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窝视频Por|午夜精品视频偷拍|网站升级狼友美日韩蜜|国产成人av按摩|天天干天天爽AV|97fuli日韩|亚洲免费一区婷婷日韩亚洲综合一区|加勒比久久综合色|日韩av免费高清不卡一级|国产成人在线资源

歡迎訪問中國律師網(wǎng)!

咨詢熱線 023-8825-6629

馮正虎等1016位上海市民聯(lián)署致函國家主席習近平

2024-05-25 李北斗 評論0

【編者按】

本信函已于2016年2月19日用郵政特快的方式(EMS:1058829043111)向國家主席習近平、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并郵送國務(wù)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人大、政協(xié)相關(guān)部門領(lǐng)導(dǎo)及部分全國人大代表。

本文聯(lián)署人的主張:維護憲法法律權(quán)威,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支持司法改革,保障公民訴權(quán),敦促人大代表履行監(jiān)督“一府兩院”的法定職責,追究行政、司法官員的違法違紀責任。三項基本請求:

1、徹底清除“不接收訴狀、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或者決定“等違法違紀情形,依法依紀追究相關(guān)人員責任,保障馮正虎等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訴權(quán)。

2、嚴格復(fù)查“起訴不予立案”的裁定,糾正錯案,貫徹落實法律及中共中央決定的立案登記制。

3、監(jiān)督行政案件的再審,糾正錯案,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quán)益,以司法公正制約并督促行政機關(guān)依法行政,用法律方式防范官員腐敗,清除懶政庸政怠政。

國家信訪局相當重視上千名聯(lián)署人給國家領(lǐng)導(dǎo)人的信函,于3月1日作出回復(fù)并通知馮正虎。你們提出的建議已轉(zhuǎn)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參閱處理;反映法院違反立案登記等問題,依法應(yīng)當通過訴訟途徑解決,向有關(guān)人民法院提出。

上千名聯(lián)署人不僅僅是呼吁者,而是上述主張與請求的踐行者。破惡習,立新政,保衛(wèi)立案登記制,必須依靠廣大人民群眾。

捍衛(wèi)法律,支持司改,保障訴權(quán)

——馮正虎等1016位上海市民聯(lián)署致函國家主席習近平、全國人大常委會

中共中央全力推進法治中國建設(shè),于2014年10月23日十八大四中全會已通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有一項重要的決定就是立案登記制改革: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變立案審查制為立案登記制,對人民法院依法應(yīng)該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保障當事人訴權(quán)。

習近平總書記直接關(guān)注法院立案。如果中共中央十八四中全會決定中一條最簡單的硬性指標都無法落實,還能實現(xiàn)全面依法治國嗎?如果《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之規(guī)定都做不到,依法治官的目標就會落空,貪官污吏就無法從制度上根除,懶政庸政怠政就無法制止。

一個地區(qū)有一件“既不立案又不裁定”等司法不作為的違法違紀案例發(fā)生而得不到糾正,這就標志著法律在這個地區(qū)沒有生命力,司法是不公正的。這么簡單程序的法律規(guī)定,法院都可以不遵守,這些法院還能堅守審判中的司法公正嗎?也表明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中央權(quán)威仍然未樹立,地方部門依然我行我素,政令不通,有法不依,違法不究。

公民訴權(quán)的喪失,這就意味著公民的所有合法權(quán)益得不到國家法律保護。沒有訴權(quán)的人,不是公民,是奴隸。只有公民訴權(quán)得以保障,敞開司法通道,法律就會有生命力,非法的行政行為會受到公正司法的制裁,訪民也會從“信訪不信法”轉(zhuǎn)為用法律的方式解決問題,社會將趨于有序穩(wěn)定和諧的發(fā)展。

一、司法改革不進則退

十八屆四中全會后,中共中央關(guān)于立案登記制改革的決定、行政訴訟法的修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lǐng)導(dǎo)小組的意見、最高人民法院的規(guī)定先后出臺,都從制度上法律上保障了公民訴權(quán)。立案登記制的改革方案來自于頂層設(shè)計,是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舊勢力、舊觀念都不會輕易讓位于新制度,會以陽奉陰違、改頭換面、報復(fù)改革者等各種方式破壞新制度或拖延新制度的實施。

2015年5月1日后,越來越多的訴訟當事人獲得訴權(quán),過去習以為常的“不接收訴狀、接收訴狀后不出具書面憑證,不一次性告知當事人補正訴狀內(nèi)容,以及有案不立、拖延立案、干擾立案、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或者決定“等行為現(xiàn)在已被法定為屬違法違紀的行為,應(yīng)當受到法律制裁與公眾的譴責。

但是,有的地方法院立案法官還敢頂風作案,有法不依,違法不究,司法不公。立案登記制實施半年多來,還有許多起訴人的訴狀被拒收,接收了訴狀也是既不立案又不裁定,起訴不予立案的裁定絕大部分都是明顯違法的。

至今沒有聽到關(guān)于違反立案登記制度的違法違紀法官及相關(guān)官員受過處分的報道,看到的卻是法官違法違紀不予追究的情況屢屢發(fā)生。《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第四款、《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人民法院登記立案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十三條形同虛設(shè),立案登記制改革的最大亮點已經(jīng)黯然失色,“立案登記制”改頭換面成“預(yù)審立案登記制”。

最近,馮正虎已對上海的217名起訴當事人進行調(diào)查統(tǒng)計(截止12月30日),他們在立案登記制實施后向上海法院提交了468件第一審的訴訟案件,其中441件行政案件、21件民事案件、6件國家賠償案件。455件案例中,既不立案也不裁定的案件有127件、裁定起訴不予立案的案件有211件,立案審理的案件有130件。130件第一審行政案均已判決,129件判決被告政府勝訴,1件判決被告政府敗訴。

通過上述468個案例及其中已裁判的341件案件的裁判書分析,反映上海司法不公正的三個問題:

1、127個既不立案又不裁定的案例,表明法官違法侵犯當事人訴權(quán),故意違法違紀,不把《行政訴訟法》、最高法院的立案規(guī)定、中共中央的意見當一回事。

2、211個裁定“起訴不予立案”的案例,表明法院以依程序合法的手段剝奪起訴當事人的訴權(quán),將來自原告訴訟壓力轉(zhuǎn)移給上級法院,直至最高人民法院。

3、130件行政訴訟案的判決中,原告僅有1件勝訴,法院偏護被告政府方作出不公正的判決,將來自被告政府方的壓力轉(zhuǎn)移給上級法院,直至最高人民法院。

起訴人不服地方法院的司法不作為、不公正,將有468件案件逐級上訴或申訴,最后依法壓到最高人民法院,還會向檢察機關(guān)提出抗訴。同時,也會依法向人大申訴,壓到上海人大常委會、全國人大常委會。

468件案件僅是馮正虎統(tǒng)計調(diào)查的一部分,是上海司法不公正的冰山一角。全國的情況又會怎樣?若不制止地方法院司法不作為、不公正的惡習,將會有成千上萬個不服法院審判的案件涌現(xiàn),最后毀壞的是法律的權(quán)威與尊嚴,依法治國成為一句空話。

二、上海法院違反立案登記制

上海是中國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相比其他內(nèi)地省市執(zhí)法較為文明,但司法方面相差不大。上海市民的維權(quán)意識、法治要求比較強烈,支持司法改革,督促上海人大及“一府兩院”落實中共中央全面推行依法治國的決定。為了維護公民訴權(quán),1060名上海市民聯(lián)署并推動維護公民訴權(quán)運動:我要立案,捍衛(wèi)法律,還我訴權(quán)。歷經(jīng)數(shù)年,上海市民集體向市人大請愿了133次(周),其中數(shù)十名莘莊失地農(nóng)民代表在法院請愿已達483次(截止2015年5月),舉世罕見。

上海市民對中國司法改革的推進功不可沒,他們是立案登記制改革的推動者、受益者,也當然是這項改革舉措的捍衛(wèi)者。馮正虎是上海市民的一員,他始終在促進立案登記制的改革,并監(jiān)督上海法院。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于2013年10月底,趕在中共十八大三中全會召開之前,在全國的地方法院中率先宣布對司法不作為的惡習“動真格”,出臺了《上海法院關(guān)于加強和改進立案工作的意見》(立案42條),要求全市三級法院依法保障群眾訴權(quán)。但是,事過半年多,上海高院的立案42條規(guī)定得不到貫徹執(zhí)行,所謂的亮點“首問負責制”“5日立案會商會制”黯然失色,在基層法院遭到抗拒,法律如同廢紙一張。

2014年7月馮正虎調(diào)查上海法院立案改革失敗的實況與問題,撰寫了專題報告《依靠司法改革對“立案難”動真格——上海法院立案改革受阻的調(diào)查報告》,并報送中央司法改革領(lǐng)導(dǎo)小組。報告的結(jié)論指出:從上海的解決“立案難”情況,可以預(yù)料將來人大通過《行政訴訟法》修正案后的全國實施情況。公民沒有訴權(quán),法律制定的最多、最完善也沒有用處,依法治國沒有立腳點,司法改革沒有來自人民群眾的動力與保障,國家就沒有和諧的希望。

2015年5月1日新的《行政訴訟法》及立案登記制實施后,馮正虎花費了三個多月的時間調(diào)查:新的《行政訴訟法》及最高院的立案規(guī)定是死是活?中央的政策意見是否能走出中南海?馮正虎以自己的十件第一審行政案為例進行專題調(diào)查,對上海四家基層法院(浦東新區(qū)法院、楊浦區(qū)法院、黃浦區(qū)法院、靜安區(qū)法院)、三家中級法院(上海第一中級法院、第二中級法院、第三中級法院)、三家檢察機關(guān)(上海市檢察院一分院、二分院、三分院)以及上海市高級法院進行實地調(diào)研,并以起訴與投訴的方式寫出十五篇系列報告,匯編一冊《上海法院違反立案登記制的報告》。

該報告反映出上海法院違反立案登記制及法律監(jiān)督、司法救濟的五個問題:

1、立案法官不接收起訴人的訴狀,有的法院“立案登記制”改頭換面成“預(yù)審立案登記制”。

2、“有案不立、拖延立案、干擾立案、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或決定等違法違紀情形”相當嚴重。

3、法院內(nèi)部監(jiān)督不作為,違反《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人民法院登記立案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十三條第二款規(guī)定。

4、檢察院的立案監(jiān)督有法律規(guī)定但無實施規(guī)則,外部監(jiān)督形同虛設(shè)。

5、《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二條規(guī)定保障當事人的訴權(quán),但沒有配套的實施規(guī)則,法官認為無從司法,立案不作為的懶政怠政會任性下去,致使既不立案又不裁定的第一審行政案件最后全部推到最高人民法院。

最近,國內(nèi)媒體熱捧上海市政府1年被訴242次無敗訴的新聞,這是上海三中院提供的數(shù)據(jù),對此上海三中院行政庭庭長張文忠解釋道:“上海市政府的行政行為總體上是比較規(guī)范的。”究竟是政府行政規(guī)范,還是法院偏護政府呢?網(wǎng)上質(zhì)疑很大。我們可以親身的訴訟經(jīng)歷說明這個問題。

2015年上海三中院審理的242件訴市政府的行政案件中,上海莘莊失地農(nóng)民就有49件,占總數(shù)的五分之一。馮正虎根據(jù)親身旁聽及七場庭審筆錄的材料寫出《莘莊失地農(nóng)民訴上海市政府的庭審紀實》一文,該報告指出:“從七場庭審記錄及原告的舉證判斷,答案很清楚:被告上海市政府的信息公開告知不合法,沒有盡到相應(yīng)的告知義務(wù)。”但是,一審的判決是相反的,被告勝訴,這個袒護上海市政府的不公正判決是在公眾的意料之中。原告代理人在法庭上認為法院是上海市政府領(lǐng)導(dǎo)的,結(jié)果一言成真。

三、保障馮正虎等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訴權(quán)

馮正虎是上海市民、一個堅持護憲維權(quán)的中國公民,自從2010年2月回國后專職從事維護公民訴權(quán)的工作,撰寫發(fā)表數(shù)百萬字關(guān)于維護公民訴權(quán)問題理論文章、調(diào)查報告、紀實報道,并推動“我要立案,捍衛(wèi)法律,還我訴權(quán)”的公民維護訴權(quán)運動,與民眾一起爭取訴權(quán),促進中央從制度上根本解決“立案難”問題。我們的努力得到中央領(lǐng)導(dǎo)的關(guān)注與肯定,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guān)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切實解決行政訴訟立案難等突出問題,在全國各級法院實施立案登記制。

當然,馮正虎帶頭維護公民訴權(quán)、揭露上海法院司法不作為的行動肯定招致上海市個別領(lǐng)導(dǎo)的不滿,他們指派警察對馮正虎實施迫害,如抄家扣物、濫用傳喚、強制失蹤、非法拘禁、非法監(jiān)視居住、制造刑事假案等各種非法措施。在周永康統(tǒng)治中國政法的時期,馮正虎是被迫害的對象,其中一個迫害措施,就是剝奪訴權(quán),上海法院全面封殺馮正虎的訴訟案件

中共十八大后,馮正虎得到解放,對馮正虎迫害的這些違法措施已逐漸消失,公安部也在規(guī)范警察的執(zhí)法行為,公安局國內(nèi)保衛(wèi)部門的警察公開表示不再干擾馮正虎的訴訟活動。但是,上海法院領(lǐng)導(dǎo)對馮正虎人還是耿耿于懷,咽不下一口氣,非要徇私枉法報復(fù)一下,利用手中的權(quán)力繼續(xù)剝奪馮正虎的訴權(quán),凡是馮正虎的訴訟案件一律不予受理,既不立案也又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

據(jù)一些立案法官及基層法院領(lǐng)導(dǎo)的告知或暗示,剝奪馮正虎訴權(quán)的違法行為是來自于上海市高院領(lǐng)導(dǎo)的指示,所以各基層、中級法院立案法官都不敢接受馮正虎訴狀、收了訴狀也是既不立案又不裁定,上海法院的內(nèi)部監(jiān)督及市級以下檢察院的外部監(jiān)督都失效?,F(xiàn)在上海不是法治,還是人治,領(lǐng)導(dǎo)說了算,所以決定馮正虎的訴訟案件是否立案要由上海高院或市領(lǐng)導(dǎo)拍板。

自5月1日實施立案登記制后,馮正虎已向上海法院提交18件第一審的行政案件、5件經(jīng)過國家賠償義務(wù)機關(guān)申請程序向法院提交的行政賠償案件、1件行政再審案件,共計24件訴訟案件均是既不立案又不裁定,上海法院的立案法官公然違法違紀,違反立案登記制。

例如,其中有一件訴上海市公安局楊浦分局的案件,上海市公安局《行政處罰決定書》的最后部分明明白白告知:如你(單位)不服本處罰決定書,也可以在三個月內(nèi)(時間)向人民法院起訴。但是,上海市楊浦區(qū)法院卻拒收起訴人的起訴狀。法院不認同上海市政府機關(guān)的合法性,把上海市政府機關(guān)的公文當作廢紙一張,不受理起訴人的訴訟。

另一件訴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的案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yè)與信息化部《行政復(fù)議決定書》的最后部分也明明白白告知:對本復(fù)議決定不服,可自接到本決定之日起15日內(nèi),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但是,上海市黃浦區(qū)法院同樣拒收起訴人的起訴狀。法院不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機關(guān)的合法性,把國務(wù)院所屬政府機關(guān)的公文當作廢紙一張,不受理起訴人的訴訟。

根據(jù)《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二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既不、又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的,當事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起訴。馮正虎選擇10件既不立案又不裁定的第一審行政案件依法逐級起訴,于2015年11月22日用郵政特快專遞(EMS:1082650457708)向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提交起訴狀。

這十件第一審行政訴訟案件均符合《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guī)定的訴訟條件,原告是行政行為的相對人,有明確的被告,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jù),屬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而且,不屬《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人民法院登記立案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十條規(guī)定的不予立案登記的訴訟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至今未依照《行政訴訟法》及自己制定的立案規(guī)定立案審理或指定其他下級人民法院立案審理。是否也要聽從強勢的上海地方領(lǐng)導(dǎo)指示司法嗎?

馮正虎被非法剝奪訴權(quán)不是新問題,是一個人治還是法治的老問題。立案審理不依法律規(guī)定,而是領(lǐng)導(dǎo)的指示,法律僅是一個擺設(shè),那么立案登記制的改革只是換湯不換藥,招牌翻新而已。領(lǐng)導(dǎo)一句話,可以不讓馮正虎立案,也可以隨意不讓其他人立案,明天這位有權(quán)任性的領(lǐng)導(dǎo)下臺或退休了,不滿意他的領(lǐng)導(dǎo)也可以不讓他立案受理,或者直接抓捕他,法律也不保護他的權(quán)益。人治社會以權(quán)代法,誰也沒有安全感,誰也得不到法律保護,彼此傷害。

依法治國,就是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個人或組織都不可以凌駕于法律之上,不可以有特權(quán)非法剝奪他人的公民權(quán)利,不可以濫用行政、司法權(quán)力迫使另一部分公民成為奴隸而不受法律保護。

依法治國,就必須有法必依,違法必究。既然法律上已規(guī)定“不接收訴狀、┈┈、干擾立案、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或者決定“等行為違法違紀的行為,任何行政、司法官員就不可為,若違法違紀同樣應(yīng)該受罰,王子庶民同罪同罰。

上海司法官員違反法律,侵犯馮正虎的訴權(quán),不是一個普通個案,而是反映法院是否遵守法律堅持立案登記制的典型案例。馮正虎的訴權(quán)被侵害得不到糾正,其他公民也很難保障訴權(quán);違法違紀的法官不予處分,勢必劣幣驅(qū)逐良幣,其他法官都會聽領(lǐng)導(dǎo)不守法;最后,立案登記制流于形式,司法改革以失敗告終。

四、全面監(jiān)督司法官員,保衛(wèi)立案登記制

我們的國家亂套了,法律不要,政府機關(guān)有法依據(jù)的公文不見,只聽頂頭上司的指示,聽領(lǐng)導(dǎo)的話,結(jié)幫營私,徇私枉法,禍國殃民。所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已察覺到中國的危機,力圖扭轉(zhuǎn)乾坤,開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落實依法治國,先要從保障公民訴權(quán)做起。習近平總書記直接關(guān)注法院立案問題,在2015年4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lǐng)導(dǎo)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通過《關(guān)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記制改革的意見》,從治理國家的政治高度推行立案登記制,保證法律的實施。

事實上,舊的《行政訴訟法》第42條、《民事訴訟法》第112條已有法定的立案受理期限:應(yīng)當在七日內(nèi)立案或者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這些舊法的條款也足以保證當事人的訴權(quán),只是長期以來,法院是有法不依、違法不究,立案法官漠視當事人訴權(quán),行政、司法官員干擾立案,致使“立案難”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新舊行政訴訟法關(guān)于立案方面粗看感覺差不多,基本條款過去也有,許多新增條款是從過去的司法解釋并入新法,但新法與舊法有兩點根本的不同:1. 條款細化清晰,法官想混也不行,權(quán)力者沒有干擾的空隙;2. 增加了立案方面違法違紀的具體事項及懲罰條款,違法必究。但是,有法不依,最完善的法律條文也是死的,“立案難”的問題依然如故,而且人民群眾將會感受到司法不公正越來越嚴重。

解決“立案難”,徹底消除司法不作為的惡習,保證司法公正,這是人民群眾的強烈呼聲。“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司法改革是否走上正途或成功的判斷標準。沒有這個司法為民的目標,司法改革就會偏離方向,淪落為一場司法機關(guān)內(nèi)部官員擠占法官檢察官的員額、向下級推卻審判檢察的責任、法院與行政部門間爭權(quán)奪利的內(nèi)耗,仍是新瓶灌舊酒,使民眾失去對中國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點希望。

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習近平說,我曾經(jīng)引用過英國哲學家培根的一段話,他說:“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這其中的道理是深刻的。如果司法這道防線缺乏公信力,社會公正就會受到普遍質(zhì)疑,社會和諧穩(wěn)定就難以保障。

例如,馮正虎向法院起訴的十件行政案件,即使勝訴也只不過判決了行政部門犯法十次,好比污染了水流,糾錯清污后水還是干凈的,但是法官拒收馮正虎等公民的訴狀、或者既不立案又不裁定、或者作出”起訴不予立案“的錯誤裁定,就是毀壞法律,污染了水源,顛覆立案登記制,反對黨中央全面推行依法治國的大政方針。

個別法院及司法官員有法不依,違法不究,其他各法院及司法官員都會效仿,肆無忌憚地抵制新法、反叛最高院,妄議中央。一部新法、一項新的改革舉措,只會在媒體上熱鬧幾天,以后迅速死去,結(jié)果還是穿新鞋走老路。如果司法改革動真格,就應(yīng)當處分一些不合格的法官,懲罰一些干擾司法、徇私枉法的行政、司法官員,要以反腐敗的決心與威懾力來重建法律的威嚴。

保衛(wèi)立案登記制,不僅要靠法官守法的自覺性,更要依靠制度的保證與實施。最高人民法院應(yīng)當依據(jù)《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第四款、《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人民法院登記立案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十三條出臺實施細則,可以依法依紀追究相關(guān)人員責任;依據(jù)《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二條出臺實施細則,使上一級法院可以保護當事人訴權(quán),并督促下級法院遵守法律。

全國人大常委會、最高人民檢察院應(yīng)當依據(jù)《中央全面深化領(lǐng)導(dǎo)小組關(guān)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記制改革的意見》第六部分 第(二)項,對法院登記立案工作加強加強外部監(jiān)督?!缎姓V訟法》第十條規(guī)定:人民檢察院有權(quán)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jiān)督。第九十三條第三款規(guī)定: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審判監(jiān)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的違法行為,有權(quán)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因此,全國人大常委會、最高人民檢察院應(yīng)當出臺監(jiān)督法院登記立案工作的實施細則,受理訴訟當事人要求立案監(jiān)督的申請,處理與防范法官及司法官員的違法違紀行為,保證法律實施。

破惡習,立新政,保衛(wèi)立案登記制,必須依靠廣大人民群眾。

五、我們的主張與請求

綜上所述,我們的主張:維護憲法法律權(quán)威,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支持司法改革,保障公民訴權(quán),敦促人大代表履行監(jiān)督“一府兩院”的法定職責,追究行政、司法官員的違法違紀責任。

馮正虎于2015年12月22日分別向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及其他19位大法官、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殷一璀及其他27位常委提交《行政訴訟立案監(jiān)督申請書》及《上海法院違反立案登記制的報告》,請求最高人民法院、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督促上海法院遵守憲法法律,貫徹執(zhí)行立案登記制,落實中央依法治國方針,依法懲處違法違紀的法官,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保障當事人訴權(quán)。

2016年1月,馮正虎又分別致函八百多名第十四屆上海市人大代表,敦促人大代表捍衛(wèi)法律、保障公民訴權(quán),促進司法公正。

現(xiàn)在,馮正虎與其他公民聯(lián)署向中國的執(zhí)政黨及最高權(quán)力機關(guān)呼吁:捍衛(wèi)法律,支持司改,保障訴權(quán)。我們請求:

1、徹底清除“不接收訴狀、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或者決定“等違法違紀情形,依法依紀追究相關(guān)人員責任,保障馮正虎等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訴權(quán)。

2、嚴格復(fù)查“起訴不予立案”的裁定,糾正錯案,貫徹落實法律及中共中央決定的立案登記制。

3、監(jiān)督行政案件的再審,糾正錯案,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quán)益,以司法公正制約并督促行政機關(guān)依法行政,用法律方式防范官員腐敗,清除懶政庸政怠政。

此致

中國共產(chǎn)黨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

全國人大常委會

執(zhí)筆人:馮正虎

1016名聯(lián)署人(上海市民):

馮正虎(13524687100)、趙迪迪(15201726813)、王扣瑪(13601929155)、姚敏華(13564305818)、孫建敏(13671947476)、陳啟勇(13120849967)、顏秀蘭(18916134088)、鄭培培(021-53963826)、徐佩玲(18121439381)、丁德元(18721388935)、韓忠明(13671719261)、朱金娣(13042111402)、郭益貴(150009179450)、劉海林(13918124062)、楊偉明(13482654476)、裘美麗(021-63727836)、解想榮(13761454128)、丁建勇(13636648645)、朱金安(13818475430)、魯俊(13651817422)、徐其昌(13601743653)、陳興全(15921900153)、趙紅寶(13524187938)、胡雪強(13501730916)、沈佩蘭(13764885120)、李惠芳(13585973365)、魏勤(13661481786)、何季良(13764096040)、黃堯年(18321327550)喬紀花(18217297506)、周翠華(15026837893)、張國安(13524564927)、陳建芳(15026516445)、崔福芳(13564097383)、童國菁(13917920278)等1016人(見聯(lián)署人的簽名單)

2016年2月19日

附件:

一、《上海法院違反立案登記制的報告》

二、《莘莊失地農(nóng)民訴上海市政府的庭審紀實》

三、1016名上海市民的聯(lián)署簽名原件

附錄一:1016名聯(lián)署人(上海市民)

馮正虎、趙迪迪、高信翠、孫美珍、徐秀鳳、張榮芳、張國琴、陸立明、陳寶良、洪仙華、黃士誠、徐新妹、王憶昌、蔣萍娟、楊雅芳、金娣、何金仙、金左根、孫李琴、周勤、顧月琴、張萬欣、俞妙娟、楊紅花、蔣曉鷺、王亞芳、孫彬彬、陳順娣、盧金娣、丁土珍、黃美滬、陸連根、蔡順娣、陳紅其、王建偉、徐惠琴、陸福安、姜淐玉、張秋弟、高善梅、朱文俊、陳杏娟、薛玉祥、葉根生、宣雅芳、王蘇蘭、王蘇容、袁繼峰、何杭革、孫建敏、陳啟勇、李惠芳、徐富彪、孫秋生、沈蘭珍、姚榮村、吳小平、戴百豪、王志明、袁國平、劉桂芳、趙芳箐、李自海、王美玲、李衛(wèi)青、周建國、黃裙鳳、邵祿蘭、蔡秋鳳、俞金英、徐國正、談鳳娣、楊竹青、何美君、徐霞亭、談蘭英、謝襄鋆、劉小芳、張平、錢順妹、沈春芳、王素珍、李云紅、陳炯、孫成玉、金建明、嚴乃明、王承起、任云蘭、鄭美翠、朱寶根、孫新珍、李糧會、陳周貴、張玲玲、張平、曹義寶、張渝、胡焞法、童國箐、王扣瑪、姚敏華、韋開珍、周炎、葛開英、李治平、周洪寶、丁德元、黃月華、石萍、潘玉珍、陸美英、袁宗平、丁菊英、申琴芳、蔡孝敏、楊秀婷、耿大慶、顏蘭英、顏桂英、顏秀英、顏香蘭、陳志芳、徐佩玲、鄭培培、尹蕓、徐小妹、金妹珍、鄧志鑫、謝金華、王明清、奚仁娣、劉培裕、張立、張翠珠、孫小琴、徐建鳳、徐培新、姚明華、李錦菊、奚松云、江華、薛水琴、戴中耀、郭明、馬長發(fā)、秦慶森、韓忠明、童莉雅、陸春華、顧學群、朱金娣、沈金寶、沈佳君、張燕萍、邱蓓、俞有方、陳元康、黃幼吾、馬德泉、許紹民、于國棟、黃松德、謝云霞、韓黎敏、許紹良、張凌靜、徐雙泉、唐文坤、唐根松、袁兆武、王維霞、葛志芳、趙國芳、黃榮、徐政華、奚同慶、錢雪華、王金妹、趙樹金、陳培勝、楊萬華、黃正清、楊江萍、張龍坤、王玉珮、胡寶兒、秦文萍、張同軍、崔福芳、劉淑珍、袁關(guān)芳、楊碧瀾、王佩云、張林峰、蔡許、劉海林、王強、劉華琳、趙國彪、陳國貴、張秋娟、李海、吳金芳、張紅珍、陶富華、李國榮、孫國弟、孫財寶、胡穎南、沈蓮滿、李平、陳秋菊、李平、王國財、趙鍵、馬銀花、王承偉、陳真理、郭參黨、楊學容、姚亞娥、何漪如、周靜智、徐麗娟、劉本秀、食美善、翟桂榮、陸美華、錢金妹、周巧娜、魯春妹、宋青風、顧如穎、黃樞健、蔣林佳、周榮、蕭幸澤、候慧祥、徐關(guān)廷、耿國榮、趙雅娜、王順娣、余瑞蓮、王秋閣、張玖玖、艾全英、孫禮忠、陸玉華、吳斐偉、姜素連、陳書珍、王生芳、吳香青、趙惠琴、周連娟、顧麗娟、楊偉明、鞏芬其、虞月明、張秋鳳、胡文華、沈利達、金甫妹、董根妹、吳瑞霞、黃秀榮、秦松青、陳連勤、朱培芳、李玉芳、高下太、顧志珍、高復(fù)芳、王翠鳳、劉文榮、顧必勝、周自貴、陳美娟、朱瑞英、孫健華、景根娣、池永枝、陸善明、董佩琍、朱正海、蔡銀婉、祁萍、錢青春、胡柏森、李永根、陳建英、陸有根、孫榮全、史春英、尹惠琴、范景陽、胡瑞海、王萍、朱秀珍、王燕亭、薛桂仙、鄭麗華、周敬清、丁水萍、陸友華、忻鳴杰、張壽良、林彩娥、沈亞威、林淑娟、陳幼鶴、俞梅蘋、洪琿、張若其、顧金華、張志華、梁英、朱小琳、徐月興、毛菊華、張全、孟鶴泉、王宗澤、王寶根、張牛牛、喬玲麗、曾強貴、沈定高、鄔月明、裘美莉、陳美華、宋桂芳、陸瑛、范絕英、范瑞娟、毛云海、毛偉源、劉金妹、周國淮、孫彩琥、施惠豐、周雪珍、陸芳華、周巧妹、錢全妹、宋志凡、歐陽凱、梅云發(fā)、劉浩武、楊蓮云、奚國珍、辛美靜、王玉珍、陳春芳、趙琴珍、龔麒、龔偉、龔明、龔洋犇、楊永蘭、陳有強、李美華、劉茴香、華冬芳、王祥云、朱春芬、金昌和、項德敏、湯玉琴、徐惠卿、解想榮、白節(jié)敏、陳文龍、趙學鳴、王新中、鄭建明、鄭建芳、陳春芳、馮國偉、吳雅如、丁建勇、周菊仙、王樹軍、王通、宋發(fā)明、宋美紅、孫寶妹、宋洪雅、姚正衡、周志清、孫證明、宋安芳、崔國良、徐瑋、康慧芳、郁木城、杜毫萌、計安仙、楊冬民、吳長根、陳云、王羲元、張菊珍、張榮弟、韓以歡、楊孝娟、唐霞珍、趙玲娟、韓素芳、劉國芳、丁月芮、王久芬、方林娟、田大雷、王飛映、范桂娟、馮勤良、朱龍萍、高文婻、施和前、錢紅麗、李惠林、姚玉倫、王月花、李雅玲、徐素娟、張春榮、朱金安、蔡龍其、沈林根、張德興、黃愛娟、袁建華、朱愛玉、蔡培奮、王惠琴、曹美華、王建珍、奚永芬、龔文龍、吳美麗、趙愛琴、沈琴芳、盛秀蘭、徐新炎、顧新聲、吳愛琴、顧海康、朱寶珍、曹美芳、張鳳妹、朱文秀、陸金妹、曹菊芳、奚富珍、馮扣時、邵麗華、馬琴娟、馬愛琴、曹福妹、宋月玲、徐金鳳、曹菊仙、李惠蓮、華志強、周寧賢、宋紀榮、何季良、沈昌林、沈品花、賀琴秀、盛立德、陸彩紅、金秀英、秦榮美、朱新妹、張新珍、張秀英、陸玲娣、楊金云、何荷妹、楊六群、丁小芳、張金珍、施金妹、陸海榮、朱阿玉、陸鳳娣、相金妹、沈翠琴、央年鳳、陳福珍、丁惠群、顧月娥、朱文娟、倪群芳、楊玉珍、陳鳳琴、周鳳弟、徐福妹、吳六妹、宋秋英、邵永昌、陳美芳、莊惠珍、鐘寶娟、黃文娟、曹福妹、盧銀仙、鄒友福、顧美華、沈福根、金彩芳、金錦芳、陸惠珍、李阿妹、張翠珍、秦金芳、金全群、季田琴、顧月妹、陶惠琴、金翠英、魯俊、倪明娣、徐其昌、王妹、陳永德、高雪坤、朱梅英、朱文忠、許金芳、劉生天、吳克明、王妙珍、王秀珍、鄧少麗、朱建華、朱建平、尤全妹、謝生泉、許金華、朱衛(wèi)民、章麗珍、朱建元、李伏弟、劉建英、謝夏興、劉友康、陳桃珍、唐雪琴、朱根泉、張蕊蕊、陳英祥、陸連娣、朱偉良、陸紅林、陸衛(wèi)雄、陸衛(wèi)明、沈才英、李泉興、陳福祥、桂菊妹、朱富珍、朱坤元、陳雪英、何泉林、徐慶元、張月珍、沈楊英、何云娣、陸建興、陳雪清、黃菊明、胡茂金、王根林、陳興全、黃忠良、李平、陳仁平、黃菊興、陳全興、孫雪林、吳建龍、吳佩芳、吳衛(wèi)明、吳健明、范建根、王林元、王林興、吳金良、吳克良、楊平超、姚興根、馮培泉、馮培榮、趙紅寶、林鋒、王建國、王建平、吳根元、吳海英、吳士興、夏金元、黃建明、陳建榮、凌秋華、錢月明、顧大弟、顧永根、王大弟、顧永明、凌正明、陸惠林、林衛(wèi)明、吳桂興、黃菊泉、趙阿寶、趙永興、黃利娟、王泉根、龔建元、黃秋興、龔正元、黃國華、袁秀娣、吳彩明、黃泉榮、黃杏金、何金元、吳菊明、黃菊麗、吳彩芳、李根寶、趙楓名、蔣金楓、吳福妹、葛雪萌、黃立娟、朱小英、蔡惠菊、顧菊娣、黃雪楓、嚴順娣、黃玉珍、陸彩珍、朱雪娟、朱永明、錢文娟、朱銀龍、朱才勤、仇秀娣、周榮清、潘金鳳、喬紀花、劉紀、朱國美、朱振國、孫翠芳、孫樂帆、周錦南、顧永紅、汪安明、王福余、莊秀珍、朱國興、周翠華、謝明忠、胡雪強、顧彩英、唐美琴、孟衛(wèi)民、張浩元、王生林、顧小妹、李全英、沈金娥、洪榮生、黃洪生、高金泉、倪興華、張洪元、胡麗萍、高妹、李忠信、張玉蘭、顧美芳、唐士良、李琴珍、高建明、朱阿明、沈小弟、洪榮根、楊靜芳、楊苗榮、顧阿四、楊文達、朱榮生、麥泉玲、張國強、洪根元、錢其芳、楊苗全、魯斌、沈王元、黃全泉、金阿玲、何香妹、朱秀玲、周二妹、陶玉琴、沈志強、黃利明、黃堯年、周梅娟、黃愛玲、張笑琴、黃全忠、陸順昌、周海琴、陸秀琴、張雪英、顧金坤、盛海琴、徐鳳芳、劉墨仙、杜友金、馬菊花、黃菊方、張亞娟、顧世根、錢銀芳、周志榮、平明仙、顧愛琴、黃杏娟、朱秀娟、趙文華、朱依交、喬四弟、趙引芳、喬惠紅、孫紅明、徐玉秀、張順香、張紀平、俞引南、王國明、王紀芳、馬琴芳、朱亞娟、朱友瑩、朱永興、俞雅琴、朱章余、江金鳳、朱新華、康全華、朱新龍、唐忠妹、江仙妹、宋紅榮、羅秀蓮、何田興、沈忠葉、胡志明、曹芬娟、吳銀花、翁金岳、李錦英、李玲娟、李文花、嚴周慶、程金蓮、陸義順、張小峰、張國華、曹士忠、黃菊花、林秀明、俞小妹、翁仙琴、顧鳳良、汪鳳娟、劉佩祥、陳秀麗、何銀祥、曹金龍、張海軍、喬德昌、吳順其、祁永和、王妙龍、金光花、高福寶、張鳳珍、曹鳳娟、顧世珍、江濤文、陸龍秀、郭云英、顧靜娟、孫耕連、金玉芬、張林妹、張躍祖、張永明、馬桂芳、馬衛(wèi)平、陸芳恩、方國棋、方書明、王正興、顧品林、方興華、董培花、陸三民、朱引芳、李秀英、何銀芳、劉小妹、王偉國、吳國全、翁品娟、曹翠英、劉育坤、梅文通、朱亞萍、張廣其、陶寶管、吳亞華、劉文輝、張永花、張琴書、顧永鳳、丁勤仙、陸銀泉、陳雅娟、劉順良、陳蘭菊、尹愛萍、周學憲、陸興妹、徐秋琴、張林妹、顧中妹、徐品、金偉、金月花、陶建國、沈澤民、姚有梅、姚巧珍、尹慧敏、王蘇玨、席與芳、蔡林桃、張毅、王杰、王寶妹、卜儉梅、張惠仙、李建勇、施香英、趙玲娣、楊鳳英、楊立、姚培勇、杜浩、孫鳳、張茵、張照發(fā)、沈佩蘭、夏萍秀、施芳娟、朱益芳、鄒海清、徐鳴、鄧偉方、陳建芳、吳文其、李煒、朱彭慶、朱月芳、邱清強、竺玉珍、竺蘭珍、葉永豐、皋根娣、謝惠梅、張英、周志鴻、徐惠明、王晟、藍禮和、桂麗萍、李成華、陳可琴、王連松、梁霞云、胡值森、張祥成、戴孝陽、馬學山、李蘭貞、魏勤、陳根根、孔祥楠、王東回、徐萍、朱引心、季勤珍、稽招娣、李妙珍、徐金妹、王海鳳、隋蔡妹、吳銀國、秦慧珍、徐禾云、陸梅、石雨強、蔡曉紅、李雅琴、許芳蘭、楊孝文、謝繼孫、夏有申、王曉霞、馮公和、金輝、鐘玉云、沈文英、徐棟良、張志平、仲利華、樓金花、董根才、季生龍、許文根、羅偉深、張成英、姚菊麗、殷啟明、周同科、錢漢棟、蔣彥、錢漢榮、錢漢雯、錢漢惠、錢漢芳、傅雯娟、張月英、曹盈之、單青亮、姜月提、夏季平、袁德強、劉福寶、沈思英、朱鐳、林國旱、陸福康、程建明、程忠義、吳根含、華文龍、孫亞瓊、蔣玲娣、陳維娟、黃於英、黃月寶、黃美芳、龔彩英、黃琴珍、黃月珍、黃菊紅、陳春芳、鄭建芳、周晉藩、黃國興、姚黃馨、周保忠、沈兆華、沈證明、朱安芳、姚華榮、姚華姝、杜林強、馮玉珍、李雪梅、童莉雅、顧慧娟、朱賚然、邵紅成、韋菁、王震熙、謝禮祥、呂龍珍、顏芬蘭、陳三妹、吳之其、吳莞英、張梅花、洪蘭英、蘇驊、夏萍芳、王銀元、奚美華、施亞萍、尹巧珍、姚惠珠、沈佩芳、朱德寶、陳月華。

注:2月17日聯(lián)署簽名,當場有九百多名上海市民簽名支持馮正虎的主張,還有一些簽名的人數(shù)當日來不及統(tǒng)計,是在本信函郵寄后增補的,共計聯(lián)署人有1016位。

附錄二:國家信訪局的回復(fù)(2016年3月1日)

國家信訪局相當重視我們給國家領(lǐng)導(dǎo)人的信函,于3月1日作出回復(fù)并通知馮正虎。我們提出的建議已轉(zhuǎn)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參閱處理;反映法院違反立案登記等問題,依法應(yīng)當通過訴訟途徑解決,向有關(guān)人民法院提出。

評論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

發(fā)表評論

評論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