,同時劉某某支付了相應的車款,合同已經履行完畢,不存在劉某某要求解除合同,返還購車款的問題。2、涉案車輛由重慶市公安局沙坪壩區(qū)分局偵查扣押,但未被法院認定為詐騙車輛,涉案車輛的定性影響合司的效力,影響該案的審理結果,該案需等待刑事案件審理終結后確定。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36條及民事訴訟法意見等相關司法解釋“先刑后民”的規(guī)定,為查明案件事實真相,本案應該中止審理。3、涉案車輛未被認定為詐騙車輛,因此不能適用協議第七條。4、涉案車輛系案外人梅海波轉押給李某所得,案涉二手車經過多次流轉。為避免重復訴訟,浪費訴訟資源,本案應將前手當事人追加為本案被告或第三人。綜上所述,劉某某要求解除合同,返還購車款理由不成立,請求依法駁回劉某某的訴請。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對當事人沒有爭議的事實,予以確認如下:劉某某與李某經協商于2016年8月4日簽訂《汽車轉押協議》,協議約定:李某將渝B×××××號奧迪Q5汽車,大駕號LFV3B28R1D302256轉押給劉某某保管或使用,抵(質)押價格173000元;李某保證對以上車輛享有質押權、轉押權;李某保證該車輛是原車主一手正規(guī)抵押,不是盜搶、詐騙、租賃、鎖定、走私、套牌車輛,并且保證車輛以后不會變成盜搶、詐騙、租賃、鎖定、走私、套牌車輛,如發(fā)生以上情況李某負全部法律責任并且賠償劉某某由此帶來的所有經濟損失。協議簽訂后,劉某某通過銀行給李某轉賬172000元,李某將渝B×××××號車交付給劉某某。對雙方當事人有爭議的證據和事實,本院認定如下:劉某某主張渝B×××××號車為詐騙所得,應解除劉某某與李某簽訂的《汽車轉押協議》,由李某返還劉某某購車款173000元,提交《汽車轉押協議》、賬戶明細查詢單、重慶市公安局沙坪壩分局2016年10月31日出具的辦案協作函、調取證據通知書、呈請立案報告書(載明:2016年10月9日,黎遠江到我隊報案稱:2016年6月13日,重慶利建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的余建者到黎遠江所在的萬慶汽車租賃公司以每月13000元的價格租賃渝B×××××黑色奧迪Q5汽車一輛。2016年7月24日,黎遠江發(fā)現渝B×××××車上的GPS信號消失,7月28日,該車信號出現在河北省石家莊市,黎遠江立即前往追趕,最后在內蒙古呼和浩特找到該車。經當地警方調查,該車已被非法出售,車上的GPS信號器被拆卸,且該車鑰匙已經被更換)、立案決定書(載明:決定對黎遠江被合同詐騙案立案偵查)、扣押決定書(載明:該局將劉某某持有的車牌號為渝B×××××號,車架號為LFV3B28R1D3022656的黑色奧迪Q5汽車一輛,機動車行駛證一本、車鑰匙一把予以扣押)。李某質證稱,對《汽車轉押協議》無異議,因涉案車輛未被法院定性為詐騙車輛,協議是否合法需待刑事案件審理結果查明;對賬戶明細查詢單有異議,協議約定是173000元,通過流水可以看出實際支付172000元;公安局的材料請法庭核實真實性,但是足以證明該車未經法院判決認定,不能證明涉案車輛為詐騙車輛,不具備返還購車款的問題。本院認為,劉某某與李某簽訂的《汽車轉押協議》名義是轉質押,而實質為買賣合同,該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劉某某主張的合同簽訂后支付現金1000元無證據證實且李某不予認可,本院不予認定。
本院認為,因本案所涉車輛已被重慶市公安局沙坪壩分局扣押,導致劉某某購買車輛使用的合同目的無法實現,雙方簽訂后的買賣合同依法應予解除,合同解除后,李某應返還劉某某購車款172000元。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九十四條、第一百三十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解除原告劉某某與被告李某于2016年8月4日簽訂的《汽車轉押協議》,被告李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返還原告劉某某款172000元;二、駁回原告劉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3840元,減半收取計1920元,由李某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