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湟源縣人民檢察院
刑事抗訴書
源檢公訴訴刑抗〔2018〕1號
湟源縣人民法院于2018年2月1日以(2017)青0123刑初77號刑事判決書書對被告人曹某某涉嫌盜竊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一案判決:被告人曹某某犯非法處置扣押的財產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犯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并處罰金8000元。數(shù)罪并罰,決定執(zhí)行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8000元。本院依法審查后認為,該判決關于被告人曹某某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的認定適用法律準確,量刑適當;關于被告人曹某某不構成盜竊罪,構成非法處置扣押的財產罪的認定系理解法律錯誤、適用法律不當,理由如下:
一、被告人曹某某的行為構成盜竊罪。盜竊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竊取他人占有的數(shù)額較大的財物。盜竊罪所保護的法益包括財產所有權和合法的占有。本案中,青海省交警總隊高速公路三大隊在路查時發(fā)現(xiàn)被告人曹某某駕駛的白色的英菲尼迪FX35使用偽造的行駛證而對車輛處以扣留的行政強制措施,那么青海省交警總隊高速公路三大隊對扣押的該車輛屬合法占有。此外,依據(jù)我國刑法第九十一條第二款規(guī)定:“在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yè)、集體企業(yè)和人民團體管理、使用或運輸中的私人財產,以公共財產論?!北桓嫒瞬苣衬吃诿髦囕v被被公安機關合法扣押的情況下,未經合法途徑,而是購買一把咬鉗后進入紅巖汽車修理廠停車場內將高速三大隊扣押的“英菲尼迪FX35”越野車輪胎上的鋼絲繩和汽修廠鐵門門鎖咬斷,用備用鑰匙發(fā)動車輛后駕駛“英菲尼迪FX35”越野車逃離現(xiàn)場,后將車駕駛至西寧市后予以藏匿,經鑒定,該車價值42萬元,其行為侵害了國家機關的公共財產和合法占有,具有明顯的法益侵害性。此外,本案被告人曹某某聲稱是為了逃避公安機關的處罰而盜竊被扣車輛,也許確有此意,但被告人曹某某在得到交通警察已告知其該車為盜搶車輛時,便已明知該車的最終處罰結果不是依法追繳就是沒收,還要追究相應的刑事責任,因此,將車偷開走不僅可以據(jù)為己有,還可以逃避其他處罰,被告人曹某某非法占有的目的十分明顯。其行為符合盜竊罪的構成要件,應定性為盜竊罪。
二、被告人曹某某的行為不構成非法處置扣押的財產罪。1、刑法第三百一十四條規(guī)定:“隱藏、轉移、變賣、故意毀損已被司法機關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狈欠ㄌ幹每垩旱呢敭a罪侵犯的客體是司法機關行使偵查、檢察、審判、監(jiān)管職權的正常秩序。司法機關為了確保偵查、檢察、審判、監(jiān)管活動的順利進行,防止國家、集體和個人財產損失,必要時對有關財產進行查封、扣押、凍結措施,而行為人對已被司法機關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加以隱藏、轉移、變賣、故意毀損,就直接對司法機關偵查、檢察、審判、監(jiān)管職權的正常秩序構成了破壞,達到法定情節(jié),當以犯罪論處。通常意義上,司法機關是指依照法律規(guī)定行使法律職權的國家機關,在我國大概包括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司法行政機關等,司法機關應當是依法行使偵查、檢察、審判、監(jiān)管職權的國家機關,公安機關只有在從事司法活動中,依法凍結、查封、扣押的財產才屬于本罪的對象,在從事行政活動中依法凍結、查封、扣押的財產不屬于本罪的對象。本案中,青海省交警總隊高速公路三大隊是在行政執(zhí)法過程中因車輛涉嫌使用偽造的行駛證而對車輛處以扣留的行政強制措施,不屬于行使其司法偵查職權,故扣押的車輛英菲尼迪FX35不屬于非法處置扣押的財產罪的適用范圍,故被告人曹某某不構成非法處置扣押的財產罪。2、一審法院在證據(jù)質證時明確承認孫文慶、何永生二名警察的證言及行政強制措施憑證的合法有效性,排除了萬紅軍關于車輛系盜搶車輛的證言,也就確認了該車輛是以行政違章而扣押的,并非基于司法行為。當然,本案中青海省交警總隊高速公路三大隊也對車輛進行了查詢行為,是于2017年1月16日才得出是盜搶車輛的書面證據(jù),至于4S店對該車的證明,也可以是行政機關進行的一般性的業(yè)務工作,不能理解為司法行為。因此,本案中車輛在被盜前無關于該車屬盜搶車輛、進行司法行為的證據(jù),而所有的證據(jù)證實青海省交警總隊高速公路三大隊在履行行政行為。
綜上所述,為維護司法公正,準確懲治犯罪,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七條的規(guī)定,特提出抗訴,請依法判處。
此?致
湟源縣人民法院
2018年2月11日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