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于某某,農民。
委托代理人楊艷江,河北孫軍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坤河,農民。
委托代理人霍永升。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趙某某,農民。
上訴人于某某因勞務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易縣人民法院(2013)易民初字第63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于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楊艷江,被上訴人劉坤河委托代理人霍永升、被上訴人趙某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查明,2011年3月8日,經李廣龍、程云強介紹,劉坤河到于某某承包的北京市昌平區(qū)北七家鎮(zhèn)王府花園29號樓工地干瓦工活,雙方約定,劉坤河每天的工資為150元。工資由于某某按工的多少給劉坤河結算。至2011年6月2日,劉坤河干了71.2個工,工資共計10680元,劉坤河在干活期間向被告借支了2600元,余款8080元,于某某至今未給付。
原審法院認為,證人李廣龍、程云強的當庭證言證實了于某某雇傭原告到其工地打工及由被告如何給付工資的事實,對二人當庭證言予以采信。劉坤河到于某某建筑工地干瓦工活,為被告提供勞動力服務,被告給付勞務費即工資,雙方勞務合同關系成立。被告應及時給付原告工資款8080元而未給付,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對原告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于某某辯稱與原告沒有勞務關系,曹猛是老板,應給付原告工資,根據北京市昌平區(qū)人民法院(2012)昌民初字第01123號民事裁定書,不能確定是否有曹猛其人。根據于某某2011年7月12日向北京市昌平區(qū)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起訴狀及北京市昌平區(qū)人民法院(2012)昌民初字第01123號民事裁定書,可以證實趙某某在本案中是于某某的工地的介紹人,與原告不存在勞務關系,不應承擔給付工資款的民事責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十條、第一百零九條的規(guī)定,判決:“一、被告于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一次性給付原告劉坤河工資款人民幣8080元整。二、被告趙某某不承擔民事責任。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給付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50元,由被告于某某負擔?!?br/>二審經審理查明事實與原審查明一致。
本院認為,被上訴人劉坤河一審時提交了2011年6月1日、2011年6月2日兩份協(xié)議復印件,用于證明上訴人于某某、被上訴人趙某某負有給付勞務報酬義務。經核對,兩份協(xié)議復印件與上訴人于某某二審提交的協(xié)議原件內容一致,而上訴人于某某一審時當庭否認協(xié)議不是其簽字,被上訴人趙某某也當庭陳述沒簽過字,但在二審時二人又認可簽字,故對兩份協(xié)議所記載內容應予以認定。被上訴人劉坤河主張上訴人于某某作為雇主享有利益,上訴人于某某雖然不予認可,但未提交相關證據予以反駁。上訴人于某某提交的兩份協(xié)議明確載有“于某某工人”出工數為821個,與其向北京昌平區(qū)人民法院訴求的累計完工數一致,而包括被上訴人劉坤河在內的八名工人主張出工數為513.6個工,上訴人于某某未提交證據證明其另雇有工人,由此可以進一步印證上訴人于某某的雇主身份。綜上,上訴人于某某關于其與被上訴人劉坤河不存在雇傭關系,不應承擔給付勞務報酬的主張證據不足,對其主張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50元,由上訴人于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張 碩 代理審判員 趙鵬壯 代理審判員 徐 超
書記員:王琦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