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劉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吉林省舒蘭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強,河北華胄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辛金花,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寧長春,河北淶正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第三人):梁愛民,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淶源縣城區(qū),。
被上訴人(原審第三人):張建萍,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淶源縣,。
二被上訴人委托訴訟代理人:賈欣良,河北涼城律師事務所律師。
劉某某因與辛金花、梁愛民、張建萍物權保護糾紛一案,原由河北省淶源縣人民法院于2015年11月5日作出(2015)淶民初字第337號民事判決,宣判后,劉某某不服,提出上訴。本院于2016年4月26日作出(2016)冀06民終839號民事裁定書,將本案發(fā)回重審。重審后,河北省淶源縣人民法院于2016年11月30日作出(2016)冀0630民初637號民事判決,劉某某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1月22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劉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強、被上訴人辛金花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寧長春、被上訴人梁愛民、張建萍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賈欣良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上訴人劉某某上訴請求:請求二審法院依法改判。事實和理由:1、一審判決書認定本案涉及的兩份房屋買賣合同均應被認定為有效合同是錯誤的。上訴人完成了房屋買賣的整個交易過程,有購房協(xié)議、繳款收據(jù)。2、一審判決認定上訴人與樓房銷售方之間存在債權債務關系也是錯誤的。上訴人與胡世安開發(fā)的林河公寓售樓處簽訂購房協(xié)議并繳納了購房款之后,接收了胡世安給付的房屋鑰匙,并將自己所有的一張單人床和部分衣物放到了房間內,上訴人實實在在的先占用了該房屋,上訴人與樓房銷售方之間根本不存在債權債務關系。3、被上訴人在上訴人將房屋鑰匙拿到手并將部分東西放到房間后,趁上訴人是外地人暫時不占用房子之機,私自占用上訴人的房屋,已經(jīng)構成侵權,一審判決是未對上訴人合法權益進行保護。
梁愛民、張建萍質證認為,兩位證人出庭作證不合法,當庭證言的內容不清晰,不符合社會經(jīng)驗法則。因而請求二審法院不應采信。二審查明的事實與原審查明的其他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本案系一房二賣,即上訴人劉某某和被上訴人張建萍均與林河源公寓簽訂了購房合同,且合同的標的物同一,兩份合同都是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簽訂的,且不具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guī)定的無效情形,均應認定為有效合同。一審法院認定該兩份合同為有效合同并無不當。且雙方至今均未辦理合法的房產登記(上訴人劉某某曾辦理了房產登記,后又被依法撤銷)。雖然二審中,上訴人劉某某的雇員作為證人出庭作證,證明其2006年曾占有、使用爭議的房產(為該棟樓頂做防水施工),但二人系劉某某的員工,與當事人有利害關系,且被上訴人對二人證言不予認可,故本院對證人證言不予采信。同時,根據(jù)一、二審查明的事實,被上訴人張建萍簽訂的購房合同先于上訴人劉某某,且雙方爭議的房產已于2008年10月28日,由被上訴人張建萍、梁愛民夫婦轉讓給被上訴人辛金花,并由辛金花裝修、居住至今,該事實應視為xxx公寓已將爭議的房產交付給了被上訴人張建萍,被上訴人張建萍與xxx公寓所簽合同得到實際履行,并且沒有證據(jù)顯示xxx公寓對此提出異議。由此可見,該行為體現(xiàn)了賣房人的意愿,應認定為林河源公寓與被上訴人張建萍實際履行了合同,上訴人劉某某享有了基于購房合同產生的債權請求權。據(jù)此,上訴人劉某某要求確認其對爭議的房產具有所有權的訴訟請求證據(jù)不足,其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
綜上所述,上訴人劉某某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2955元,由上訴人劉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趙鵬壯 審判員 呂 洪 審判員 張 力
書記員:馬巧靈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