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余某某。
委托代理人蔡成華,湖北京中金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孫某。
委托代理人蔣國祥,鐘祥市安陸府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上訴人余某某因與被上訴人孫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鐘祥市人民法院(2013)鄂鐘祥郢民二初字第0007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3年10月30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3年11月28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余某某的委托代理人蔡成華,被上訴人孫某及其委托代理人蔣國祥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判認定,2010年5月24日,余某某向孫某借款34000元,由余某某向孫某出具了借條一張,載明:“借到孫某叁萬肆仟元整(34000.00元)利息按信用社利息結算。在二O一O年臘月底還清,如到?jīng)]還,高潮七隊余某某房屋抵壓給孫某。借款人:余某某2010年5月24日陽歷轉賬賬號6224120033430045?!苯杩詈髮O某找余某某索要無果,孫某訴至法院,請求依法責令余某某償還孫某借款34000元及利息(利息按照約定依信用社同期貸款利率計算)。審理中,因雙方意見分歧較大,致該案調解不能成立。
原判認為,余某某找孫某借款,向孫某出具了借條,雙方間借貸關系成立,余某某理應及時償還借款。借條中雖注明到期未還,以余某某房屋抵押給孫某,但雙方并未以余某某房屋實現(xiàn)孫某的債權,現(xiàn)孫某要求余某某償還借款34000元有理,予以支持。孫某要求余某某支付利息,因借條中對利息約定不明,視為不支付利息。余某某稱借款是發(fā)生在2010年5月24日,已過訴訟時效,因孫某提供了兩名證人當庭作證,證明孫某曾于2011年冬月及2011年底找余某某索要過該筆借款,孫某起訴并未超過訴訟時效。余某某稱孫某未經(jīng)允許已經(jīng)砍伐了余某某所有的80余棵樹木,且在余某某的土地上種上了新的樹木,價值遠超過了訴訟標的,余某某不僅不應支付借款,孫某還應賠償余某某損失,因孫某私自抽逃合伙開辦的鐘祥市某汽車運輸有限公司的資金10萬元至今未償還。但該辯稱理由屬另一法律關系,本案中不宜合并審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四條、第一百零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一十一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一、余某某償還孫某借款34000元,限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履行完畢;二、駁回孫某、余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如果未按該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650元,由余某某負擔。
二審查明,原判認定事實屬實。
經(jīng)與雙方當事人確認,本案二審爭議如下:1、本案是否已過訴訟時效;2、34000元系余某某個人債務還是公司債務;3、一審法院將余某某庭后提交的證據(jù)B2、B3單方傳喚孫某質證,程序是否合法。
關于本案是否已過訴訟時效,孫某一審中申請證人袁某甲、施某甲出庭作證,證明孫某曾于2011年冬月及2011年年底向余某某索要過借款。余某某質證稱證言不屬實,主要體現(xiàn)為兩點:一是孫某和余某某是表親,孫某從不稱呼余某某“余總”,而證人施某甲在被問及孫某如何稱呼余某某時回答為“余總”;二是關于孫某開餐館的時間,施某甲和袁某甲陳述不一致。對于余某某就證人證言提出的異議,本院審查認為,一審庭審中,余某某曾兩次詢問證人施某甲孫某如何稱呼余某某,施某甲第一次回答“好像是喊的余總吧,記不清了”,第二次回答“是余總吧”,施某甲的回答表明其對孫某如何稱呼余某某并不確定,因此,余某某以施某甲對孫某如何稱呼余某某回答錯誤而否認其證言效力的理由不能成立。對于孫某開餐館的時間,袁某甲陳述“孫某在皇城門菜市場做生意開餐館有一二年了”,而施某甲則表示不知道孫某經(jīng)營餐館有多長時間,僅稱前年熱天的時候去餐館吃過飯。二人對孫某開餐館的時間的回答并不矛盾。綜上,余某某對證人證言的異議理由均不能成立。二證人對孫某向余某某索要欠款的時間及數(shù)額陳述基本一致,一審據(jù)此采信其證言從而認定本案未過訴訟時效,并無不當。
關于34000元系余某某個人債務還是公司債務,本案中,余某某個人向孫某出具了借條,余某某稱該款系用于公司經(jīng)營,但公司未在借條上加蓋公章,且余某某一審提交的其他證據(jù)不足以證明該款系公司借款,二審中余某某亦未補充提交證據(jù)證明該事實,因此,34000元應作為個人債務由余某某承擔清償責任。
關于一審程序,余某某上訴稱,對于其庭后提交的證據(jù)B2、B3,一審法院通知孫某質證后,未將質證意見反饋給余某某,剝奪了余某某的辯論權利。對此,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八條規(guī)定:“證據(jù)應當在法庭上出示,并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jù)應當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本案一審庭審結束后,對余某某提交的證據(jù)B2、B3,一審法院僅通知孫某對該兩份證據(jù)進行質證,未通知余某某到庭,不符合上述法律規(guī)定。對于證據(jù)B2、B3,經(jīng)審查,僅B2中余某某存折及卡號中往來明細與本案爭議有關,且該份證據(jù)經(jīng)雙方辯論二審已確認其效力,其余證據(jù)均與本案無關。雖然一審法院對部分證據(jù)的質證程序存在瑕疵,但未對本案的實體處理構成重大影響。
綜上,原判認定借款數(shù)額34000元并判令余某某還款正確。但因本案僅孫某作為原告起訴,余某某并未提起反訴,一審法院判決“駁回孫某、余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不當,本院予以糾正。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guī)定,經(jīng)合議庭評議,判決如下:
一、維持鐘祥市人民法院(2013)鄂鐘祥郢民二初字第00074號民事判決第一項;
二、撤銷鐘祥市人民法院(2013)鄂鐘祥郢民二初字第00074號民事判決第二項;
三、駁回孫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一審案件受理費650元,二審案件受理費650元,均由上訴人余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李元平 審 判 員 王小云 代理審判員 馮 杰
書記員:馬詠蓮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