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劉某,男,1960年2月26日,漢族,農(nóng)民,住黑龍江省龍江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忠操,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黑龍江省龍江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力波,黑龍江學宴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王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nóng)民,住黑龍江省龍江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單偉東,黑龍江銘昊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劉某因與原審原告王某某合同糾紛一案,不服龍江縣人民法院(2015)龍江民初字第1935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出上訴。本院于2017年1月9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完畢。
劉某上訴請求:l.撤銷龍江縣人民法院(2015)龍江民初字第1935號民事判決,駁回被上訴人的訴訟請求;2.由被上訴人承擔訴訟費用。事實和理由:1.王某某不具備主張放牧費用的主體資格。從原審卷宗來看,王某某提交的第一份證據(jù)草原承包合同明確約定呂國輝不具有轉(zhuǎn)包或者出租草原的權利。二者之間的草原承包合同不具備法定效力,所以原審第二份證據(jù)應是自始無效。王某某不能根據(jù)與呂國輝之間的承包合同主張草原放牧費,所以王某某作為本案一審訴訟原告,主體不適格;2.上訴人主張草原已被嚴重破壞。草原放牧面積由8000畝減少為不足4000畝,已經(jīng)不能滿足牧場農(nóng)工的放牧要求和需要。致使原來雙方簽訂的合同發(fā)生情勢變更,草原面積的大量減少導致牧民所飼養(yǎng)的羊因草料不足發(fā)生羊群大量死亡的事實。這一情況是案外人呂國輝在自己承包的草原上開墾土地挖溝所致,損失應由呂國輝承擔;3.一審案件在審理過程中,各上訴人自收到傳票后曾向政府主張解決。當時龍江縣景星鎮(zhèn)政府委派人與各位上訴人一起到法院協(xié)調(diào)解決本案,但一審法院在所有當事人到達的情況下,沒有組織開庭,沒有進行庭審。在鎮(zhèn)政府介入的情況下一審法院沒有再次通知上訴人開庭時間,便以缺席審理的方式作出了判決,程序違法。4.上訴人劉某本身不是該案所訴的被告,劉某所放養(yǎng)的羊是劉忠操的,王某某起訴劉某,雙方主體均不適格。
王某某辯稱,1.王某某具有訴訟主體資格。呂國輝與龍江縣畜牧場簽訂的草原承包合同,約定的是乙方在承包期內(nèi)不得轉(zhuǎn)包所承包的草原,該項規(guī)定并不是合同法第52條規(guī)定的合同無效的情形。至于龍江縣龍江畜牧場是否收回該草原承包經(jīng)營權,是該農(nóng)場與呂國輝之間的法律關系。呂國輝將其承包的草原轉(zhuǎn)包給王某某,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作為本案中王某某沒有任何惡意,其取得的草原承包經(jīng)營權應該是合法有效的。2.上訴人與呂國輝之間是約定8000.00畝的草原面積,與王某某沒有任何關系,上訴人作為草原所在地的居民,明知該草原有一處深溝,還繼續(xù)在該草原進行放牧,并不是王某某對其隱瞞或欺詐,所以不應適用情勢變更原則。王某某收取放牧費是按羊的只數(shù)收取的,不是按草原面積收取的,所以草原面積的增減與收取放牧費沒有關系。3.上訴人所稱草原的數(shù)量導致羊大量死亡,沒有證據(jù)也不符合事實,上訴人稱是呂國輝開墾土地導致草原數(shù)量減少,也希望上訴人提出相關證據(jù)。4.上訴人稱一審收到傳票,但上訴人沒有積極應訴,而是向政府進行信訪,被上訴人代理人認為法院有審判的程序,不能因為政府的信訪程序干擾到法院公平公正獨立的審判權。所以上訴人說一審法院適用法律程序上有錯誤不成立。5.王某某與呂國輝之間已經(jīng)簽訂了草原承包合同,并且已經(jīng)實際履行,王某某有義務向呂國輝繳納承包費,根據(jù)民法的公平原則和權利對等原則,王某某有權在向其承包草原上的村民收取放牧費,羊到底是劉某或劉忠操的被上訴人不清楚。
王某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被告給付草原放牧費8940.00元;2.訴訟費由被告承擔。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2年6月4日龍江縣畜牧場頭站分場職工呂國輝與龍江縣龍江畜牧場簽訂了草原承包合同,合同約定甲方將龍江畜牧場頭站分場草原18000畝承包給乙方。草原位于頭站分場西南與二龍村、團結(jié)村、翁泉水庫交界。期限自2012年6月4日至2016年12月31日止,承包價格240,000元,一次性交清。合同簽訂后雙方履行合同,2015年9月份,呂國輝將其承包草原的股份8股的股權轉(zhuǎn)讓給本場職工原告王某某,轉(zhuǎn)讓費80,000元,期限自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末止。此后草原承包8股的收益歸原告王某某所有。2015年4月初,龍江畜牧場頭站分場職工被告劉某將自家298只羊趕到原告承包的草原放牧,按照草原承包人與養(yǎng)羊戶的約定,每只羊放牧草原費入草場時交費為25元,秋后交費為30元。被告秋后未交放牧費,應交8,940元,此款經(jīng)原告向被告多次索要未果。一審法院認為,民事活動應遵循誠實信用原則。被告劉某家中的羊在原告王某某承包的草原放牧。被告未履行給付放牧費的義務,其行為已構成違約,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即按每只羊30元給付原告放牧費。原告請求證據(jù)充分,事實清楚,本院予以支持。為調(diào)整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五十九條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被告劉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5日內(nèi)給付原告王某某欠款8,940.00元。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50.00元,由被告劉某負擔。
本案二審審理期間,劉某向本院提交了由龍江縣龍江畜牧場出具的證明一份,意在證實劉某所放牧的羊群是其兒子劉忠操的,并不是劉某的。王某某經(jīng)質(zhì)證認為,對該證明的真實性無異議,如果羊是劉忠操的,被上訴人將起訴劉忠操索要放牧費。本院對該證明的真實性予以采信。本院二審查明,2012年6月4日龍江縣畜牧場頭站分場職工呂國輝與龍江縣龍江畜牧場簽訂了草原承包合同,合同約定甲方將龍江畜牧場頭站分場草原18000畝承包給乙方。草原位于頭站分場西南與二龍村、團結(jié)村、翁泉水庫交界。期限自2012年6月4日至2016年12月31日止,承包價格240,000元,一次性交清。承包的草原共分成14股,其中呂國輝占8股,袁曉光占1股。2015年9月份,呂國輝將其承包草原的股份8股的股權轉(zhuǎn)讓給本場職工原告王某某,轉(zhuǎn)讓費80,000元,期限自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末止。此后草原承包8股的收益歸原告王某某所有。2015年4月初,龍江畜牧場頭站分場職工劉某將其兒子劉忠操飼養(yǎng)的羊群趕到原告承包的草原放牧,未給付放牧費。
本院認為,劉某二審中提供的由龍江縣龍江畜牧場出具證明能夠證實,劉某所放牧的羊群為其子劉忠操所飼養(yǎng),并非是劉某個人的羊群。王某某向劉某主張放牧費屬被訴主體錯誤,其請求不能成立。
綜上所述,劉某的上訴請求成立,應予支持;一審判決認定事實錯誤,裁判結(jié)果不當,應予糾正。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龍江縣人民法院(2015)龍江民初字第1935號民事判決;
二、駁回原審原告王某某的訴訟請求。
一、二審案件受理費100.00元,由被上訴人王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楊春雷 審判員 朱秀萍 審判員 于 丹
書記員:張朝陽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