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馮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南漳縣。
原告:蔣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南漳縣。
原告:馮銀峰,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襄陽市魚梁洲開發(fā)區(qū)。
原告:曹意華,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址同上。
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唐登成,謝焱,湖北水鏡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特別授權。
被告:侯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熊向東,湖北法正大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特別授權。
原告馮某、蔣某、馮銀峰、曹意華與被告侯某物權確認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4月23日立案,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不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不公開的理由是涉及個人隱私。原告馮某、蔣某、馮銀峰、曹意華及其共同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謝焱,被告侯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熊向東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馮某、蔣某、馮銀峰、曹意華向本院提出下列訴訟請求:1、依法判決確認位于襄陽市××開發(fā)區(qū)××單元××右室的房屋(即所有權證號為襄魚00001499,建筑面積為85.67㎡,價值50萬元整,登記在被告侯某名下的房屋)屬于四原告所有;2、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侯某承擔。事實與理由:原告馮某與蔣某于1975年冬季登記結婚,婚后于xxxx年xx月xx日出生育長子即原告馮銀峰,馮銀峰于1999年3月12日與原告曹意華登記結婚。被告侯某原為南漳縣繅絲廠會計,住在原告馮某與將麗軍家里。后因與馮某發(fā)生不正當關系,侯某被調往棗陽市供銷系統(tǒng)。2002年6月,侯某打電話給馮某表示想買一臺車要求馮先墊錢給其買車,待其有錢了再還給他。馮某就從南漳新元有色鑄造有限責任公司欠馮的借款里下賬,以車主侯某的名義向襄陽正天機電公司購置了一輛神龍富康小轎車。該車原價款為97800元,加上17%的抵賬加價點,共計花費11萬余元。后馮又出錢改裝該車電動門窗玻璃及車內裝飾,花費11000余元。之后,馮某讓肖萬國將該車開到珠海,連同車和購車手續(xù)一起交給了被告侯某。2003年春,侯某打電話對馮某說想回來和馮某一起生活,要求馮先在襄陽市內買一套房子,以方便二人今后同居生活或結婚后共同生活居住之用,遂以侯某的名義買房。此后,馮某便籌集20余萬元資金,購買了一套位于魚梁××開發(fā)區(qū)××單元××右室的房屋。該房共花費21萬余元。2005年8月15日,馮某領取了以侯某名義辦理的該房房產證后,就一直由馮自己保管該房產證至2××07年5月中旬。2007年5月下旬,侯某將房屋換鎖,并將房產證、房屋買賣合同、發(fā)票、收據(jù)及裝修費用收據(jù)等票據(jù)拿走。馮某回來打不開門,就同物業(yè)管理人員在場,請開鎖公司人員打開門鎖,并安排兒子馮銀峰及兒媳曹意華在此房居住至今。2013年4月,侯某又委托房產中介幫忙出售該房。2013年5月中旬,蔣某得知馮某以侯某名義買了房子,即以馮某和侯某為被告,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確認其房屋贈與合同無效。后又以與侯某協(xié)商為由撤回起訴。2018年3月下旬,侯某又以馮銀峰、曹意華為被告向襄陽高新區(qū)法院起訴,要求其返還房屋。四原告認為該房房產權上登記的所有權人為侯某屬于虛假登記,其房屋實際所有權人屬于馮某一家人共有,原告馮某、蔣某、馮銀峰、曹意華特訴至法院,請求判決雙方爭議房屋歸原告方所有。
被告侯某辯稱:1.原告訴狀存在人身攻擊、侮辱人格、侵犯隱私之詞,請求法院予以訓誡并讓原告向被告表示道歉,我方保留隱私人格權訴訟;2.原告馮某以與被告侯某存在不正當關系來認定其享有房屋所有權是不能成立的,更不能因原告實際占用而認為擁有物權,其占用行為屬侵權行為,我方已提起物權保護之訴;3.原告所列證據(jù)及事實理由,均不足以推翻被告侯某依法取得的物權,也不能證明物權登記錯誤,被告侯某所持的證據(jù)能夠充分證明擁有物權的合法性和真實有效性;4.依法駁回四原告的訴訟請求。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jù),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如下事實:馮某與蔣某是夫妻關系,馮銀峰是二人兒子,與曹意華是夫妻。侯某是蔣某的親戚,曾經(jīng)在馮某、蔣某家中借住,與蔣某產生矛盾后搬離。2004年2月27日,侯某在編號為316-132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上簽名,簽名地點為魚梁洲,同年4月27日,襄樊杜立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在該合同上蓋章,委托代理人崔華龍簽字。該合同約定侯某向襄樊杜立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買受位于襄陽市魚梁洲××單元××號的房屋一處用于居住,建筑面積85.67平方米。每平方米單價900元,總金額柒萬柒千壹百零叁元整。付款方式為:2004年2月27日付房款伍萬元整;2004年3月2日房款結清。出賣人應在2004年2月28日前將經(jīng)驗收合格的商品房交付給買受人。出賣人應在商品房交付使用后一百八十日內,將辦理權屬登記需由出賣人提供的資料報產權登記機關備案。馮某參與了該合同的簽訂,并通過與開發(fā)商公司的管理人員協(xié)商使侯某的購房價格降低,墊付了部分房款。2004年2月26日,侯某通過中國農業(yè)銀行給馮某指定賬戶轉款50000元。2005年7月31日,侯某通過中國建設銀行給曹意華轉款20000元。馮某、蔣某、馮銀峰、曹意華述稱,該款是曹意華向侯某借款,而非購房款。2005年4月5日,侯某取得了訟爭房屋的房屋所有權證書,編號為房權證襄魚字第××號。現(xiàn)該房屋由馮銀峰、曹意華居住。2013年5月中旬,蔣某以馮某和侯某為被告,向本院起訴,請求確認房屋贈與合同無效,后又撤回起訴。2018年,侯某為要求返還訟爭房屋訴至本院,馮某、蔣某、馮銀峰、曹意華遂以請求確認該房屋權屬歸其所有為由訴至本院。
本院認為,不動產物權的設立,經(jīng)依法登記,發(fā)生效力。不動產登記簿是物權歸屬和內容的根據(jù),不動產權屬證書是享有該不動產物權的證明。四原告所舉證據(jù)不足以證明房屋所有權登記與真實的權利狀態(tài)不符,也不足以證明其為房屋的真實權利人。一方面,被告侯某與襄樊杜立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簽訂房屋買賣合同,買受了位于襄陽市魚梁洲××單元××號的房屋一處并以其名義辦理了房屋所有權登記。另一方面,被告侯某在合同約定的購房首付款期限前一日通過銀行向原告馮某指定賬戶轉賬50000元,此款項在交付日期和金額上,與合同的約定高度一致,在馮某不能提供有效證據(jù)證明侯某該筆匯款是因其他債權債務關系的情況下,本院推定該款是侯某委托馮某所交購房款,或是償還馮某所墊付購房款。原告馮某所舉證據(jù)雖然能夠證明其在侯某買受房屋的過程中協(xié)商價格、墊付房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不足以否定被告侯某與房產開發(fā)商買賣房屋的真實意思表示和被告侯某已辦理產權登記的事實。故對四原告主張確權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至于四原告訴稱被告侯某與原告馮某的關系違反了公序良俗,但因沒有充足證據(jù)證明與本案所涉的物權糾紛存在直接關聯(lián),本院不予評價亦不予認定。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九條第一款、第十六條第一款、第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
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二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馮某、蔣某、馮銀峰、曹意華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8800元,減半收取4400元,由原告馮某、蔣某、馮銀峰、曹意華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董嘯
書記員: 程建卓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