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劉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nóng)民,住高陽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郭曙光,河北興陽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劉小水,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nóng)民,住高陽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郭曙光,河北興陽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王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nóng)民,住高陽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薛新忠,高陽縣法律援助中心律師。
原告劉某某、劉小水與被告王某物權保護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7月27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劉某某、劉小水及二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郭曙光,被告王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薛新忠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劉某某、劉小水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法院依法確認原有的三間北房和庭院歸二原告共有;2、被告占有原告的三間北房和相關庭院歸還原告,并判決被告給原告在整個庭院南邊留出三米寬道路通行。事實及理由:1988年前,原告的父母在高陽縣塊,并在上面蓋有北房四間。原告的父親去世后,因原告的祖父住房問題,與原告的母親發(fā)生爭議,并起訴到法院,1988年3月29日由高陽縣人民法院作出1988法民調字第29號民事調解書,其內容二項:王小倍夫妻共有房產(chǎn)北房四間,其中西邊一間由王小倍父母處置,其余三間歸曹大進和子女所有。近年來,原告母親及原告的祖父母先后去世,母親去世后其這三間北房及庭院歸二原告所有。由于原告父母蓋的四間房子及庭院,只有西邊能通行,其他三邊都不能通行?,F(xiàn)在原告的三間北房及相關庭院由被告(原告的姑姑)占有,并有簡單的建筑物,原告向被告主張權利,被告拒不交還,同時原告的三間北房及庭院無路可走,可通行的西邊由姑姑家的大門及墻頭所攔,所以原告起訴要求通行權,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及實際需要,我們要求姑姑給我們留出三米寬的通行道路,并要求將占我家的房子和院子搬空,歸還二原告。
王某辯稱,2015年10月19日,高陽縣人民政府為我父親王六初頒發(fā)了高宅集用(2004)字第01-023-0339-1號集體土地使用證,爭議宅基的使用權歸王六初使用,原告對不動產(chǎn)登記有異議應當申請異議登記,原告未申請異議登記,應當駁回;爭議房產(chǎn)由王六初與原告的父親王小倍共同建設,原告所述系其父母建設不屬實,原告依據(jù)的高陽縣人民法院調解書不存在,王六初從未就爭議房產(chǎn)與原告之母達成過調解,原告所訴房產(chǎn)歸其所有無事實依據(jù);原告所訴房產(chǎn)已于2015年倒塌,被告作為家庭成員為贍養(yǎng)王六初出資在原址新建北房四間和配房門洞,原有房屋已不存在,原告要求對不存在的財產(chǎn)進行確認無意義,不可能實現(xiàn);訴爭庭院屬農(nóng)村宅基地,應歸本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使用,原告非該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無權使用宅基地。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jù),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對有爭議的證據(jù)和事實,雙方舉證、質證及本院認定如下:
原告出示:1.其父王貝的宅基證、房屋平面圖;2.本院(88)法民調字第29號調解書,證明對爭議房屋有所有權及所使用土地的使用權;3.出示現(xiàn)場照片,證明房屋現(xiàn)狀;4.出示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2016)冀06行終224號行政判決書,證明王小倍又名王貝,高陽縣人民政府2004年為我王六初頒發(fā)的高宅集用(2004)字第01-023-0339號集體土地使用證的行政行為違法。被告質證認為,宅基證戶主與原告父親王小倍名字不同,無填發(fā)時間,平面圖沒有標注配房位置,四至與爭議房產(chǎn)四至不一致,該爭議的宅基地在高陽縣政府先后頒發(fā)過兩次集體土地使用證已經(jīng)不具法律效力;土地平面圖不能證實其合法性和關聯(lián)性。原告的爺爺王六初曾表示此民事調解書,調解書為繼承訴訟,遺漏了原告的祖母梁美麗,該調解書因沒有梁美麗同意不發(fā)生法律效力,同時調解書實際屬于遺贈撫養(yǎng)協(xié)議的內容,即三間房屋歸原告及母親不是無條件的,而是原告母親要幫助王六初進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事實上原告母親及二原告從未履行過幫助原告祖父母耕地的義務,故此不能單純主張權利;對照片和行政判決書的真實性無異議。上述證據(jù)本院認定如下:綜合上述證據(jù),原告出示的宅基證雖無頒發(fā)時間,使用人為王貝,但宅基證的編號顯示的年號為20**,頒發(fā)時間應當為2003年,行政判決書證實王貝與王小倍為同一人,故認定雙方爭議的房屋使用的土地最初登記在原告父親王小倍名下;本院的(88)法民調字第29號調解書因當時文書制作格式與現(xiàn)在存在區(qū)別,落款處有雙方當事人簽名和指紋,故該調解書系生效的法律文書,本院確認其真實性。
被告出示一份水泥收據(jù)及當時施工的兩名證人出庭作證,證實原有舊房已經(jīng)坍塌,是在原有四間地基基礎上由被告夫妻出資重新翻蓋的新房,二原告無任何權屬。原告質證認為,1、該票據(jù)與本案無關聯(lián)性、真實性。2、兩個證人是被告丈夫的工人,存在領導與被領導關系,兩人自稱是木工參與幾日,對蓋房實際情況不了解的,其證人證言屬于編造。3、李濟學證明原被告爭議的房產(chǎn)北、東、西均不能走門,對此我們認可。本院對上述證據(jù)認為,購買水泥的收據(jù)表面形式只能證明被告購買過水泥,但不能證明所購水泥用于該爭議房屋的建設,不能證明與本案的關聯(lián)性;二證人的證言中二人只強調建設房頂?shù)氖聦?,對本院詢問的爭議房屋是新建還是維修屢次回避不答,經(jīng)本院多次追問,證人確定二人只搭建檁條,那時下部的房屋為舊磚,故本院認定二證人的證言證明被告維修過房頂,無證據(jù)證明翻建新房的事實。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二原告為姐弟關系,二人與其父母王小倍(又名王貝)、曹大進在1988年前居住在高陽縣間房屋內(四至為:東至王連鶴,西至大坑,南至王增良,北至王朋)。1987年王小倍去世。1988年曹大進經(jīng)向本院訴訟,與二原告的祖父王六初達成調解書,王小倍夫妻共有房產(chǎn)北房四間,其中西邊一間由王小倍父母處置,其余三間歸曹大進和子女所有。達成調解書后不久,二原告隨其母改嫁到高陽縣南沙窩村。2004年,高陽縣人民政府為王六初頒發(fā)了高宅集用(2004)字第01-023-0339號集體土地使用證,后因該證丟失,又補辦高宅集用(2004)字第01-023-0339-1號集體土地使用證。該宅基使用證頒發(fā)前二原告之母持有注明家庭人口4人、四至清楚、無頒發(fā)日期的宅基證。2016年,二原告向高碑店市人民法院為該土地使用證提起行政訴訟,經(jīng)一、二審審理,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法院)作出(2016)冀06行終224號行政判決書,判決高陽縣人民政府2004年為王六初頒發(fā)的高宅集用(2004)字第01-023-0339號集體土地使用證的行政行為違法。二原告為上述房屋的所有權及土地使用權與被告發(fā)生爭議,該爭議房屋及院落現(xiàn)由被告(二原告姑姑)居住,該房屋為北方,北部封閉,東部和南部與他人相鄰,不能出入,西部與原王六初的一間房屋相連,向西可以出入。
王六初于2018年4月去世。曹大進于2010年去世,除二原告外,無其他財產(chǎn)繼承人。
本院認為,二原告為主張現(xiàn)由被告居住的三間北房和庭院的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出示了原登記在其父親王貝名下的宅基證及本院的調解書,該宅基證雖未換發(fā)現(xiàn)版本的有效集體土地使用證,但能證明其登記早于二原告申請撤銷的登記在王六初名下的高陽縣人民政府高宅集用(2004)字第01-023-0339號集體土地使用證,且該集體土地使用證被認定為行政行為違法,故無效力,王六初補辦的高宅集用(2004)字第01-023-0339-1號集體土地使用證因高宅集用(2004)字第01-023-0339號集體土地使用證行政行為違法也隨之無效,王六初非該土地的合法使用人。因該宅基上建設有房屋,宅基應隨房屋一同使用,房屋的所有權人應當有合法使用權。本院的調解書落款處的當事人簽名證實雙方已簽收送達,具有法律效力,其內容顯示在二原告的父親王小倍去世后,二原告的母親曹大進與王六初達成財產(chǎn)分割的協(xié)議,二原告與曹大進享有三間北房的所有權。因曹大進已去世,二原告作為曹大進的唯一合法繼承人,無爭議取得曹大進的遺產(chǎn)部分,故本院認定二原告共同享有該三間北房的所有權及所占用土地的使用權。被告無訴爭房屋的所有權,其占用的房屋及使用的土地應當退出交予二原告。被告抗辯認為訴爭房屋已于2015年倒塌,其為贍養(yǎng)王六初出資新建了北房四間和配房門洞,原有房屋已不存在之述,因其申請的證人不能證實其主張,結合證人系被告之夫雇傭的工人身份,其證詞不可信,被告抗辯證據(jù)不足,且即使被告對屬于二原告所有的房屋進行拆除建設本身也是侵犯他人財產(chǎn)權的行為,故本院不予采信。二原告主張的留出出入的道路請求,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八十七條的規(guī)定,不動產(chǎn)權利人對相鄰權利人因通行等必須利用其土地的,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因本案訴爭房屋三面封閉不能出入,使用的宅基與原王六初的西部一間房屋有共同使用權,原告通行必須利用西部土地出入,應當提供方便。因該院落使用的土地相對狹小,原告主張三米通道過多,根據(jù)出入所需,本院確定二原告以其三間房屋與原王六初的西部一間房屋中間向南與宅基東西界平行延伸為界線,東部歸二原告使用,在原王六初西部一間房屋院落南部留出兩米通道,由二原告通行。
綜上所述,二原告合法取得訴爭房屋所有權,該房屋所使用的土地應當由二原告依法使用,被告無證據(jù)證實其對訴爭房屋及使用的土地有合法所有權和使用權,其占有的他人財產(chǎn)應當退還,為方便二原告通行,應在原王六初西部一間房屋院落南部留出兩米通道,由二原告通行。故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二十九條、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九條、第六十六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確認位于高陽縣間歸原告劉某某、劉小水共有;
二、被告王某于判決生效后五日內退出占用原告劉某某、劉小水位于高陽縣間;
三、房屋院落以二原告三間房屋與原王六初的西部一間房屋中間向南與宅基東西界平行延伸為界線,東部歸二原告使用,在原王六初西部一間房屋院落南部留出兩米通道,由二原告通行。
案件受理費減半收取650元,由被告王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苑鐵良
書記員: 常曼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