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俞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黃浦區(qū),現住上海市閔行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周宇龍,上海達必誠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周紫薇,上海達必誠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石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黃浦區(qū),現住上海市閔行區(qū)。
被告:石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黃浦區(qū),現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石志強(系石某某之子),戶籍地上海市黃浦區(qū)。
原告俞某某與被告石某某、石某某共有物分割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5月7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進行了審理。之后,因本案在審理過程中發(fā)現不宜繼續(xù)適用簡易程序,于2018年8月6日轉為適用普通程序進行審理,由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8年9月18日、2018年10月30日、2019年1月14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俞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周宇龍、被告石某某、被告石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石志強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俞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要求依法分割上海市閔行區(qū)浦江鎮(zhèn)永高路XXX弄XXX號XXX室和403室房屋(要求上海市閔行區(qū)浦江鎮(zhèn)永高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歸原告所有,上海市閔行區(qū)浦江鎮(zhèn)永高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歸被告石某某所有,雙方互不支付折價款);2.依法分割剩余的動遷安置款587,812.75元(人民幣,幣種下同)。事實和理由:原告與被告石某某于1998年10月5日登記結婚,于2018年2月13日經上海市閔行區(qū)人民法院判決離婚。被告石某某系被告石某某的父親。2013年9月,原告與被告石某某婚后居住的上海市東臺路XXX號房屋動遷,原、被告安置獲得上海市閔行區(qū)永高路XXX弄XXX號XXX室和403室房屋兩套以及補償款577,812.75元。2013年10月11日,原、被告經協議約定,由被告石某某領取補償安置款20萬元,其余的補償利益和費用歸原告和被告石某某所有?,F系爭的兩套房屋產權均登記在被告石某某名下,其中上海市閔行區(qū)永高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進行了裝修,現由被告石某某居住。上海市閔行區(qū)永高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未進行過裝修,現由原告居住。在原告與被告石某某的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由于原告在房產證上加名的事情,導致雙方產生很大分歧。后在離婚訴訟期間,由于系爭的房屋可能涉及案外人的利益,所以未進行分割,需另案處理。動遷前,原告與被告石某某居住在本市黃浦區(qū)東臺路XXX號公房內,其于1997年左右搬至本市東臺路XXX號房屋內與被告石某某居住,直至該房屋動遷。該公房內戶口就只有原告與被告石某某兩人。被告石某某居住在本市黃浦區(qū)東臺路XXX號公房內,該公房內的戶口有被告石某某、被告石某某的兒子石志強、被告石某某的孫子石偉。由于歷史原因,被告石某某既是被動遷房屋即東臺路XXX號房屋名義上的承租人,也是東臺路XXX號公房的實際承租人。由于沒有法律意識,所以原告與被告石某某居住的本市黃浦區(qū)東臺路XXX號房屋沒有變更承租人名字。因此,本市黃浦區(qū)東臺路XXX號房屋動遷時,原告與被告石某某拿出20萬元給了被告石某某作為名義上承租人的補償對價,被告石某某放棄了本市黃浦區(qū)東臺路XXX號的其他安置補償利益。此外,被告石某某的戶口在本市黃浦區(qū)東臺路XXX號,且被告石某某也實際居住于此,因此在本市東臺路XXX號房屋動遷安置補償中被告石某某已經另外分得了房屋和補償款。系爭的兩套房屋以及動遷補償款系由原告與被告石某某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動遷所得,系爭的兩套房屋及補償款均屬于原告與被告石某某婚后的共同財產,離婚后應依法予以分割?,F由于雙方對系爭的兩套房屋及補償款的分配方案協商無果,原告為維護其自身合法權益,遂訴訟來法院。
被告石某某辯稱,原告所述的其與原告之間登記結婚及離婚的情況均屬實。被告石某某系其父親。本市黃浦區(qū)東臺路XXX號房屋系其哥哥于1991年讓給其居住。1995年起其與原告就共同居住在該房屋內,直至該房屋動遷。本市黃浦區(qū)東臺路XXX號房屋原系其祖父的私房,后收歸國有。本市黃浦區(qū)東臺路XXX號房屋拆遷所得的安置房屋及拆遷利益均屬于其婚前的財產。按照動遷政策,原告不屬于安置人口。對于本次動遷后所得的補償款,其中20萬元給了石某某,剩余部分用于裝修本市閔行區(qū)永高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購買了家具、家電、車輛,均已全部用完。其與原告的離婚訴訟中,對于家電和車輛也已經進行了分割,故不需要再分割動遷安置補償款。
被告石某某辯稱,本市黃浦區(qū)東臺路XXX號房屋系其父親傳下來。原先是由其居住,后因大兒子石志強需在該房屋內結婚,所以1981年該房屋讓給石志強居住,其搬到了本市黃浦區(qū)東臺路XXX號房屋內居住,再后來因小兒子石某某需結婚,石志強從該房屋內搬出,讓小兒子石某某在該房屋內結婚。對于本市黃浦區(qū)東臺路XXX號房屋內戶口情況其不清楚,但被告石某某的戶口在該房屋內。本市黃浦區(qū)東臺路XXX號房屋動遷時的安置人口就其一人,因其屬于該房屋的承租人。該房子動遷時不考慮戶口因素,只考慮承租人。本市黃浦區(qū)東臺路XXX號房屋動遷時,石某某居住在該房屋內。本市黃浦區(qū)東臺路XXX號房屋動遷之后,沒有分配過動遷利益。本市黃浦區(qū)東臺路XXX號房屋動遷共獲得了補償款150多萬元,后用補償款購買了兩套安置房屋后,還剩50多萬元補償款。該套房屋的動遷利益均歸其所有,不存在分割。本市黃浦區(qū)東臺路XXX號房屋動遷所得的兩套安置房屋現登記在石某某名下,不屬于石某某與原告的夫妻共同財產。當時因為登記在石某某名下,其表示同意。如登記在原告名下,其不會同意。剩余的補償款中其拿了20萬元,另30多萬元因石某某要裝修房屋,所以剩余的30多萬元就給了石某某裝修房屋,其考慮以后要靠石某某贍養(yǎng)?,F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F根據當事人陳述和經審查確認的證據,本院認定事實如下:
原告俞某某與被告石某某原系夫妻關系,于1998年10月5日登記結婚,后雙方于2018年2月13日經上海市閔行區(qū)人民法院判決離婚,現該判決已生效。被告石某某系被告石某某父親。
另查明,上海市黃浦區(qū)東臺路XXX號房屋系公房,承租人系被告石某某,原告俞某某與被告石某某結婚后,原告戶口于2012年3月20日遷入該房屋內,該房屋被征收時在冊戶口為原告俞某某、被告石某某二人。2013年9月9日,被告石某某作為東臺路XXX號房屋的承租人(乙方),由代理人石某某與上海市黃浦區(qū)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甲方),房屋征收實施單位黃浦第五房屋征收事務所簽訂了《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安置協議》,約定本市黃浦區(qū)東臺路XXX號房屋價值補償款為1,073,934.75元、房屋裝修補償為11,165元、搬家補助費1,000元、面積獎勵費111,650元、不選購就近安置房源補貼150,000元、房屋簽約獎勵100,000元、無搭建補貼100,000元;乙方選擇房屋產權調換作為補償方式,根據征收基地補償安置方案,以乙方應得的貨幣款,甲方提供給乙方的產權調換房屋計2套,房屋總建筑面積156.29平方米,房屋地址、面積及價格為:上海市閔行區(qū)永高路75弄8幢西單元8號401室,面積(暫測)78.45平方米,供應單價9,850元,優(yōu)惠總價486,861元;上海市閔行區(qū)永高路75弄8幢西單元8號403室,面積(暫測)77.84平方米,供應單價9,850元,優(yōu)惠總價483,076元;以上房屋價格合計969,937元;房屋產權調換差價為103,997.75元,由甲方支付等。本市黃浦區(qū)東臺路XXX號房屋拆遷除上述合同約定的補償外還有設備移裝補貼1,260元(包括電話140元、空調400元、熱水器300元、有線電視330元、寬帶90元)、簽約加獎100,000元、搬遷加獎50,000元、自行看房車貼200元、臨時過渡費25,000元、利息32,261.98元。上述東臺路XXX號房屋拆遷補償(含利息)共計1,756,471.73元,其中969,937元用于支付產權調換房款,剩余786,534.73元拆遷補償中被告石某某領取了200,000元,被告石某某領取了586,534.73元。
又查明,落款人為石某某、石某某、俞某某的2013年10月11日的協議記載:“124街坊房屋征收補償安置第三組陳雪良老師、蔡恩渭老師,茲由124街坊中,在石某某名下的東臺路XXX號二樓前樓(編號257號)的房屋被征收,安置人石某某及石某某和石某某的愛人俞某某,共同要求在這次的124街坊房屋征收補償安置方案內,列出的補償項目,計算為1,397,249.75元。在此計算的基礎上,作出如下的協議:(1)首先應在被征收房屋,東臺路XXX號二樓前樓(編號257號)的補償安置款項目中提取人民幣貳拾萬元的補償安置款,作為石某某應該得到的征收房屋后的補償安置數額。并且要把補償的人民幣及時進入到石某某名下的開戶銀行賬戶和賬號內。(2)即日起,凡是今后有關被征收的東臺路XXX號二樓前樓(編號257號)的征收房屋補償安置的各種財務款項等費用(包括征收期間的費用)應由石某某和石某某的愛人俞某某承擔解決等?!北桓媸衬潮硎井敃r協議上原告的簽名系其代原告所簽。被告石某某表示該協議只約定其先拿200,000元,其余動遷利益未分割。
又查明,東臺路XXX號房屋承租人向上海市黃浦第五房屋征收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出具2份房屋定購確認單,其中1份記載:“東臺路XXX號被征收人/公有房屋承租人石某某,屬黃浦區(qū)124街坊征收范圍內居民,現已與征收部門簽訂征收補償協議,并選定下列安置房源,現將有關情況確認為如下:訂購樓盤名稱:浦欣苑。一、訂購房源坐落于閔行區(qū)永高路XXX弄XXX號XXX室,暫測建筑面積為78.33平方米(該暫測建筑面積僅供參考,最終以政府有關部門實測建筑面積為準,多退少補)。二、房屋單價為9,850元/平方米,總價為人民幣柒拾肆萬捌仟貳拾叁元柒角捌分。三、該房屋的產權人為石某某?!绷?份房屋訂購確認單記載:“東臺路XXX號被征收人/公有房屋承租人石某某,屬黃浦區(qū)124街坊征收范圍內居民,現已與征收部門簽訂征收補償協議,并選定下列安置房源,現將有關情況確認為如下:訂購樓盤名稱:浦欣苑。一、訂購房源坐落于閔行區(qū)永高路XXX弄XXX號XXX室,暫測建筑面積為77.74平方米(該暫測建筑面積僅供參考,最終以政府有關部門實測建筑面積為準,多退少補)。二、房屋單價為9,850元/平方米,總價為人民幣柒拾肆萬肆仟叁佰伍拾肆元陸角伍分。三、該房屋的產權人為石某某?!?份房屋訂購確認單后均有石某某簽名字樣及石某某蓋章。庭審中,被告石某某表示房屋定購確認單上石某某簽名字樣非其所簽。被告石某某表示上述房屋定購確認單上其印章蓋章系由其本人所印。
2015年11月23日,上海市閔行區(qū)永高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被核準登記在被告石某某名下,該房屋建筑面積78.33平方米。當日,上海市閔行區(qū)永高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亦被核準登記在被告石某某名下,該房屋建筑面積77.74平方米。
庭審中,被告石某某表示其領取的剩余拆遷補償款已全部用于房屋裝修、購買家具、家電、車輛、生活開支,已用完。原告認可房屋裝修、購買家具、家電、車輛錢款來源于剩余拆遷補償款,但否認剩余拆遷補償款均已用完。
庭審中,原、被告均表示東臺路XXX號房屋動遷時由原告及被告石某某居住,且已居住一年以上。
庭審中,被告石某某表示東臺路XXX號房屋動遷時動遷事宜其全權委托被告石某某處理。還表示安置的2套產權調換房屋因登記被告石某某的名字所以才同意,考慮將來要靠被告石某某贍養(yǎng),如果登記原告名字,其不會同意。
訴訟中,經原告申請,法院依法委托上海富申房地產估價有限公司對上海市閔行區(qū)永高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市場價值進行估價。上海富申房地產估價有限公司對上海市閔行區(qū)永高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估價結果為于價值時點2018年11月12日的房地產總價值191.28萬元,折合建筑面積單價24,605元/平方米。為此評估,原告支付了評估費6,500元。
以上事實,由原告提供的戶口本、結婚證、(2017)滬0112民初26508號民事判決書、房屋租賃憑證、摘錄戶籍資料、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協議、協議、124街坊舊城區(qū)改建項目征收補償安置費用結算清單、配套商品房供應單、上海市商品房出售合同、上海市不動產登記薄,被告石某某提供的同意書,法院調取的房屋訂購確認單以及房地產司法鑒定估價報告、評估費發(fā)票以及當事人的庭審陳述等證據所證實。
本院認為,本市黃浦區(qū)東臺路XXX號被征收房屋系公房,公有房屋的征收補償利益,承租人及共同居住人均有權分得,原告及被告石某某戶籍均在東臺路XXX號房屋,且拆遷時實際居住在該房屋內已一年以上,原告及被告石某某均系東臺路XXX號房屋同住人,故對于該房屋征收補償利益,原、被告三人均有權享有。故對于被告石某某主張所有動遷利益均歸承租人即其所有,無依據,本院不予采納。
關于東臺路XXX號房屋征收補償利益的分配,該戶家庭內部人員之間曾于2013年10月11日達成過書面協議,原告主張該協議系約定被告石某某獲得200,000元的補償款,其他動遷利益歸原告及被告石某某。被告石某某則主張該協議系約定被告石某某從補償安置款中先提取200,000元補償款,其余動遷利益并未進行分割。本院認為,首先,從該份協議簽訂時間及目的來看,該份協議簽訂的時間系在該戶簽訂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協議之后,當時該戶可獲得的動遷安置補償利益基本已明確,且系在房屋征收事務所經辦人見證下簽訂協議,故參加協議的家庭成員應當知道該戶征收房屋可得的補償利益,從簽訂家庭協議的目的看,家庭成員簽訂該份書面協議的目的應系對動遷利益在家庭成員間進行分配,故如家庭成員在簽訂分配協議時僅僅對其中的200,000元補償款作出分配約定,而對剩余補償利益不作處理,不符合常理。其次,從協議第二條約定內容來看,第二條明確約定凡東臺路XXX號房屋征收補償安置的各種財務款由石某某、俞某某承擔,該條協議系對后續(xù)費用承擔所做出的具有兜底性質的約定,如當時家庭簽訂該份協議僅僅系表示石某某先提取200,000元,其余動遷利益,家庭成員間再另行處理,卻又對費用承擔做出兜底性約定存在矛盾,亦不符合常理。再從協議簽訂后的履行來看,被告石某某拿到200,000元補償款后,對其余的動遷利益亦從未主張,符合原告所稱的協議時原、被告約定被告石某某分得200,000元的補償款,其余動遷利益歸原告與被告石某某所有。綜上,本院對原告主張東臺路XXX號房屋征收補償利益根據家庭成員協議由被告石某某獲得200,000元補償款,其余動遷利益歸原告與被告石某某所有的意見予以采納,對被告石某某的辯稱意見不予采納,對被告石某某再行要求分得征收補償利益,本院不予支持。
關于原告要求分割系爭兩套房屋,本院認為,依照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財產共有人在共有基礎喪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時,可以請求分割。本案中,系爭兩套房屋均來源于本市黃浦區(qū)東臺路XXX號房屋被征收產權調換所得,該兩套房屋產權應歸東臺路XXX號房屋的承租人及同住人所有,2013年10月11日家庭協議約定承租人石某某獲得200,000元補償款,其余拆遷利益應歸原告俞某某及被告石某某所有,故系爭兩套房屋應歸原告俞某某及被告石某某所有?,F原告俞某某與被告石某某已離婚,共有基礎喪失,故原告要求分割系爭房屋本院予以準許,但分割時應以有利于生產和生活需要,不減損價值為原則,并考慮各共有人對房屋的貢獻等因素。本案所涉被征收的東臺路XXX號房屋系被告石某某父親承租,后原告與被告石某某結婚,原告居住到該房屋內且將戶口遷入該房屋內,且被告石某某表示當初考慮產權調換的兩套房屋登記至被告石某某一人名下其才同意,因考慮將來需要被告石某某贍養(yǎng),如登記至原告名下,其不同意。故系爭兩套房屋被告石某某的貢獻大于原告俞某某,且系爭兩套房屋確登記在被告石某某一人名下,被告石某某在家庭分割征收補償利益時放棄的系爭房屋產權份額應視為贈與給被告石某某一人。故對于兩套動遷安置房屋的分配,本院綜合考慮房屋的來源、貢獻大小、各安置人征收補償利益、被告石某某贈與等因素,酌情確定原告可獲得系爭房屋30%份額,被告石某某獲得70%份額??紤]保障居住、便于生產、生活的因素,原告要求上海市閔行區(qū)浦江鎮(zhèn)永高路XXX弄XXX號XXX室歸原告所有,上海市閔行區(qū)浦江鎮(zhèn)永高路XXX弄XXX號XXX室(含裝修)歸被告石某某所有,本院酌情予以支持,但原告應支付被告石某某房屋折價款,折價款的金額本院將根據原告多獲得的產權份額、系爭房屋的市場價值、以及房屋裝修情況酌情予以確定。關于原告要求分割剩余的安置款,庭審中,原、被告對剩余的安置款金額有爭議,被告石某某表示兩份征收補償安置費用結算清單上所記載的項目及金額存在重復,原告則予以否認。本院認為,從兩份征收補償安置費用結算清單上補償項目類型及所得出的實付金額的計算上看,兩者并無重復,且領款人處分別有領款人簽名,被告亦未提供充分證據證明兩份結算清單存在重復,故對于被告石某某所稱征收補償安置費用結算清單上有重復計算的費用的意見,本院不予采納。東臺路XXX號房屋征收補償款在支付產權調換房屋價款及扣除給予被告石某某的補償款200,000元之后,還剩余586,534.73元應屬于原告與被告石某某所有,被告石某某表示剩余補償款用于雙方裝修房屋、購買車輛、家具、家電、生活開支已全部用完,原告認可裝修、購買車輛、家具、家電的錢款來源于剩余補償款,但否認已用完。鑒于雙方對于裝修、購買車輛、家具、家電等實際花費金額均未提供充分依據,故本院參考一般家庭裝修、生活開支情況、原告與被告石某某離婚時各自所陳述的購買車輛、家具、家電的金額,在剩余補償款中扣減相應的金額,剩余部分由原告與被告石某某進行分割,由被告石某某支付給原告俞某某。綜上,經計算,原告應支付被告石某某的房屋折價款與被告石某某應支付原告的剩余補償款相互抵扣之后,原告還應支付被告石某某折價款673,000元。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九十九條、第一百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現登記在被告石某某名下的上海市閔行區(qū)永高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歸原告俞某某所有;被告石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配合原告俞某某辦理房屋產權變更手續(xù),辦理房屋產權變更手續(xù)所產生的相關稅費由原告俞某某負擔;
二、現登記在被告石某某名下的上海市閔行區(qū)永高路XXX弄XXX號401房屋(含裝修)歸被告石某某所有;
三、原告俞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被告石某某折價款673,0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45,822.50元,由原告俞某某負擔15,682.37元,被告石某某負擔30,140.13元;房屋評估費6,500元,由原告俞某某負擔1,950元、被告石某某負擔4,55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或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沈莞茜
書記員:閔??郁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