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凌育林,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長寧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琳,上海旭燦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凱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閔行區(qū)。
法定代表人:王騰龍,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振揚,上海嘉鈺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趙蘇毅,上海嘉鈺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吐魯番市分公司,住所地新疆吐魯番市。
負責人:馬杰,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趙健,上海和聯(lián)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姚程瀚,上海和聯(lián)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凌育林與被告上海凱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某公司)、被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吐魯番市分公司(以下簡稱人保吐魯番分公司)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0月15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凌育林委托訴訟代理人李琳、被告凱某公司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振揚、被告人保吐魯番分公司委托訴訟代理人趙健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凌育林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判令被告凱某公司向原告賠償殘疾輔助器具費人民幣115,520元(以下幣種相同)、殘疾輔助器具更換費165,800元、殘疾輔助器具維修費54,800元、康復訓練住宿費6,860元、康復訓練護理費4,018元,以上損失由被告人保吐魯番分公司在商業(yè)三者險范圍內按照80%責任比例賠償原告,另被告凱某公司賠償律師費6,000元,共計人民幣283,598.40元;2.訴訟費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2015年9月17日10時17分,被告凱某公司員工呂慶華駕駛車牌號為滬BPXXXX重型自卸貨車在滬青平公路101弄處與正在行走的原告相撞,致原告受傷。本起事故經交警認定,被告凱某公司的員工呂慶華承擔主要責任,原告承擔事故的次要責任。2016年8月25日,原告就殘疾賠償金等賠償項目向本院提起訴訟,本院做出(2016)滬0112民初24841號民事判決書,判決被告人保吐魯番分公司在商業(yè)三者險范圍內承擔原告80%的賠償責任。原告在該案中主張的殘疾用具費因尚未實際發(fā)生,故該案中未予支持。2017年12月20日,原告在上海假肢廠有限公司安裝了左、右大腿假肢及右上臂假肢,該殘疾輔助器具費損失已實際發(fā)生,故原告起訴至法院,請求支持原告訴請。
被告凱某公司辯稱,第一次訴訟中已經判決支持了律師費,應該包含了本案的律師費,故不認可原告主張的律師費6,000元,其他意見同被告人保吐魯番分公司。
被告人保吐魯番分公司辯稱,對于殘疾輔助器具費,認可其中左、右大腿假肢及右上肢的費用;輪椅及醫(yī)用病床無證據(jù)證明,不認可;殘疾輔助器具更換費未實際發(fā)生,不認可;殘疾輔助器具維修費,左、右大腿假肢的維修費,認可按照假肢價格的8%計算,假肢使用四年,維修次數(shù)應是三次;右上肢認可維修費比例為10%,維修次數(shù)為三次;康復訓練住宿費,有一張相關發(fā)票,但已經包含住宿費、康復訓練護理費,所以一并認可6,860元;康復訓練護理費不予認可。
經審理查明,原告所述事故發(fā)生經過及事故責任認定均屬實。原告因本起交通致傷,經治療,目前右上肢肘關節(jié)以上、雙下肢膝關節(jié)以上截肢。2017年12月20日,原告在上海假肢廠有限公司安裝左、右大腿假肢及右上臂假肢。原告在治療期間購買了輪椅、醫(yī)用病床等器具共計花費5,920元,支付康復訓練住宿費6,860元。
2017年12月20日,上海假肢廠有限公司出具《關于凌育林假肢產品的說明》,證明原告因外傷造成雙膝上、右上臂截肢(老年高齡),嚴重的傷殘影響假肢受力、懸吊和安裝假肢后的康復訓練,需穿戴硅膠套增加受力和懸吊。綜合考慮建議使用帶鎖的硅膠接受腔,帶安全裝置的膝關節(jié)。給予配制的假肢產品屬普通適用性假肢。根據(jù)上海假肢廠有限公司出具的《關于凌育林安裝假肢證明》,原告所安裝的左、右大腿假肢使用建議四年需更換一次,每年需要維護保養(yǎng)(修理)一次,一般維修費用為假肢價格的8%-10%。首次安裝假肢殘肢接受腔適用期通常為3-6個月,因殘肢萎縮影響使用時,應及時更換,本配置產品接受腔更換費用為:7,800元×2。硅膠套的使用年限為每二年更換一次,價格為:5,500元×2,硅膠鎖具的使用年限為每四年更換一次,價格為:2,300元×2。原告康復訓練需140元/49元,陪護2名。原告所安裝的右上臂假肢使用建議四年需更換一次,每年需要維護保養(yǎng)(修理)一次,維修費用為假肢價格的10%。首次安裝假肢殘肢接受腔適用期通常為3-6個月,因殘肢萎縮影響使用時,應及時更換,本配置產品接受腔更換費用為:3,000元。
另查明,車牌號為滬BPXXXX的機動車在被告人保吐魯番分公司處投保了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以下簡稱交強險)和第三者責任商業(yè)保險(以下簡稱商業(yè)三者險)。其中,交強險死亡傷殘賠償限額110,000元、醫(yī)療費用賠償限額10,000元、財產損失賠償限額2,000元,商業(yè)三者險賠償限額為100萬元,含不計免賠,事故發(fā)生在保險期間內。
原告的先期損失已經(2016)滬0112民初24841號民事判決書、(2017)滬01民終2636號民事判決書處理,被告人保吐魯番分公司在該案中就原告先行治療費用等賠償完畢后,已將交強險死亡傷殘賠償限額全部賠償完畢,現(xiàn)商業(yè)三者險限額尚有余。
又查明,原告為本案訴訟支付律師費6,000元。
上述事實,有(2016)滬0112民初24841號民事判決書、(2017)滬01民終2636號民事判決書、上海假肢廠有限公司出具的說明及安裝證明、義肢安裝發(fā)票、輪椅發(fā)票、醫(yī)用病床發(fā)票、康復訓練費發(fā)票、律師費發(fā)票及當事人的庭審陳述等所證實。
本院認為,機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先由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承保商業(yè)三者險的保險公司根據(jù)保險合同予以賠償,仍有不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guī)定由侵權人予以賠償。本案中,被告凱某公司的駕駛員呂華慶承擔事故主要責任,因此原告損失由被告人保吐魯番分公司根據(jù)保險合同在商業(yè)三者險責任限額范圍內按照80%責任比例予以賠償;仍有不足的,由被告凱某公司按責賠償。
關于原告主張的各項損失:1.殘疾輔助器具費,系原告因傷情及安裝假肢所產生的必要支出。假肢初裝費109,600元(包括雙腿假肢、右上臂假肢、硅膠接受腔),原告憑票主張,本院予以支持。輪椅、醫(yī)用病床等費用,原告憑據(jù)主張,且屬合理支出,本院予以支持。對于原告主張的殘疾輔助器具更換費、殘疾輔助器具維修費,為減少訟累,本院根據(jù)原告的年齡以及上海假肢廠有限公司對假肢、硅膠套等更換年限及維修周期的意見,確認賠償期限為5年,酌定假肢更換費為109,600元(109,600元×1次)、硅膠套更換費為22,000元(5,500元×2×2次)、硅膠鎖具更換費為4,600元(2,300元×2×1次)、左右大腿及右上肢接受腔更換費為18,600元(7,800元×2×1次+3,000元×1次);另酌定原告左、右大腿及右上肢假肢的維修費為32,880元(99,600元×10%×3次+10,000元×10%×3次),綜上,殘疾輔助器具費共計303,200元;2.康復訓練住宿費,系原告安裝假肢發(fā)生的合理費用,根據(jù)康復訓練費發(fā)票,本院確定為6,860元;3.康復訓練護理費,原告主張在合理范圍內,本院予以認可;4.律師費,系原告尋求法律救濟途徑解決本糾紛的支出,根據(jù)本案實際情況及雙方過錯比例,本院酌定調整為3,000元。
綜上,原告因本起事故造成的損失:殘疾輔助器具費303,200元、康復訓練住宿費6,860元、康復訓練護理費4,018元,由被告人保吐魯番分公司在商業(yè)三者險限額內按照80%責任比例賠償原告251,262.40元。不屬于保險理賠范圍的律師費3,000元,由被告凱某公司負責賠償。
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第四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一款第(二)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第二款、第二十六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吐魯番市分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在第三者責任商業(yè)保險限額內賠償原告凌育林人民幣251,262.40元;
二、被告上海凱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凌育林人民幣3,0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減半收取計2,776.99元,由原告凌育林負擔555.40元,被告上海凱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負擔2,221.59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陳??龍
書記員:董伶俐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