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一審原告):余和平,男,1959年2月21日出生,漢族,湖北省羅田縣人,住羅田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何國勝,湖北誠明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上訴人(一審被告):羅田縣通用建材有限責任公司。組織機構代碼:18056406-4。住所地: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三里畈鎮(zhèn)溫泉一元路2號。
法定代表人:歐建榮,該公司董事長。
上訴人余和平與上訴人羅田縣通用建材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建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一案,不服湖北省羅田縣人民法院(2015)鄂羅田民一初字第0012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6年3月15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并于2016年4月11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余和平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何國勝到庭參加訴訟,上訴人建材公司經(jīng)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參加訴訟,依法按上訴人建材公司自動撤回上訴處理,另行制作裁定書。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余和平上訴請求:撤銷原判,依法改判或發(fā)回重審。一審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建材公司非法欠繳醫(yī)保、社保等基本社會保險的情形下,本人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并有權依法向建材公司主張各項權利,一審不予支持多訴請有誤。1、主張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時效應從本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受侵害時起計算,本人主張未簽訂勞動合同雙倍工資時效并未過。2、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八十七條的規(guī)定,用人單位違法欠繳醫(yī)保、社保等基本社會保險,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后,用人單位應支付經(jīng)濟補償金和賠償金,一審法院不予支持經(jīng)濟賠償金,適用法律錯誤。因用人單位違法,至少應先適用經(jīng)濟賠償法律規(guī)定。3、本人因建材公司違法而要求解除勞動合同相當于建材公司未提前30日書面通知,建材公司應支付一個月工資的代通知補償金,一審法院不予支持沒有法律依據(jù)。4、本人因未休帶薪年休假請求加班工資應予支持,一審不予支持沒有法律依據(jù)。5、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八十三條規(guī)定,本人請求建材公司補繳所欠醫(yī)保、社保等社會保險費用,應屬于人民法院主管事項,一審法院以該請求不屬人民法院主管事項為由不予支持,屬適用法律錯誤。
建材公司未向本院提交書面答辯意見。
余和平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請求依法判令建材公司支付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解除勞動合同的補償金、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代通知補償金、余和平未休帶薪年假的加班費、余和平賬戶上欠繳的社保、醫(yī)保等五險一金的社會保險費,并申報、繳清應申報而未申報的社會保險費,駁回建材公司的訴訟請求。
一審查明,1983年1月,余和平到羅田縣灰沙磚廠工作,該廠是羅田縣鄉(xiāng)鎮(zhèn)集體企業(yè)。1997年9月15日,該廠通過破產(chǎn)改制成立建材公司。2001年5月28日,羅田縣勞動局向余和平送達№0006393通知單,通知余和平羅田縣勞動局同意建材公司錄用余和平為勞動合同制工人,余和平并到相關單位辦理有關手續(xù)。2014年4月8日,建材公司停產(chǎn)。余和平要求建材公司為其繳納所欠繳的社保、醫(yī)保等五險一金的社會保險費未果,余和平遂向羅田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2015年4月7日,羅田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作出(2015)羅勞人仲字第03號裁決書。2015年4月20日,余和平不服該裁決,依法提起訴訟,要求建材公司支付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解除勞動合同的補償金、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代通知補償金、余和平未休帶薪年假的加班費、余和平賬戶上欠繳的社保、醫(yī)保等五險一金的社會保險費,并申報、繳清應申報而未申報的社會保險費。同年5月27日,建材公司不服該裁決,依法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依法駁回余和平的訴請,確認雙方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建材公司不為余和平繳納各種社會保險費。
一審認為:本案雙方爭議的焦點是:一,雙方之間是否存在勞動關系?二,余和平訴訟請求是否支持?三,建材公司對仲裁不服,是否有訴權?其訴訟主張是否支持?
一、關于第一個爭議的焦點。余和平在庭審中向法院提交的證據(jù)三、四、五、六,是余和平在建材公司工作以及養(yǎng)老保險費繳納、工資發(fā)放、職工檔案等相關情況,證明了余和平在建材公司工作的事實。而建材公司訴辯稱其不存在勞動關系,并沒有提交相應的證據(jù)證實,故余和平訴辯稱余和平和建材公司存在勞動關系的主張,應予支持。建材公司辯訴稱其不存在勞動關系的主張,不予支持。
二、關于第二個爭議的焦點
(一)關于余和平要求建材公司支付余和平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11個月的雙倍工資21345.5元的訴訟請求。建材公司在庭審辯論稱其訴訟請求已過訴訟時效,應駁回其訴請。已查明2001年羅田縣勞動局同意建材公司錄用余和平為勞動合同制工人,余和平與建材公司建立了勞動關系。如用人單位即建材公司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即余和平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余和平應在一年內(nèi)主張權利,因該項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故建材公司稱其項訴訟請求已過訴訟時效的意見,應予采信,余和平該項訴請,應不予支持。
(二)關于余和平要求建材公司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補償金61125.75元的訴訟請求。建材公司在庭審辯論稱雙方之間沒有解除的請求,怎能計算補償金,不應支持其訴請。因建材公司未依法為勞動者即余和平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余和平有權解除勞動合同,并且建材公司應當向余和平支付經(jīng)濟補償。但余和平訴請數(shù)目計算上有瑕疵,計算工作年限應從該公司錄用其為勞動合同制工人(2001年5月28日)之日算起。余和平計算的平均工資的數(shù)據(jù)有其提交的相關證據(jù)證實,而建材公司未提交任何證據(jù)反駁,故應按其提供的平均工資的數(shù)據(jù)計算即14.5年×1940.5元=28137.25元。
(三)關于余和平要求建材公司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122251.5元的訴訟請求。建材公司稱這項請求也是基于解除勞動關系的基礎上,現(xiàn)在雙方仍沒有解除勞動關系,怎么能談賠償金,故這項請求不應得到支持。法律規(guī)定賠償金制度是針對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作出的規(guī)定,即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xù)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xù)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xù)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jīng)不能繼續(xù)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規(guī)定支付賠償金。本案建材公司稱該公司并未要求與余和平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余和平也未提供建材公司要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據(jù),故余和平要求建材公司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的訴請,不予支持。
(四)關于余和平要求建材公司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代通知補償金1940.5元的訴訟請求。余和平認為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相當于用人單位未提前30日書面通知,勞動者即余和平可以請求一個月工資的代通知補償金。建材公司稱這項請求也是基于解除勞動關系的基礎上,現(xiàn)在雙方?jīng)]有解除勞動關系,怎樣能請求支付代通知補償金,故這項請求法院不應支持。代通知金制度是針對用人單位提前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作出的規(guī)定。本案建材公司稱至今未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余和平也未提交任何證據(jù)證明建材公司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故余和平該項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五)關于余和平要求建材公司支付未休帶薪年假的加班費26096.4元的訴訟請求。余和平認為根據(jù)《職工帶薪年假條例》規(guī)定,其職工工齡已滿20年,每年可享受15天帶薪年假,自該《條例》實施之日至解除勞動合同共計6年半,建材公司應支付余和平未休帶薪年假的加班費。建材公司認為余和平該項訴請未提供相關證據(jù)證實其一直未休年休假,法院不應支持其訴請。根據(jù)《職工帶薪年假條例》第七條的規(guī)定,單位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又不依照本條例規(guī)定給予年休假工資報酬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門或者勞動保障部門依據(jù)職權責令限期改正;對逾期不改正的,除責令該單位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外,單位還應當按照年休假工資報酬的數(shù)額向職工加付賠償金;對拒不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賠償金的,屬于公務員和參照管理的人員所在單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以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屬于其他單位的,由勞動保障部門、人事部門或者職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故因年休假工資有無支付以及因此而產(chǎn)生的相關糾紛應由勞動保障部門進行處理,也就是說余和平該項訴求不屬于人民法院民事爭議處理的范疇。
(六)關于余和平要求建材公司立即繳清余和平賬戶上欠繳的社保、醫(yī)保等五險一金的社會保險費,立即申報并繳清應申報而未申報的社會保險費的訴訟請求。余和平訴稱其依照《勞動法》第72條的規(guī)定,建材公司應繳清余和平賬戶上欠繳的社保、醫(yī)保等五險一金的社會保險費,并申報并繳清應申報而未申報的社會保險費。建材公司辯稱這一項不屬于人民法院的審理范疇。該項爭議的社會保險費應由社會保險費征收單位依法征繳,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
三、關于第三個爭議的焦點
(一)關于建材公司是否有訴權。余和平訴辯稱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的規(guī)定,(2015)羅勞人仲字第03號裁決書是終局裁定,只有勞動者才有訴權。建材公司不能向羅田縣人民法院起訴,只能向黃岡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請求法院駁回建材公司的起訴。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diào)解仲裁法》的規(guī)定,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yī)療費、經(jīng)濟補償或者賠償金,不超過當?shù)卦伦畹凸べY標準十二個月金額的爭議或因執(zhí)行國家的勞動標準在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方面發(fā)生的爭議仲裁裁決屬終局裁決,故(2015)羅勞人仲字第03號裁決書非終局裁定。依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的規(guī)定,仲裁裁決書未載明該裁決為終局裁決或非終局裁決,用人單位不服該仲裁裁決向基層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經(jīng)審查認為該仲裁裁決為非終局裁決的,基層人民法院應予受理。故建材公司向羅田縣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二)建材公司請求法院依法確認雙方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建材公司不為余和平繳納各種社會保險費的訴訟主張是否支持。上述關于第一個爭議的焦點已就余和平和建材公司存在勞動關系進行了闡述。上述關于第二個爭議的焦點中(六)關于余和平要求建材公司立即繳清余和平賬戶上欠繳的社保、醫(yī)保等五險一金的社會保險費,立即申報并繳清應申報而未申報的社會保險費的訴訟請求進行了論證。遂判決:一、建材公司支付余和平解除勞動合同的補償金28137.25元。此款限本判決生效后七日內(nèi)付清;二、駁回余和平其他訴訟請求;三、駁回建材公司的訴訟請求。
二審中,雙方當事人均未向本院提交新的證據(jù)。
本院經(jīng)審理查明,原審查明的事實屬實。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為:
一、未簽訂勞動合同所產(chǎn)生的雙倍工資差額的仲裁時效應如何計算。本案中,雙方當事人對于未簽訂勞動合同的事實無異議,但對于未簽訂勞動合同而產(chǎn)生的雙倍工資差額的仲裁時效如何計算,即仲裁時效的起算點存在不同看法?!吨腥A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diào)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即一般仲裁時效)……。勞動關系存續(xù)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fā)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nèi)提出(即特殊仲裁時效)。對此,用人單位認為應適用“一般仲裁時效”,即自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勞動者則認為雙倍工資屬勞動報酬范圍,應適用“特殊仲裁時效”,即勞動關系存續(xù)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fā)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nèi)提出。因此,未簽訂勞動合同支付的雙倍工資差額是否屬于“拖欠勞動報酬”是確定適用“一般仲裁時效”還是“特殊仲裁時效”的關鍵。未簽訂勞動合同而產(chǎn)生的雙倍工資差額并非一種勞動報酬,其理由如下:1、因勞動報酬是勞動所產(chǎn)生的收益,即勞動者通過出賣勞動力,提供正常勞動按照等價有償?shù)脑瓌t所獲得的一種收益。而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勞動者應獲得的雙倍工資并非勞動者出賣勞動力所獲得的收益,而是基于用人單位未簽訂勞動合同的法律事件。也就是說,雙倍工資不是勞資雙方協(xié)商的結果,而是法律的規(guī)定。如把它認為是報酬,有悖意思自治原則。2、雙倍工資系一種法律責任,而非勞動報酬。因用人單位相對于勞動者而言其處于一種優(yōu)勢地位,在是否簽訂勞動合同、何時簽訂勞動合同其有高度的話語權及決定權,因此一般而言未簽訂勞動合同的主要責任應歸責于用人單位,故適用懲罰性賠償責任即用人單位應支付雙倍工資??梢姡p倍工資雖名為工資,但其性質(zhì)不屬于勞動報酬,而系帶有懲罰目的的一種法律責任。既然雙倍工資差額不是勞動報酬,而是用人單位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故仲裁時效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diào)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第一款規(guī)定計算,即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因《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條第一、二款及第八十二條第一款規(guī)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簽訂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nèi)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故勞動者自參加工作后一年,即應在其工作12個月時,勞動者已經(jīng)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并可以確定自己的雙倍工資差額,勞動者主張權利的仲裁時效應從工作滿12個月之日起計算。本案中,余和平2001年5月28日被建材公司錄用為勞動合同制工人,建材公司一直未與其簽訂勞動合同,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九十八條規(guī)定,本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在勞動合同法施行后,余和平就應當知道建材公司未與其簽訂勞動合同所產(chǎn)生的法律后果為用人單位需支付雙倍工資的差額,其主張權利的時效應從2008年1月1日算至2009年1月1日,因余和平未提供證據(jù)證明存在仲裁時效中斷、中止的情形,故其2014年4月8日主張雙倍工資差額已超過了仲裁時效,一審認定其主張雙倍工資差額超過仲裁時效并無不當。余和平認為其主張雙倍工資差額未超過仲裁時效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依法不予支持。
二、建材公司應否支付余和平解除勞動合同經(jīng)濟賠償金?!吨腥A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guī)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guī)定的經(jīng)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根據(jù)該法律規(guī)定,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的前提條件是用人單位違法勞動合同法的規(guī)定解除或終止與勞動者的勞動合同。故審查勞動關系解除的原因及提起解除勞動關系主、被動是關鍵。本案中,沒有證據(jù)證明系建材公司違反要求解除或終止與余和平的勞動關系,而系建材公司經(jīng)營性停產(chǎn)后,余和平申請勞動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提起訴訟時要求解除勞動關系并要求由建材公司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jīng)濟補償金及賠償金,雖建材公司未依法為其辦理社會保險,可能是導致雙方勞動關系解除的主要原因,但勞動關系解除畢竟系余和平主動提出并要求,并非建材公司違法解除與余和平的勞動關系,故余和平主張建材公司支付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不符合上述法律規(guī)定的情形,依法不應支持。一審不予支持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并無不當,余和平認為建材公司應支付其解除勞動關系賠償金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依法不予支持。
三、建材公司應否支付余和平一個月的代通知補償金?!吨腥A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guī)定的醫(y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jīng)過培訓或者調(diào)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三)勞動合同訂立所依據(jù)的客觀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jīng)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xié)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nèi)容達成協(xié)議的。本案中,建材公司并未以上述法律規(guī)定的事由要求與余和平解除勞動合同,余和平主張由建材公司支付其一個月的代通知補償金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
四、余和平主張未休年休假加班工資應否予以支持?!蹲罡呷嗣穹ㄔ骸蛾P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九條規(guī)定,勞動者主張加班費的,應當就加班事實的存在承擔舉證責任。但勞動者有證據(jù)證明用人單位掌握加班事實存在的證據(jù),用人單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不利后果。本案中,余和平主張未休年休假加班工資,根據(jù)上述法律規(guī)定,應依法提供證據(jù)證明其未休年休假加班的事實,或舉證證明建材公司掌握其加班事實存在的證據(jù),因余和平未提供證據(jù)證明上述事實的存在,故其應依法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余和平主張建材公司支付其未休年休假加班工資沒有事實依據(jù),依法不予支持。
五、余和平主張建材公司為其補繳社會保險費用的訴訟請求是否屬人民法院民事案件調(diào)整范圍?!吨腥A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一百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限期繳納?!渡鐣kU費征繳暫行條例》第十三條規(guī)定,繳費單位未按規(guī)定繳納和代扣代繳社會保險費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繳費單位逾期不繳納社會保險費、滯納金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稅務機關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征繳。根據(jù)上述法律規(guī)定,用人單位負有為勞動者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義務,用人單位未繳納的,應由相關行政部門依法處理,征繳社會保險費屬于社會保險費征繳部門的法定職責,不屬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且《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一條規(guī)定,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xù),且社會保險經(jīng)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而發(fā)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根據(jù)上述法律的規(guī)定,用人單位未為勞動者辦理社會保險手續(xù),且不能補辦的,勞動者可以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該糾紛屬于民事案件范疇,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反之,除此之外的其他因繳納社會保險費而產(chǎn)生的糾紛,不屬人民法院民事案件受案范圍,人民法院不應受理。故余和平主張由建材公司為其補繳社會保險費用的訴訟請求不屬人民法院民事案件受理范圍,依法不應調(diào)整。
綜上所述,原審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法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0元,免于交納。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張焱奇 審判員 樊勁松 審判員 傅焰明
書記員:吳慧娟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