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全民。
委托訴訟代理人:柯丹、姜培銘,均系湖北鳴伸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大冶市東某路街道辦事處新美村第五村民小組,住所地該村下全灣。
代表人:全秀槍,該村民小組組長。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大冶市東某路街道辦事處新美村第六村民小組,住所地該村下全灣。
代表人:全細坤,該村民小組組長。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大冶市東某路街道辦事處新美村民委員會,住所地東某路街辦新美村。
法定代表人:周自勤,該村委會主任。
上訴人全民因與被上訴人大冶市東某路街道辦事處新美村第五村民小組(以下簡稱新美村五組)、大冶市東某路街道辦事處新美村第六村民小組(以下簡稱新美村六組)、大冶市東某路街道辦事處新美村民委員會(以下簡稱新美村委會)承包地征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一案,不服大冶市人民法院(2016)鄂0281民1929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1月4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全民上訴請求:撤銷原審判決,依法改判新美村委會、新美村五組和新美村六組連帶支付其征地補償費530,431元。事實和理由:一、與新美村五組、新美村六組簽訂下全灣馬泥灣征收資金分攤協(xié)議的合同相對人中,除部分合同相對人存在利害關系和是被迫簽字外,還有部分合同相對人是事后補簽,其本人亦未在協(xié)議中簽字,該協(xié)議未經下全灣理事會討論決定,應屬無效;二、其依據2002年10月8日與新美村五組、新美村六組簽訂的合同,投資建設馬泥灣(又稱馬蹄湖)湖堤,并在工程完工后一直負責堤面的日常維護工作。原審法院已經確認前述合同有效,因此馬泥灣湖的水面補償款、附屬補償款和堤方補償款等所有收益均應歸其所有。新美村五組和新美村六組將前述征地補償款支付給全學明等人構成侵權;三、新美村委會在無權處分的情況下與全學明等人簽訂征地補償協(xié)議亦對其構成侵權,因此應對其承擔連帶責任;四、其在2002年10月8日與新美村五組和新美村六組簽訂的合同書,明確約定誰投資誰受益,原審法院以合同未約定馬泥灣湖堤征收補償事宜,其無證據證實應得530,431元征地補償款為由駁回其訴訟請求不當。綜上,原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請求二審法院改判支持其上訴請求。
新美村五組與新美村六組均答辯稱:其是依據下全灣全體村民選舉出的下全灣理事會的決定對征地補償款進行分配,全民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請求二審法院依法駁回。
新美村委會答辯稱:全民主張的征地補償款屬于下全灣集體所有,依法應由下全灣村民選舉出的下全灣理事會分配。
全民向原審法院起訴請求:一、確認其2002年10月8日與新美村五組、新美村六組簽訂的《合同書》有效;二、判令新美村五組、新美村六組和新美村委會支付其征地補償款530,431元。
原審法院認定:2002年10月8日,全民與時任新美村五組組長全秀祿、新美村六組組長全家猛簽訂馬泥灣湖堤加寬加高加固工程合同書。合同約定:誰投資誰受益,全民必須在12月底全部完工,工程堤面寬3m,高3.5m,工程完工后經新美村五組、新美村六組組織技術人員驗收合格后交付使用,使用期間全民要保證有充足的抗旱、灌溉水源,堤面暢通無阻,負責堤面日常維護。合同簽訂后,全民對馬泥灣湖堤進行了建投,并在湖堤上搭建個棚子,十多天后被燒毀,新美村五組、新美村六組未對全民湖堤建設進行驗收。2003年4月8日,全民亦參加下全灣村民集體共同建設馬泥灣湖堤工程。2015年8月26日,新美村委會與新美村五組、新美村六組簽訂征地補償協(xié)議,新美村委會對新美村五組、新美村六組征用面積進行補償。2015年6月10日,下全灣理事會對下全灣馬泥灣征收資金作出分攤協(xié)議,補償總金額為1,720,428元,其中面積補償965,760元,補償堤方款580,788元,水面補償78,880元,附屬補償95,000元,下全灣分得1,089,996元,全學明分得391,042元,補償陳家灣100,000元,全民分得堤方補償款139,389元,全家猛與陳家灣事件補償款歸全民支付,由其兩人協(xié)商解決。全民認為分攤協(xié)議侵犯了其合法權益,故而成訟。
原審法院認為,全民與新美村五組、新美村六組簽訂的合同書,屬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且內容合法,屬有效合同。因合同未約定馬泥灣湖堤征收補償事項,全民無證據證明其應得征地補償款530,432元,現全民要求新美村五組、新美村六組支付征地補償款530,432元,理由不成立,不予支持。因新美村五組、新美村六組分配征地補償款屬其內部事務,與新美村委會無關聯(lián),新美村委會辯稱其不承擔連帶責任理由成立,予以支持。據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四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一、確認全民2002年10月8日與新美村五組、新美村六組簽訂的合同有效;二、駁回全民要求新美村五組、新美村六組支付征地補償款530,432元及新美村委會承擔連帶責任的訴訟請求。
在本院審理期間,上訴人全民為證明其主張成立,向本院提交了5張其2007年購砂石的收款收據和證人馮某證言。本院認為,全民提交的上述證據不屬新的證據,且與本案其他證據不相符,故均不予采信。
本院經審理查明,原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基本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土地屬國家或集體所有。全民在本院審理期間,自認其與新美村五組、新美村六組(即下全灣)簽訂合同后,投資建設馬泥灣湖堤,從而獲得在馬泥灣湖養(yǎng)殖的權利,所以全民與新美村五組、新美村六組所簽訂合同“誰投資誰受益”中關于“誰受益”指的是在馬泥湖養(yǎng)殖的權利,并非指馬泥灣湖堤歸其所有。同時,根據法院查明的事實,全民在投入部分資金對馬泥灣湖堤作相應建設,因陳家灣村民阻止停止施工后,下全灣曾組織包括全民在內的部分村民整修湖堤;之后,全學明又投資對湖堤進行整修后獲得馬泥灣湖的養(yǎng)殖權。由此可見,投資建設馬泥灣湖堤只是獲得在馬泥灣湖養(yǎng)殖的權利,馬泥灣湖堤、水面等設施權屬依法只屬于下全灣集體所有。下全灣馬泥灣征收資金分攤協(xié)議名為協(xié)議,實際是由下全灣理事會對馬泥灣湖被征收所得資金作出的分配方案,并非下全灣理事會成員之間所簽訂的協(xié)議。由于湖堤、水面等設施歸下全灣所有,湖堤、水面被征收獲得的補償款依法應屬下全灣集體所有,并由該灣村民依法決定分配方案。下全灣理事會系由該灣村民選舉產生,馬泥灣湖堤、水面等設施征收資金由該理事會決定分配方案并無不當。全民在訴訟中并未提交證據證實該資金分配方案具備法定無效情形,因此,全民關于新美村五組、新美村六組和新美村委會對其構成侵權的上訴主張亦不能成立。綜上,全民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故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9,104元由全民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汪飛林 審 判 員 聶 瀟 代理審判員 周 希
書記員:曹瑤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