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余某某。
委托代理人:舒立焱,湖北自成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全細喜,湖北自成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余某某。
委托代理人:苑春海,通山縣法律援助中心律師。
原審被告:通山縣大路鄉(xiāng)余長畈村六組。
代表人:余兆普,該組組長。
委托代理人:余月志,通山縣通羊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原審被告:余月苗。
原審被告:余某某。
上訴人余某某因與被上訴人余某某、原審被告通山縣大路鄉(xiāng)余長畈村六組(以下簡稱余長畈村六組)、余月苗、余某某財產損害賠償糾紛一案,不服通山縣人民法院(2013)鄂通山民重字第0000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一審查明:1975年原通山縣大路公社調撥、征用成立港畈茶場用于安置武漢知青,1983年冬知青返城后,時任通山縣大路公社書記徐錦芳將該林地進行造林,余某某及相關村組參加造林。2003年余某某因該林地權屬與通山縣大路鄉(xiāng)新橋馮村一組發(fā)生糾紛,通山縣人民政府于2003年2月17日作出處理決定:一、爭議地屬大路鄉(xiāng)港畈茶場所有,其爭議地四至以通山縣林業(yè)勘測設計隊新繪圖紙為準;二、爭議范圍內所有杉木所有權屬造林專業(yè)戶余某某所有。2006年5月,余某某到通山縣林業(yè)局領取“非國有林權證登記申請審批表”,要求通山縣林業(yè)局頒發(fā)林權證,通山縣林業(yè)局以余家林林地所有權存在爭議,拒絕為其頒發(fā)林權證,余某某遂以通山縣林業(yè)局為被告訴至通山縣人民法院,請求判令通山縣林業(yè)局為其頒發(fā)林權證。通山縣人民法院于2008年11月28日作出(2008)通行初字第27號行政判決書,判決駁回余某某請求判令通山縣林業(yè)局為其頒發(fā)林權證的訴訟請求。余某某不服,上訴至咸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咸寧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09年3月26日作出(2009)咸行終字第11號行政裁定,以所訴主體錯誤為由,裁定撤銷通山縣人民法院(2008)通行初字第27號行政判決書,駁回余某某的起訴。余某某分別于2008年4月25日、2010年5月12日向通山縣人民政府遞交申請,申請通山縣人民政府頒發(fā)“余家林林地”林權證。通山縣人民政府不予答復。2010年9月5日,余某某以通山縣人民政府為被告再次提起行政訴訟,咸寧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0年9月21日作出(2010)咸行轄字第7號行政裁定,指定咸寧市咸安區(qū)人民法院審理。2011年7月4日,咸寧市咸安區(qū)人民法院作出(2010)咸行初字第11號行政判決書:一、確認通山縣人民政府在林權無爭議且二次收到余某某申請頒發(fā)林權證的情況下,不履行林權登記職責,其行為違法;二、限通山縣人民政府在本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之日起三十日內履行余某某申請“余家林林地”林權登記職責。2011年6月22日,余某某與余長畈村六組簽訂了《土地使用權出租協(xié)議書》,余某某取得了位于余家林林地余某某自己家房屋后面的一塊閑置荒山林地的租用權,林地長90米,寬46米,協(xié)議簽訂后,余某某于2011年6月23日按約定將100000元租金交付給余長畈村六組。2011年6月23日,余長畈村六組安排余月苗、余某某將租給余某某的林地樹木予以砍伐。余某某以余長畈村六組村民砍樹向林業(yè)部門報案,通山縣大路鄉(xiāng)林業(yè)站對余長畈村六組有關人員進行了行政處罰。余某某以余某某侵犯了其財產權利訴至一審法院,請求判令余某某賠償168000元。
同時查明,2007年11月1日,通山縣大路鄉(xiāng)人民政府根據港畈茶場早已解散的事實,依據政策及余家林林地的相關實際情況,與余長畈村村民委員會簽訂“余家林”林地變更協(xié)議書,約定將2003年2月17日《通山縣人民政府關于余長畈村六組與新橋馮村一組山林權屬糾紛的處理決定》中確定的四至范圍內的余家林林地所有權按劃撥前權屬從港畈茶場退回余長畈村相關村組,但有關村組至今未辦理登記手續(xù)。余某某的林權證備注中說明:“森林或林木所有權、使用權中余某某只有杉木所有權、使用權。林權到期時,林地使用權歸還鄉(xiāng)政府,地面附著物所有權歸鄉(xiāng)政府所有,并且不存在任何有關賠償問題?!庇嗄衬沉謾嘟K止時間為2017年8月31日止。
1987年12月16日,余某某(乙方)與余長畈村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組(甲方)簽訂了林業(yè)合同,合同約定:一、余家林除國家調栽樹種外,其余乙方按甲方要求在五年內并按五尺遠株行距將甲方所屬山場全部栽完。二、乙方的造林經濟和國家補助統(tǒng)一歸乙方自理,甲方在收獲前后概不負擔。三、乙方的報酬方式為四六分成,收后甲方為百分之四十,乙方為百分之六十;收獲砍伐需經雙方協(xié)商后方可進行。四、承包期和方式,可長期包也可子孫繼承承包,方式長期不變。五、甲方的桐子、山茶同時包給乙方,固定乙方八五年上交甲方一、二、四、五組共現(xiàn)金叁拾元。三組叁拾元,六組陸拾元。以后三、六兩組年年乙方照付,一、二、四、五組每年共增加拾元,增加至伍拾元為止,不再增加,乙方上交此款至砍掉桐、茶為止,再不上交甲方。六、山林需要砍伐時要經甲方同意后進行,樹木五寸圍以上分成,柴為乙方,桐、茶栽樹后六年砍掉蓄材,未伐的桐、茶照價付款。七、甲方所屬的山場不許任何人開墾和耕種,乙方耕種的也不得妨礙樹木生長,五年后按五尺株行距驗收,少一株抵乙方分成數一株,如發(fā)現(xiàn)偷盜乙方處理,乙方處理不下來報甲方協(xié)助處理,甲方不協(xié)助處理的,每株在甲方分成數抵一株。
2013年12月2日,余某某向一審法院司法技術科提出司法鑒定申請,請求委托有鑒定資質的部門對侵權面積的損失進行鑒定及未到期經營權損失進行鑒定。一審法院司法鑒定科委托“崇陽縣林業(yè)局林調隊”和“湖北信達森林司法鑒定所”進行鑒定,2014年9月1日,一審法院司法技術科回復,表示以上鑒定機構工作繁重,無精力受理司法案件,而不接受委托,致鑒定工作無法進行。2014年9月15日,通山縣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設計隊證明,1984年所造杉木于2011年采伐,采伐材積8立方米,根據2009年《湖北省森林資源規(guī)劃設計調查操作細則》的規(guī)定及1999年通山縣二類資源調查的成果數據,27年杉木商品林為成熟林,生長率為3.35%。生長量計算公式為M近=M原×(1+P)N-M原,計算結果為8立方米杉木材積六年間(2011年至2017年)生長量為1.7488立方米材積”。通山縣林業(yè)局出具證明,“根據通山縣林業(yè)局2007(23)號文件精神,2011年度14-16cm杉木第一次成交價為900元/立方米”。
一審法院認為,余某某對余家林林地沒有取得所有權,所有權至今登記為港畈茶場,但其對余家林林地的杉木享有所有權,林地使用期至2017年8月31日止。2011年6月23日,余長畈村六組未經余某某同意安排余月苗、余某某將余某某所有的杉木砍伐8立方米,余長畈村六組對余某某的財產權構成了侵權,余長畈村六組對余某某造成的杉木損失應予以賠償。一審法院根據通山縣林業(yè)局和通山縣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設計隊的證明,余某某8立方米杉木至2017年的損失為8773.92元(8立方米×900元/立方米+1.7488立方米×900元/立方米),故由余長畈村六組賠償余某某杉木損失8773.92元。對于余某某要求余某某賠償其經濟損失168000元的請求,因余某某不是砍伐杉木侵權人,不予支持。余月苗、余某某砍伐余某某所有的林木,系余長畈村六組安排所為,余月苗、余某某對余某某的侵權行為,應由余長畈村六組承擔賠償責任。余月苗、余某某不承擔賠償責任。經一審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十五條第一款第(六)項、第十九條、第三十四條第一款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一、由通山縣大路鄉(xiāng)余長畈村六組賠償余某某8773.92元,限通山縣大路鄉(xiāng)余長畈村六組在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履行完畢。二、駁回余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本案受理費3660元,由余某某負擔3000元,由通山縣大路鄉(xiāng)余長畈村六組負擔660元。
二審經審理查明,一審認定事實屬實,二審繼續(xù)予以認定。
二審另查明,余某某與余長畈村六組簽訂的是無期限的租賃合同。2011年12月19日,通山縣人民政府向余某某頒發(fā)的《林權證》載明,本案爭議林地的所有權人為港畈茶場,林地使用權人為余某某,林木所有權和使用權人均為余某某,并注記:林木所有權和使用權中余某某只有杉木所有權,林權證到期時,林地使用權歸還鄉(xiāng)政府,地面附屬物所有權歸鄉(xiāng)政府所有,并且不存在任何有關賠償問題。林地使用期為6年,終止日期為2017年8月31日。
根據上訴與答辯的情況,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一是余某某是否為本案侵權人;二是余某某林木是否為余長畈村六組請人砍伐;三是余長畈村六組將爭議林地出租給余某某辦磚廠是否合法;四是余某某應否賠償被砍伐的其他林木的損失,五是余某某林地使用權被侵害應否獲得相應賠償。
關于焦點一。本院認為,本案爭議林地系余長畈村六組出租給余某某使用,雙方簽訂了《土地使用權出租協(xié)議書》。余長畈村六組在協(xié)議簽訂后安排余某某、余月苗將爭議林地上的林木砍伐,將爭議林地交付余某某使用。余某某沒有實施砍伐林木的行為,也沒有雇請他人砍伐林木,不是砍伐林木的行為人。同時,余某某取得爭議林地使用權支付了對價,且其與余長畈村六組簽訂租賃協(xié)議時,余某某尙未取得林權證。也沒有證據證明其在簽訂合同前明知訴爭林地存在權屬爭議,故余某某為善意第三人,非惡意占有人。因此,一審認定余某某非本案侵權人正確。
關于焦點二。本院認為,通山縣林業(yè)局大路林業(yè)站的詢問筆錄以及該站出具的代收罰沒票據都是客觀真實的,與本案有直接聯(lián)系,能夠相互印證證明余某某林木系余長畈村六組安排余月苗、余某某砍伐的,余月苗、余某某的違法行為已受到相應行政處罰。余某某對上述證據雖有異議,但并未提供足夠證據予以反駁。因此,一審認定余長畈村六組安排余月苗、余某某砍伐林木正確。
關于焦點三。本院認為,根據通山縣人民政府2011年12月19日頒發(fā)的《林權證》,余某某享有對爭議林地的使用權。余長畈村六組既非爭議林地的所有權人,亦非使用權人,因而,余長畈村六組將爭議林地使用權出租給余某某辦磚廠的行為系無權處分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的規(guī)定,鑒于余某某磚廠已生產經營,且其通過租賃取得訴爭林地使用權時是善意的,并支付了合理對價,該訴爭林地已由余長畈村六組交付余某某使用,其磚廠已經生產的情況,本院認為,余某某通過租賃已善意取得訴爭林地使用權。因此,對余某某恢復林地原狀的請求,本院不予支持。但余某某有權向無處分權人余長畈村六組請求賠償損失。
關于焦點四。本院認為,通山縣人民政府向余某某頒發(fā)的林權證表明余某某僅對林地上的杉木享有所有權和使用權,對林地上的其他林木并不享有所有權和使用權。因此,余某某請求對林地上其他被砍伐的林木一并予以賠償,因沒有充足的事實依據,故不予支持。
關于焦點五。本院認為,余某某林地使用權受到侵害,侵權人應當賠償余某某因此受到的損失。余某某與余長畈村六組簽訂的土地租賃合同雖然約定租賃期限為無限期,但依法租賃期限最長不得超過20年,即每年的租金為5000元。余長畈村六組應比照其與余某某的租賃合同關于租金的約定,按照余某某對林地的剩余使用年限賠償30000元(100000÷20×6)。因為余某某在本案中取得土地使用權時支付了對價,且不知租用土地存在權屬爭議,屬于善意第三人,因此,余某某不應承擔余長畈村六組侵害余某某林地使用權的民事責任。余某某請求判令余某某承擔林地使用權侵權責任的理由不能成立,不予支持。余長畈村六組因租賃合同所得余下收益70000元,可由林地所有權人另行主張權利。
綜上,本院認為,一審未判令余長畈村六組賠償余某某因林地使用權受到侵害應得賠償款30000元錯誤。上訴人請求賠償土地使用權受到分割損失的上訴請求成立,應予支持,但其他上訴請求不能成立,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通山縣人民法院(2013)鄂通山民重字第00001號民事判決第一項;
二、撤銷通山縣人民法院(2013)鄂通山民重字第00001號民事判決第二項;
三、由通山縣大路鄉(xiāng)余長畈村六組賠償余某某土地使用權受到侵害損失30000元,限本判決生效后10日內履行完畢;
四、駁回余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一審案件受理費3660元,由余某某負擔3000元,由通山縣大路鄉(xiāng)余長畈村六組負擔660元。二審訴訟費3660元,由余某某負擔1660元,由通山縣大路鄉(xiāng)余長畈村六組負擔2000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何云澤 審判員 徐金美 審判員 夏昌筠
書記員:胡立偉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