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傅秀麗,女,1954年7月21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靜安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康愷,上海市申房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潘國華,女,1959年1月18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靜安區(qū),現住上海市靜安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馬偉,上海申澤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傅秀麗與被告潘國華名譽權糾紛一案,本案于2018年12月12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9年1月17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康愷,被告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馬偉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一、請求判令被告停止污蔑原告的行為并在省級報紙上書面向原告賠禮道歉;二、請求判令被告賠償原告精神損害撫慰金10,000元;三、請求判令被告賠償原告維權的律師費15,000元。事實和理由:原告與被告系鄰居,二人居住在同一小區(qū)。原告與被告丈夫系同事關系,二人一起在同一所學校內教書。2016年5月左右起,被告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認定原告與其老公有不正當男女關系。被告多次在原告家門口大喊大罵,對原告進行人身攻擊。期間還私自跑到原告家辱罵原告女兒。原告多次報警,警察也對被告進行了口頭教育,但被告行為仍然沒有停止。被告的多次誹謗、辱罵的行為對原告本人及家屬帶來了極大的傷害,尤其對原告的精神也造成了損害,原告的正常生活也被擾亂,需要服用安眠藥助眠,原告因此患上了抑郁癥。且由于被告系在小區(qū)內辱罵,聲音大,小區(qū)其他人都能聽到,對原告名譽造成了嚴重影響。綜上,為維護原告合法權益,原告訴至法院,請求判如所請。
被告辯稱,對原告提供的視頻真實性認可,但不認可原告的主張,被告并沒有侵犯原告名譽權。理由在于:一、原告和被告丈夫事實上存在不正當關系,兩人多次同進同出,且兩人微信聊天時,被告丈夫有“年輕的時候我們沒有機會好好浪漫,老了補上吧!”原告有“喝蜂蜜紅茶吧,在我桌子上”等聊天內容,原告讓被告丈夫喝她的杯子,兩人對話語氣十分親密,貌似夫妻關系的一種狀態(tài),足見關系不正當,故被告主觀上無過錯。二、從原告提供的視頻內容看,被告陳述涉案言論時周圍沒有其他人在場,除2018年11月11日糾紛中亦為原告、被告、被告丈夫、警察、一名鄰居外,均為原、被告兩人,被告發(fā)表言論系針對原告挑釁、與原告發(fā)生口角糾紛的場合,故被告主觀上沒有向其他人傳播的故意。三、從原告提供的視頻內容看,原告并未在視頻中出現,被告在言論中亦從未指出原告的姓名,故不構成對原告的名譽侵犯。四、原告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原告社會評價降低,亦無證據證明原告因被告言論患病。同時,對于律師費的訴請,認為票據并不代表原告已按票面金額實際支付,且該收費已超過本市律師費收費指導意見規(guī)定的標準。五、最后,從道理上講,原告認為兩人之間發(fā)生糾紛,但有第三人在場,即會一傳十十傳百并最終會侵犯名譽權,該邏輯不通。
針對被告所述原告與被告丈夫的聊天內容及提供的拍攝雙方于2017年4月20日、2017年4月22日兩次一起駕車、行走的照片或視頻截圖,原告稱:一、其與被告丈夫系同事,由于被告在國外多年,原告與其他同事都很照顧被告丈夫。且原告安排被告丈夫上課,被告丈夫剛好摔跤摔得厲害,不方便走路,故原告駕車送其回家。對于微信聊天內容,原告認為其系讓被告丈夫自取蜂蜜紅茶泡水喝,而非讓被告丈夫直接喝原告杯子。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對于當事人沒有爭議的事實,本院予以確認。雙方當事人有爭議的事實在于:
1.被告是否存在向不特定多數人宣揚、傳播其認為的原告與其丈夫存在不正當關系等言論的行為。從原告提供的視頻證據審查:從視頻時間長度來看,除2018年11月11日有原告、被告、被告丈夫、警察、一名鄰居在場的糾紛,數人之間來回十幾句言語外,另兩段視頻顯示的過程均極短促,一段僅一句,一段僅原告一句、被告兩句,且該兩段中并無他人在場,其中一段視頻中亦顯示被告系買完菜回家途中邊回頭罵邊快速離開;從被告言語內容看,被告多以“你”來指代原告,有一次以“這女人”指代原告,同時有兩句“大家看一看”,但該次系雙方糾紛時撥打110到場,在場人為原告、被告、被告丈夫、警察、一名鄰居,表明被告說話對象并非面對不特定的多數人。綜上,本院認定,被告并無宣揚、傳播其認為的原告與其丈夫存在不正當關系等言論的行為。
2.原告無法入眠、服用安眠藥入眠是否與被告行為存在因果聯系。原告提供2017年8月16日、2018年7月3日的病歷,證明在骨科看診時開具安眠藥。被告對病歷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該病歷與本案并無關聯性。本院認為,原告安眠藥系在骨科看診時開具,而骨科看診與本案無關聯性,原告并無其他證據證明其開具安眠藥助眠與被告言論存在關聯,故根據現有證據本院依法認定,原告無法入眠、服用安眠藥助眠與被告言行不存在因果聯系。
本院認為,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場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否則,則不構成。本案中,被告并無確切證據,因懷疑原告與其丈夫存在不正當男女關系,心懷忿恨、素有積怨,對原告存在抨擊泄憤行為,雖為不妥,但被告言論系在當面抨擊原告的口角糾紛中發(fā)表,并非在公眾場合故意宣揚、傳播該不當言論,原告并無證據證明被告向不特定多數人宣揚、傳播類似言論,亦無證據證明其社會評價因此降低。本院依法認定,被告沒有侵害原告名譽權。故對于原告的各項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對于原告傅秀麗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案件受理費300元,減半收取計150元,由原告傅秀麗承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郭??芬
書記員:何祥琪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