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余洪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個體工商戶,住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肖紅,湖北中鑫律師事務所律師。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黃岡市國有土地儲備中心。住所地: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qū)東門路***號。法定代表人:李畢致,該中心主任。委托訴訟代理人:趙文,湖北邁通律師事務所律師。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黃岡市糧食局。住所地:湖北省黃岡市沙街*號。法定代表人:李元洪,局長。委托訴訟代理人:陳敏,湖北文赤壁律師事務所律師。
余洪某上訴請求:撤銷原判,依法改判。事實和理由:1、余洪某與國土儲備中心簽訂的《建構筑物補償協(xié)議》合法有效,雖協(xié)議中并未明確約定由國土儲備中心負責拆除地上建構筑物,但根據(jù)《土地儲備管理辦法》第十二條之規(guī)定,拆除地上建構筑物是國土儲備中心應盡的法定義務,不能隨意免除國土儲備中心的該項義務。國土儲備中心不履行拆除地上建構筑物義務,也不督促黃岡市糧食局或黃岡市糧食公司履行拆除義務,侵犯了余洪某合法權益,應當賠償損失。2、黃岡市糧食局收受上訴人余洪某支付的5萬元地上建構筑物補償款,就應當履行拆除地上建構筑物的義務。3、國土儲備中心、黃岡市糧食局的違法和違約行為,致使上訴人余洪某投資購地后,長期不能進行開發(fā)利用,給上訴人造成了重大損失,兩被上訴人應當向余洪某賠償損失。被上訴人國土儲備中心答辯稱,同意原審判決。5萬元地上建筑物補償費實際交付給了土地轉(zhuǎn)讓方,應由土地轉(zhuǎn)讓方承擔拆除地上建筑物的義務。黃岡市糧食局答辯稱,涉案地塊不是黃岡市糧食局所有,而是黃岡市糧食公司所有,且5萬元地上建筑物補償費也是黃岡市糧食公司收取,黃岡市糧食局與余洪某之間沒有合同關系,既無法定義務,亦無合同義務。余洪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判令國土儲備中心、黃岡市糧食局立即拆除余洪某所購位于黃州區(qū)劉家大灣1165平方米土地內(nèi)的地上建構筑物并承擔拆除費用。2、判令國土儲備中心、黃岡市糧食局賠償余洪某自2011年3月15日至實際退地之日止的全部損失(以本金180萬元為基數(shù)、按照銀行同期貸款利率7%計算至2016年7月15日利息為67.2萬元)。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0年1月17日,國土儲備中心(甲方)與余洪某(乙方)簽訂一份《建構筑物補償協(xié)議》,協(xié)議約定,甲方收購黃岡市糧食局位于寶塔路北側(cè)的一宗土地及地上建構筑物,土地證號黃岡國用(2004)第0024017**號,該宗土地地上建構筑物(未辦理房產(chǎn)登記手續(xù),其所有權歸糧食局)需支付補償費5萬元,補償費支付方式,乙方需對該宗土地的地上建構筑物給予補償,簽訂協(xié)議之日乙方支付甲方建構筑物補償費5萬元,乙方競得該宗土地后自動轉(zhuǎn)為付款,沒有競得該宗土地,甲方退還乙方支付的建構筑物補償費,不支付利息。2010年11月2日,國土儲備中心(甲方)與黃岡市糧食公司(乙方)簽訂一份《國有土地使用權收購合同》,合同約定,甲方收購乙方位于黃州區(qū)劉家大灣村的一宗國有土地(土地證號黃岡國用2004第0024017**號),面積1165平方米,土地收購價為17.475萬元,該宗土地范圍內(nèi)地面構筑物和圍墻按評估價4.48萬元,職工安置、拆遷房屋及補償、債權債務糾紛等其他遺留問題由乙方負責解決,共計21.955萬元,合同還就付款方式、違約責任及雙方其他權利義務作了約定。2011年3月17日,余洪某通過土地招拍掛程序競得該宗土地,并與黃岡市國土資源局簽訂一份《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黃岡市國土資源局系出讓人,受讓人系余洪某。2011年7月18日,國土儲備中心支付黃岡市糧食公司地上建構筑物補償款5萬元。2011年12月26日,國土儲備中心收取余洪某地面建筑物補償費5萬元。2016年2月4日,余洪某辦理了該宗土地使用權證,證號黃岡國用(2016)第002201333,使用權面積1165平方米。由于該宗土地地上建構筑物未拆除,余洪某要求國土儲備中心和黃岡市糧食局退地未果,故訴至法院。一審法院認為,國土儲備中心從黃岡市糧食公司收購一宗土地,該宗土地有地上建筑物未拆除,余洪某與國土儲備中心簽訂一份《建構筑物補償協(xié)議》,協(xié)議約定由余洪某對該地上建筑物支付補償費5萬元,該協(xié)議并未約定由國土儲備中心拆除該宗土地上建構筑物。雖國土儲備中心收取該5萬元,但后來將5萬元支付給了黃岡市糧食公司,故對余洪某主張國土儲備中心拆除地上建構筑物及賠償損失的訴請不予支持。結合查明的事實可知,余洪某通過土地招拍掛程序競得該宗土地,后與黃岡市國土資源局簽訂一份《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余洪某在向黃岡市國土資源局交納土地出讓金亦于2016年2月4日辦理土地使用權證?,F(xiàn)余洪某主張黃岡市糧食局承擔拆除建構筑物以及賠償損失,但經(jīng)審查,余洪某與黃岡市糧食局之間并無合同關系,對余洪某該項主張,亦不予支持。遂判決:駁回余洪某的訴訟請求。本院二審期間,雙方當事人在法定舉證期限內(nèi)均未向本院提交新的證據(jù)。為了查明事實,本院依照職權到黃岡市不動產(chǎn)登記中心和黃岡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調(diào)取了兩份證據(jù)。證據(jù)一:黃岡市不動產(chǎn)登記中心提供的編號為002401798號宗地的土地登記申請資料。該證據(jù)主要內(nèi)容是:位于黃岡市黃州區(qū)劉家大灣村的編號為002401798號宗地的土地使用權原權利人是黃岡市糧食公司。證據(jù)二:黃岡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提供的企業(yè)基本信息。該證據(jù)主要內(nèi)容是:黃岡市糧食公司系一家全民所有制企業(yè),登記經(jīng)營場所位于黃岡市體育路××號。截止2018年5月14日,該公司處于吊銷營業(yè)狀態(tài)。對于上述證據(jù),國土儲備中心、黃岡市糧食局均無異議,認可上述證據(jù)記載的主要內(nèi)容。但余洪某代理人質(zhì)證認為,余洪某在與國土儲備中心簽訂協(xié)議時,協(xié)議上記載土地使用權的權利人是黃岡市糧食局,余洪某本人沒有與真正的權利人接觸過,全因相信國土儲備中心才與其簽訂的協(xié)議。國土儲備中心、黃岡市糧食局應當承擔后續(xù)拆除地上建構筑物的義務。對于上述有爭議的證據(jù),本院認為,證據(jù)一、二均是本院依照職權調(diào)取的,內(nèi)容客觀真實,且國土儲備中心、黃岡市糧食局對上述證據(jù)均無異議。證據(jù)一能證實涉案土地原權利人是黃岡市糧食公司,雖國土儲備中心在與余洪某簽訂協(xié)議時未能準確向余洪某披露土地實際權利人,但在未經(jīng)法定程序否定雙方簽訂的補償協(xié)議效力的情況下,雙方于2010年1月17日簽訂的補償協(xié)議對雙方仍有約束力。證據(jù)二能夠證明黃岡市糧食公司是一家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yè),雖已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但并未注銷,其主體資格仍存在。雖余洪某對上述證據(jù)存有異議,但并未提交相反的證據(jù)推翻上述事實,本院對上述證據(jù)予以采信。本院經(jīng)審理查明,位于黃岡市黃州區(qū)劉家大灣村的一宗土地【土地證號黃岡國用2004第002401798號】與位于黃岡市××寶塔路北側(cè)××一宗土地【土地證號黃岡國用(2004)第002401798號】系同一宗土地,面積為1165平方米,土地原使用權人是黃岡市糧食公司、而非黃岡市糧食局。黃岡市糧食公司是一家全民所有制企業(yè),具備獨立法人資格。二審期間,余洪某自愿放棄要求國土儲備中心、黃岡市糧食局承擔賠償經(jīng)濟損失的訴訟請求。本院查明的其余事實與原審查明的一致。
上訴人余洪某因與被上訴人黃岡市國有土地儲備中心(以下簡稱為國土儲備中心)、黃岡市糧食局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qū)人民法院(2016)鄂1102民初231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6月23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規(guī)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該法第六十條規(guī)定,“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jù)合同的性質(zhì)、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xié)助、保密等義務。”結合已經(jīng)查明的事實可知,2010年1月17日,余洪某與國土儲備中心簽訂了《建構筑物補償協(xié)議》,按照上述協(xié)議的約定,余洪某需向國土儲備中心支付地上建構筑物補償費5萬元,且余洪某亦按照約定向國土儲備中心履行了付款義務。余洪某向國土儲備中心支付地上建構筑物補償費的目的是為了拆除擬征收土地上建構筑物,以保證所收儲的土地在出讓時沒有權利瑕疵,使得受讓人在支付土地出讓費并取得土地使用權后能對土地進行開發(fā)利用。因此,國土儲備中心負有拆除地上建構筑物的義務。同時,根據(jù)《土地儲備管理辦法》相關規(guī)定可知,國土儲備中心負有處理好所收儲土地的產(chǎn)權、安置補償?shù)攘x務,對侵害儲備土地的行為要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制止、早處理?;谏鲜龇治觯还苁腔谟嗪槟撑c國土儲備中心《建構筑物補償協(xié)議》訂立目的,還是基于《土地儲備管理辦法》相關法條的規(guī)定,國土儲備中心均負有拆除地上建構筑物的義務。對于黃岡市糧食局是否負有拆除地上建構筑物義務的問題,因涉案土地原使用權人是黃岡市糧食公司,并非黃岡市糧食局,黃岡市糧食局與涉案土地使用權轉(zhuǎn)讓并無法律關系,余洪某要求黃岡市糧食局承擔拆除地上建構筑物的訴求缺乏事實依據(jù)和法律依據(jù)。對于余洪某要求國土儲備中心、黃岡市糧食局賠償其未能及時開發(fā)利用涉案地塊導致的經(jīng)濟損失的訴訟請求,因余洪某在二審中表示放棄,此舉系余洪某對其自身權利的處分,本院予以準許。綜上所述,余洪某提出的要求國土儲備中心拆除地上建構筑物的請求成立,本院予以支持,其要求黃岡市糧食局拆除地上建構筑物的請求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余洪某自愿放棄要求國土儲備中心、黃岡市糧食局賠償經(jīng)濟損失的請求,本院予以準許。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但適用法律不當,本院予以糾正。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qū)人民法院(2016)鄂1102民初2311號民事判決;二、由黃岡市國有土地儲備中心于本判決生效后90日內(nèi)拆除余洪某所購位于黃岡市黃州區(qū)劉家大灣村面積為1165平方米土地上【原土地證號為黃岡國用(2004)第002401798號、現(xiàn)土地證號為黃岡國用(2016)第0022013**號】的建構筑物并承擔拆除費用;三、駁回余洪某的其他訴訟請求。如果義務人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限履行義務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支付遲延履行金。一審案件受理10520元,由余洪某負擔5520元,黃岡市國有土地儲備中心負擔5000元。二審案件受理10520元,由余洪某負擔5520元,黃岡市國有土地儲備中心負擔5000元。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詹德先
審判員 劉小成
審判員 駱 驥
書記員:黃寧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