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縣人民檢察院
刑事抗訴書
西檢院公訴訴刑抗〔2017〕2號
西和縣人民法院以“(2014)西刑初字第93號”刑事判決書做出判決:被告人盧某無罪,被告人何某某無罪。本院依法審查后認為,該判決認定事實基本準確,理解和適用法律錯誤,認定事實和裁判結論相互矛盾。理由如下:
一、西和縣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盧某、何某某身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實施上級淘汰落后產能中央財政獎勵資金項目過程中,沒有認真履行職務,在西和縣鉛冶煉廠、西和縣頁水河鉛冶煉廠2戶企業(yè)申報2010年淘汰落后產能項目時所填寫“年產量、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等數據與實際情況不符,未按真實數據填寫的情況下仍然上報,工作中存在失誤,西和縣人民法院認為二被告人的上述行為屬于工作失誤,顯然是錯誤的,混淆了工作失誤和對工作極端不負責任的本質區(qū)別。本院認為二被告人的行為是玩忽職守的犯罪行為。工作失誤和玩忽職守罪的關鍵差別在于是否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義務。工作失誤是行為人認真履行了職責義務,由于制度不完善,一些具體政策界限不清,管理上存在弊端等原因以致在積極工作中發(fā)生錯誤,造成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而玩忽職守罪則表現為行為人沒有認真履行職責義務,違反工作紀律和規(guī)章,對工作極端不負責任等行為造成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法院認為二被告人在審查企業(yè)上報材料過程中沒有認真履行審查義務,是工作失誤的觀點顯然是錯誤的。事實是二被告人明知2戶企業(yè)所填數據為虛假編造,且工信局于2009年12月27日以“西經發(fā)(2009)83號”文件責令西和縣鉛冶煉廠關閉,也明知2戶企業(yè)不符合甘肅省財政廳和甘肅省工業(yè)和信息化委員會“甘財建(2005)5號”文件規(guī)定的申報范圍,仍然違反以上規(guī)定簽發(fā)上報,顯然不是工作失誤,而是明顯的對工作不負責任的玩忽職守行為。
二、西和縣人民法院認為吉林省財政投資評審中心糾正了2戶企業(yè)申報材料中與實際不符的數據,出具了評審報告,財政部下達了2戶企業(yè)淘汰落后產能獎勵資金267萬元。事實上,吉林省財政投資評審中心并沒有糾正,而是相信了2戶企業(yè)申報2010年淘汰落后產能項目時所填寫“年產量、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等虛假編造的數據,法院審查認定為吉林省財政投資評審中心糾正了與事實不符的數據,顯然屬主觀臆斷,罔顧事實。既然是虛假編造的數據,沒有實際生產,也就沒有真實的數據,何來的糾正?
三、西和縣人民法院認為二被告人的工作失誤與2戶企業(yè)的淘汰落后產能獎勵資金267萬元之間沒有因果關系。首先我們認為二被告人的行為屬于對工作極端不負責任的玩忽職守行為,退一步講即使像法院所說是所謂的“工作失誤”,那么如果沒有這“工作失誤”,不可能有吉林省財政投資評審中心的評審通過,也就不可能有267萬元的撥付,這267萬元的撥付依據是吉林省財政投資評審中心的評審結論,而評審結論的依據就是所謂的“工作失誤”提供的數據,由此不難看出,這267萬元的撥付結果,雖然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但最關鍵的原因就是二被告人的所謂的“工作失誤”造成的,因此,二被告人的“工作失誤”與這267萬元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內在的因果關系。
四、至于甘肅省工業(yè)和信息化委員會的復函更不值得一駁。從實質內容來看,省工信委的復函是主管部門為下級部門出具的有利于二被告人的文件,沒有按照“甘財建(2010)5號《關于組織申報2010年淘汰落后產能中央財政獎勵資金的通知》”和“《財政部關于印發(fā)<淘汰落后產能中央財政獎勵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財建(2007)873號”文件的要求審查,等于說省工信委是既當運動員又當了裁判員,這樣的一份文件怎樣能體現公正性。從程序上來看,本案從立案到偵查再到移送起訴,省工信委都沒有干預,而在西和縣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案件的前幾天才在隴南市工信委的要求下帶帽出具了一份單方復函,況且復函的內容僅就資金去向認為符合政策法規(guī),但就資金來源、手段、過程是否合法,是否符合以上兩個文件的規(guī)定閉口不談,居心何在,可想而知。西和縣人民法院審查復函是否合法應該按照法律法規(guī),而不能說因為省級出具的文件就將它凌駕于法律之上,這也是違背依法治國原則理念的。
五、這267萬元屬于國家淘汰落后產能獎勵資金,是國家用于補貼企業(yè)淘汰落后產能的專項資金,而不能用于繳納養(yǎng)老保險和發(fā)放職工生活補助,企業(yè)的負擔不應該由國家的專項資金來買單,如果沒有這筆獎勵資金,那么2戶企業(yè)難道就不給職工繳納養(yǎng)老保險了嗎?況且這筆專項資金是用騙取的行為得到的,甘肅省黃海會計師事務有限公司對騙取的276萬元淘汰落后產能獎勵資金的審計,也僅說明資金去向符合政策法規(guī),并沒有說明資金來源是否合法。
綜上所述,我院“(2014)西檢刑訴第72號”起訴書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適用法律準確。西和縣人民法院的“(2014)西刑初字第93號”刑事判決書認定的事實與本院“(2014)西檢刑訴第72號”起訴書指控的犯罪事實基本一致,但在理解和適用法律方面明顯錯誤,裁判結論與其依據之間自相矛盾,為維護司法公正,準確懲治犯罪,保護國家財產安全,促進依法行政,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七條的規(guī)定,特提出抗訴,請依法改判。
此致
隴南市人民檢察院
西和縣人民檢察院
二O一五年五月二十二日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