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qū)人民檢察院
刑事抗訴書
菏定檢公訴刑抗〔2020〕1號
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qū)人民法院以(2020)魯1703刑初23號刑事判決書對被告人董某某、張某某一案判決:被告人董某某犯組織考試作弊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二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被告人張某某犯組織考試作弊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八千元。2020年5月6日,被告人董某某、張某某以要求減輕處罰判處緩刑為由提出上訴。本院依法審查認為,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qū)人民法院判決適用認罪認罰對被告人董某某、張某某從輕處罰,被告人董某某、張某某違反認罪認罰具結內(nèi)容,認罪認罰后提起上訴,導致量刑明顯不當,理由如下:
本案被告人董某某、張某某犯組織考試作弊罪,鑒于二被告人自愿認罪認罰,被告人張某某有自首情節(jié),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本院根據(jù)其犯罪情節(jié)及認罪認罰態(tài)度,依法與之簽署了《認罪認罰具結書》,提出建議判處被告人董某某有期徒刑一年至二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至二萬元,建議判處被告人張某某有期徒刑十個月至一年十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至二萬元的量刑建議。鑒于開庭審理時,被告人董某某、張某某自愿認罪認罰,菏澤市定陶區(qū)人民法院判決采納了該量刑建議。
認罪認罰從寬是我國刑事訴訟法設立的法定程序和專門制度,《認罪認罰具結書》一經(jīng)依法簽署,即產(chǎn)生法律效力,被告人反悔,將導致該文書產(chǎn)生的從寬情節(jié)滅失。本案中,被告人董某某、張某某在事實、證據(jù)沒有發(fā)生任何變化的情況下,自行推翻了原認罪認罰具結內(nèi)容,以要求減輕處罰判處緩刑為由提起上訴,系以認罪認罰形式換取較輕刑罰,再利用上訴不加刑原則提起上訴,故不應再適用一審時的量刑從輕幅度,即一審時認罪認罰從寬處理不應再適用,應回歸標準化量刑,使“失信被告人”無法從其不良動機中受益。
綜上所述,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qū)人民法院以(2020)魯1703刑初23號刑事判決書,適用刑罰與犯罪的事實、性質、情節(jié)和社會危害程度不相適應,導致量刑明顯不當。為維護司法公正,準確懲治犯罪,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的規(guī)定,特提出抗訴,請依法判處。
此致
菏澤市中級人民法院
菏澤市定陶區(qū)人民檢察院
2020年5月9日
附:
1.被告人董某某現(xiàn)住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qū)**鎮(zhèn)**村**樓村**號,被告人張某某現(xiàn)住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qū)**鎮(zhèn)**村**樓村**號_?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