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中山市人民檢察院
刑事抗訴書
中檢訴刑抗〔2019〕2號
2019年6月24日,廣東省中山市中級人民法院以(2018)粵20刑初159號刑事判決書對被告人盧某某、張某甲、劉某某故意傷害一案作出一審判決,以被告人盧某某犯故意傷害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以被告人張某甲、劉某某犯故意傷害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二年六個月。2019年6月26日,本院收到判決書后經(jīng)依法審查認為,該判決未認定被告人張某甲、劉某某與盧某某對被害人何某某構成共同故意傷害,屬認定事實錯誤并導致對張某甲、劉某某量刑畸輕。具體理由如下:
一、一審判決忽視了本案被告人事前共同尋釁挑起事端、事中相互配合、積極實施傷害的客觀事實,對各被告人以共同、積極的傷害行為所反映的主觀犯意聯(lián)絡未正確予以認定,違背了共同犯罪“部分行為整體責任”的歸責原則,導致對被告人張某甲、劉某某的處罰罪責刑明顯不相適應
1、被告人劉某某、盧某某共同尋釁引發(fā)本案。本案起因于被告人盧某某、劉某某兩人共同以幾近貼身的方式近距離、長時間圍觀被害人張某乙一方的糾紛,致張某乙反感而與張某乙發(fā)生口角,后劉某某、張某甲首先動手推搡張某乙,并由盧某某持打開的彈簧刀不顧被害人一方蘇某某勸阻、尾隨張某乙意圖尋釁報復。張某乙見盧某某持械緊隨,而被迫取出車內的棒球棍進行防衛(wèi),劉某某見狀立即沖向宵夜桌邊,抄起桌子上的啤酒瓶砸向張某乙。此后,在一旁密切關注雙方?jīng)_突的被告人張某甲加入打斗,被告人盧某某持刀捅刺被害人何某某。本院起訴書及一審判決對上述事實的認定基本一致,均確認系被告人劉某某、盧某某首先動手、共同尋釁引發(fā)本案。
2、各被告人之間相互配合、積極實施傷害行為,其主觀犯意聯(lián)絡及客觀共同傷害行為清晰、明確。
首先,被告人劉某某、盧某某共同、首先尋釁并由盧某某持彈簧刀與劉某某一起尾隨張某乙,被害人張某乙持棒球棍意圖防衛(wèi)時,劉某某立即持啤酒瓶砸向張某乙;被告人張某甲見狀立即加入打斗,持現(xiàn)場膠凳追趕、猛砸張某乙后背并與劉某某共同圍毆張某乙致其倒地;張某甲、劉某某共同圍毆張某乙時,盧某某持彈簧刀捅刺上前勸阻其的被害人何某某致何某某最終傷重不治死亡。本院起訴書與一審判決對于上述案發(fā)經(jīng)過的認定基本一致。
其次,被告人張某甲、劉某某在因己方過錯而引發(fā)雙方?jīng)_突時,立即參與打斗、與同案犯盧某某共同毆打被害人一方多名人員的客觀行為表現(xiàn)異常積極、態(tài)度堅決、行動毫不猶豫。各被告人在本案中積極、主動參與打斗的客觀行為表現(xiàn)清楚表明了其主觀上明知系己方人員圍觀且首先尋釁引發(fā)雙方?jīng)_突的認識因素以及積極、主動參與打斗、幫助同案人員毆打被害人一方多名人員、共同實施傷害的意志因素。各被告人在首先尋釁、積極主動參與打斗及共同毆打被害人一方多名人員的過程中以共同、一致的傷害行為形成明確的犯意聯(lián)絡。
再次,各被告人之間的傷害行為相互配合、緊密聯(lián)系,是本案中不可分割的共同故意傷害行為的整體。從行為目的上看,被告人張某甲、劉某某首先動手并共同圍毆被害人張某乙,盧某某見狀持刀意圖追趕張某乙與劉某某、張某甲共同對張某乙實施傷害,此時盧某某被被害人何某某從后抱住。盧某某系為排除與劉某某、張某甲共同、繼續(xù)施暴的阻礙而持刀捅刺何某某致其死亡。從行為效果上看,正是由于被告人張某甲、劉某某共同圍毆張某乙、盧某某持刀捅刺何某某的行為接續(xù)發(fā)生,客觀上使被害人張某乙、何某某均處于被分隔、孤立無援的境地而最終造成嚴重傷亡結果。從行為的相互配合、緊密關聯(lián)來看,被告人張某甲、劉某某及盧某某的行為均系一方面直接壓制被害人張某乙的反抗,另一方面對遇到的被害人一方任何人員的勸阻共同以暴力予以排除。三名被告人主觀上對傷害的目標概括但目的同一,客觀上行為一致且相互配合,心理上相互影響、刺激事態(tài)升級。故,三名被告人共同故意傷害的犯意聯(lián)絡明確、行為具體、清晰,既有心理上的相互影響,又有實質上的相互幫助。
因此,一審判決認為被告人劉某某、張某甲對盧某某傷害死者何某某的行為主觀上沒有意思聯(lián)絡、客觀上沒有幫助作用的錯誤判斷明顯與本案事實證據(jù)相悖。
二、一審判決認為被害人何某某因系勸架、未參與打斗而并非本案共同故意傷害的具體對象,被害人一方應區(qū)分為傷者張某乙及死者何某某兩個各自獨立的部分,對何某某的傷害僅應某某被告人盧某某承擔責任而超出了被告人劉某某、張某甲共同傷害故意的論斷亦與事實證據(jù)相悖而存在明顯錯誤
1、被告人張某甲、劉某某及盧某某對被害人一方人員的傷害行為在事前、事中并未對傷害的具體對象予以明確、并未對傷害的方式嚴格限定。事實上,三名被告人對于施暴過程中遭遇到的任何人員的反抗、勸阻均以暴力傷害進行壓制。本案中,除被害人張某乙與被告人張某甲、劉某某及盧某某發(fā)生打斗之外,被害人何某某及其一方人員均系勸架而非直接對三名被告人的暴力行為進行還擊,但何某某被盧某某持刀捅刺傷害致死、樊某某被劉某某持棒球棍猛擊背部致當場暈厥、蘇某某被盧某某持刀威脅且被張某甲大力踢踹、林某某被盧某某持刀劃傷手部、莫某某亦在解救被三名被告人圍毆的張某乙時被打倒在地。由此可見,三名被告人對施暴的對象完全不加限制、對施暴的方式亦未加以明確限定。
2、被告人張某甲、劉某某對被告人盧某某持刀實施傷害存在事前認知、預見及事中明知,在盧某某持刀實施傷害過程中無任何反對表示且以積極參與打斗予以配合,何某某的死亡結果未超出被告人張某甲、劉某某共同故意的范圍。
首先,被告人張某甲穩(wěn)定供述事前即明知盧某某隨身攜帶刀具且稱“刀這種東西比較敏感”因此即“對他(盧某某)的印象就不好了”,張某甲的某某證實其對盧某某攜帶刀具事前有認識且對沖突時盧某某可能使用刀具主觀上有預見。
其次,被告人劉某某指證在打斗過程中張某甲告訴其現(xiàn)場有血跡且其看到地面確有大量血跡以及張某乙腹部受傷流血。張某甲雖辯稱其未在現(xiàn)場看到任何血跡,但與劉某某的指證相悖,亦與監(jiān)控反映現(xiàn)場照明充足的情況下被害人張某乙面對三名被告人站立且腹部有大片明顯血跡的情況不符?,F(xiàn)有證據(jù)可以證實被告人劉某某、張某甲在實施傷害過程中因目睹地面血跡及被害人張某乙受傷流血而對事態(tài)的嚴重性主觀上有明確認識。
再次,不僅被害人一方的林某某、蘇某某證實看到盧某某持刀,在距案發(fā)現(xiàn)場較遠處圍觀的劉某某女友黃某某亦證實了看到盧某某持刀,且看到被害人張某乙腹部明顯受傷流血,并指證劉某某持棒球棍后毆打勸架的樊某某,后又與持刀的盧某某及張某甲繼續(xù)追打受傷流血的張某乙。多名證人包括遠距離圍觀的被告人劉某某女友,均能夠清晰看到盧某某持刀及張某乙腹部受傷流血,在現(xiàn)場光線明亮且盧某某身著短袖、手持尖刀無所遮擋而張某甲、劉某某緊隨盧某某的情況下,劉某某、張某甲辯稱從未看到盧某某持刀明顯系逃避責任,劉某某供稱知道盧某某打斗中“手被劃破”后即能夠準確判斷出系盧某某“用刀捅傷了對方”顯然與其辯解自相矛盾。
又次,被告人張某甲、劉某某在認識到與盧某某的共同傷害行為已造成張某乙腹部受傷流血、現(xiàn)場地面遺留大量血跡,已經(jīng)造成嚴重結果的情況下,劉某某繼續(xù)持棍與張某甲及盧某某共同追打張某乙,繼續(xù)施暴后逃離現(xiàn)場,而并非發(fā)現(xiàn)盧某某的傷害行為超出共同故意范圍后立即停止侵害并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嚴重結果發(fā)生。
最后,被告人張某甲、劉某某不僅事中與盧某某積極共同實施傷害,而且在事后確認盧某某持刀傷人后均無任何反對的意思表示。事中積極實施傷害的犯意聯(lián)絡與事后的聽之任之的態(tài)度是前后連貫、內在一致的。
綜上所述,本院認為,廣東省中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被告人張某甲、劉某某作出的一審判決未認定上述兩被告人與同案犯盧某某對被害人何某某構成共同故意傷害存在明顯錯誤,割裂了本案中共同、積極實施傷害行為的各被告人之間的主觀犯意聯(lián)絡及相互配合的客觀傷害行為,忽視了本案中各被告人對傷害對象、傷害方式不加限制的概括的共同故意而錯誤地將被告人張某甲、劉某某的侵害對象限定為傷者張某乙、被告人盧某某的侵害對象限定為死者何某某,違背了“部分行為整體責任”的共同犯罪處理原則,導致對被告人張某甲、劉某某罪責刑明顯不相適應,量刑畸輕,依法應予糾正。為維護司法公正,準確懲治犯罪,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的規(guī)定,特提出抗訴,請依法判處。
此致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廣東省中山市人民檢察院
???????????????????????????????2019年7月5日
附:
1、被告人盧某某、張某甲、劉某某現(xiàn)羈押于中山市看守所;
2、廣東省中山市中級人民法院(2018)粵20刑初159號《刑事判決書》(復印件)。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