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抗訴書
????本院于2019年7月1日向大方縣人民法院提起公訴的被告人包某某交通肇事罪一案,經(jīng)開庭審理后,大方縣人民法院以(2019)黔0521刑初170號刑事判決書對被告人包某某作出一審判決:被告人包某某犯交通肇事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本院依法審查后認為,該判決認定事實有誤,適用法律不當,量刑畸輕,理由如下:
一、被告人包某某的行為系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該判決認定事實錯誤。
1、被告人包某某在發(fā)生交通事故后,包某某下車看見被害人王某甲拾起背的背兜并坐在上面,其心里想到“掛到的人沒有事,心里又有點怕,怕賠不起,怕被對方騙,覺得沒有大礙”,就沒有和送被害人到醫(yī)院救治,而是駕車離開事故現(xiàn)場,其具有救助被害人的法定義務卻未履行。
2、案發(fā)時間為2019年2月8日18時47分左右, 包某某于2019年2月8日20時21分再次從大方鎮(zhèn)神龍大道原路返回經(jīng)過事故現(xiàn)場時,其辯解稱沒有看到被害人在現(xiàn)場,但被害人被家屬發(fā)現(xiàn)時間為當晚22時30分左右,即包某某在事隔近4小時的時間內(nèi)有機會有能力對被害人實施救助卻未救助,從而導致被害人死亡。其間,被害人未受過其他損傷,即被害人死亡的結果系包某某的逃逸行為直接導致。
3、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條“在道路上發(fā)生交通事故,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xiàn)場;造成人身傷亡的,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并迅速報告執(zhí)勤的交通警察或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之規(guī)定,包某某肇事后,對被害人的救助是包某某法定的救助義務,其他人沒有救助的義務,也無期待他人進行救助的可能性。雖然被害人家屬在事故發(fā)生后5小時左右對被害人進行救助,但因其家屬不具有法定的救助義務,且無法判斷被害人的傷情,被害人喪失了最佳救助時間,從而死亡。因此,被害人的死亡是包某某逃逸導致其喪失最佳救助時間,包某某的逃逸行為直接導致被害人死亡。
4、被告人包某某交通肇事逃逸后,被害人因沒有錢救治而沒有送醫(yī)院治療,包某某辯解稱肇事后因害怕賠償而逃逸,但包某某于2019年2月10日被抓獲的次日便賠償被害人50.8萬元,即包某某具有賠償被害人的能力,其是為了逃避法律制裁而逃逸,且兩次放棄對被害人的救助,雖然家屬將被害人拉到家中,但因無錢送被害人到醫(yī)院救治,導致被害人得不到及時救治而死亡。因此,被害人的死亡系包某某逃逸行為所致,家屬的介入并未中斷逃逸致人死亡的結果。
二、該判決認定事實錯誤,導致適用法律不當,量刑畸輕。
本案中,包某某肇事逃逸后,其具有救治被害人的時間和能力而未履行救治,是導致被害人因得不到救治而死亡的直接原因,屬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因而發(fā)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chǎn)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之規(guī)定,依法應在“七年以上期徒刑”的幅度內(nèi)量刑。該判決對包某某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系認定事實錯誤,導致對其適用法律不當,量刑畸輕。
綜上所述,貴州省大方縣人民法院(2019)黔0521刑初170號刑事判決書,認定事實有誤,適用法律不當,量刑畸輕,為維護司法公正,準確懲治犯罪,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的規(guī)定,特提出抗訴,請依法判處。
此致
附:
1、被告人包某某被取保候?qū)?,?lián)系電話:187******。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