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河北燕港(集團)富源城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住所地石家莊市育才街56號九派大廈9層。
法定代表人魏翰瑩,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王時樂,河北太平洋世紀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原審原告)劉全黨。
委托代理人吳建軍,河北百盛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河北燕港(集團)富源城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下簡稱燕港公司)因與上訴人劉全黨勞動爭議糾紛一案,不服石家莊高新技術產業(yè)區(qū)人民法院(2014)石高民一初字第00588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查明,原告劉全黨于2011年11月1日到被告燕港公司工作,職務為總裁助理。月薪10000元(應發(fā)總額),以現金形式發(fā)放。雙方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原告劉全黨自2014年3月開始陸續(xù)向被告燕港公司請病假和事假,均得到準許。2014年5月20日,原告劉全黨因需復查向被告燕港公司請假1.5天,其提交請假單后,公司董事長批示自5月24日起,通知原告劉全黨放長假處理個人事宜,并要求行政部停止為原告劉全黨記考勤并停發(fā)薪酬。另查,被告燕港公司按照原告劉全黨出勤時間正常支付其工資至2014年5月20日。后原告劉全黨以被告燕港公司停發(fā)其薪酬為由,于2014年8月5日向石家莊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要求與被告燕港公司解除勞動關系、被告燕港公司支付拖欠的薪酬及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該仲裁委員會于2014年9月22日出具石勞人裁字(2014)第477號裁決書,裁決被告燕港公司支付原告劉全黨2014年5月20日至2014年8月5日期間的待崗生活費2640元及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22796元。被告燕港公司與原告劉全黨均不服該仲裁裁決,先后向本院起訴,提出上述訴訟請求。另查明,自2014年5月20日之后,被告燕港公司既未書面通知原告劉全黨上班,亦未向其發(fā)放過待崗生活費,但其對2014年5月20日至2014年8月5日期間應支付待崗生活費2640元予以認可。庭審中,原告劉全黨認為自2014年8月份雙方已經解除勞動關系,被告燕港公司認為雙方未解除勞動關系。以上事實有《仲裁裁決書》、請假條、工資明細、庭審筆錄等證據在案證明。
原審認為,原告劉全黨于2011年11月1日到被告燕港公司工作,雙方雖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但已形成事實上的勞動關系。原告劉全黨因事請假1.5天,被告燕港公司卻以原告劉全黨自身事情很多為由,于2014年5月20日通知其放長假,之后長達兩月時間既不安排原告劉全黨工作,亦不為其發(fā)放待崗生活費,損害了原告劉全黨的合法權益,其行為具有解除勞動關系的意思表示。該行為違反了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guī)定,根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原告劉全黨有權解除勞動關系。庭審中,原告劉全黨主張雙方的勞動關系在其提起仲裁時已經解除,本院予以認定,故雙方之間的勞動關系已經解除,毋須再行判令解除。根據《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guī)定,被告燕港公司應當向原告劉全黨支付經濟補償金。因原告劉全黨被放長假的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為9167元,其工作期間自2011年11月份至2014年8月份,故其經濟補償金應為27501元。關于原告劉全黨主張未簽訂合同的雙倍工資的請求。根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原告劉全黨于2011年11月1日到被告燕港公司工作后即知勞動合同未簽訂,自身權利被侵害,但其于2014年提起仲裁要求雙倍工資,已超過一年仲裁時效,故其主張雙倍工資的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關于原告劉全黨主張其年薪300000元。因原告劉全黨提交的視頻資料中并未明確2013年和2014年的工資待遇情況,亦無其他證據相佐證,且被告燕港公司提交的工資簽收表已證明劉全黨的月工資為10000元,原告劉全黨辯稱只是工資的一部分并無證據證明,故其要求支付拖欠2013年年薪中未付部分工資計180000元、支付2014年年薪未付部分工資105000元的理由證據不足,本院不予支持。關于原告劉全黨要求支付2014年6、7月份工資20000元的請求。因其于2014年6、7月份被燕港公司放長假未再上班,根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非勞動者本人原因造成勞動者停工一個月以上的,用人單位應參照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百分之八十向勞動者支付生活費。故被告燕港公司應當支付原告劉全黨2014年6、7月份的待崗生活費2640元,原告劉全黨要求20000元工資的主張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綜上,經合議庭評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第四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一、被告河北燕港(集團)富源城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劉全黨2014年5月20日至2014年8月5日期間的待崗生活費2640元;二、被告河北燕港(集團)富源城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劉全黨經濟補償金27501元;駁回原告劉全黨的其他訴訟請求。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本案案件受理費10元,由原告劉全黨負擔5元,由被告河北燕港(集團)富源城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負擔5元。
經審理查明的事實和原審查明的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上訴人燕港公司于2014年5月20日通知上訴人劉全黨放長假,之后長達兩月時間既不安排劉全黨工作,亦不為其發(fā)放待崗生活費,損害了劉全黨的合法權益,其行為具有解除勞動關系的意思表示。原審判決認定雙方的勞動關系在上訴人劉全黨提起仲裁時已經解除并無不妥。上訴人燕港公司主張雙方勞動關系沒有解除的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根據《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guī)定,勞動者因用人單位的規(guī)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或未及時足額發(fā)放勞動報酬的,其解除勞動合同后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故上訴人燕港公司應當向被上訴人劉全黨支付經濟補償金。上訴人燕港公司要求不支付經濟補償金的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上訴人劉全黨就雙方關于30萬元年薪未提供證據予以證實。劉全黨雖提供了其本人與燕港公司人力資源經理宋之凝的對話視頻,但視頻資料中并未明確說明拖欠2013年和2014年的工資待遇情況,亦無其他證據相佐證,且宋之凝未經燕港公司授權其個人的言論不能代表燕港公司。上訴人劉全黨關于燕港公司拖欠其2013年部分工資18萬元,2014年未付部分工資10.5萬元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因上訴人劉全黨不能證明其年薪30萬元即月薪25000元,因此其主張按月薪25000元的標準計算經濟補償金的請求本院不予支持。綜上,原審判決并無不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20元,由上訴人河北燕港(集團)富源城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及上訴人劉全黨各負擔10。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趙 林 審判員 薛金來 審判員 岳桂恒
書記員:唐園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