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某某
何雄(湖北松之杰律師事務所)
周剛順(湖北松之杰律師事務所)
沈某某
蹇永貴(湖北豐年律師事務所)
上訴人(原審原告):佘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松滋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何雄、周剛順,湖北松之杰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原審被告):沈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武漢市漢陽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蹇永貴,湖北豐年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佘某某因與上訴人沈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松滋市人民法院(2016)鄂1087民初1195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
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
上訴人佘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何雄、周剛順,上訴人沈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蹇永貴到庭參加了訴訟。
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上訴人佘某某上訴請求:改判沈某某返還借款本金300萬元并按月利率2%從2016年2月23日起至清償之日止支付利息。
事實和理由:上訴人給沈某某2014年4月23日借款本金為50萬元,一審判決認定該筆借款本金為42.5萬元有誤,該筆50萬元由銀行轉(zhuǎn)款40.07萬元、價值2.43萬元酒、7.5萬元現(xiàn)金組成,法院對7.5萬元現(xiàn)金不予認定錯誤。
本案借款總金額應為300萬元。
上訴人沈某某答辯稱:關(guān)于借款金額應按實際交付的憑證為準,一審提交的憑證只有42.5萬元,7.5萬元是好處費;承諾書是雙方達成的妥協(xié),不應該作為認定事實的證據(jù)。
請求駁回上訴人佘某某的上訴請求。
上訴人沈某某上訴請求:1、撤銷一審判決第一項并依法改判;2、二審訴訟費用由佘某某承擔。
事實和理由:1、一審判決認定上訴人下欠本金287.755萬元錯誤,佘某某已自認還款275.95萬元,上訴人只下欠佘某某16.55萬元;2、一審認定本案借款約定了月息3%的借款利率是錯誤的。
兩張借條均未約定利息,應視為不支付利息;一審判決以上訴人的承諾書作為認定雙方借款利率為月息3%錯誤。
一審認定事實錯誤,上訴人只應償還16.55萬元本金及從訴訟之日起的利息。
上訴人佘某某辯稱:1、上訴人沈某某上訴稱一審查證借款本金為292.5萬元,答辯人自認還款275.95萬元,均無事實依據(jù);2、有充分證據(jù)證明雙方借款利率約定為月息3%,證據(jù)之間能夠相互印證,達到了民事訴訟證據(jù)蓋然性的要求。
請求駁回沈某某的上訴請求。
原審原告佘某某起訴請求:1.判令由被告沈某某償還借款本金300萬元、支付利息36萬元,并從2016年7月24日起至清償之日止按月利率2%支付借款利息。
事實和理由:2014年1月24日,被告沈某某因資金周轉(zhuǎn)需要向原告借款250萬元,并于同年3月23日立下借據(jù),此后又于同年4月23日向原告借款50萬元,合計借款300萬元,約定按月利率3%支付利息。
借款后,被告僅按約定支付利息至2015年12月23日。
經(jīng)原告多次催討,被告于2016年6月支付利息8萬元后,再未還本付息,尚欠借款本金300萬元及截止2016年7月23日的利息36萬元。
原審被告沈某某辯稱:1.被告向原告借款本金實際為280.07萬元,其中2014年1月24日借款240萬元、2014年4月23日借款40.07萬元,原告自認被告已償還借款275.95萬元,實際僅下欠4.12萬元;2.借款時并未約定利息,原告請求支付利息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
松滋市人民法院一審認定事實如下:1、關(guān)于實際借款數(shù)額。
2014年1月24日,佘某某分別通過自己及徐永元的銀行帳戶向沈某某轉(zhuǎn)款10萬元、240萬元,合計250萬元,2014年3月23日沈某某給佘某某出具借款金額為250萬元的借條一張;2014年4月23日,佘某某通過銀行帳戶給沈某某轉(zhuǎn)款40.07萬元,提供價值2.43萬元白云邊酒,合計42.5萬元,沈某某向佘某某出具借款金額為50萬元的借條一張。
上述事實,原告提交銀行轉(zhuǎn)賬明細及借條予以證明,被告予以認可。
因此,原告給被告借款本金應認定為292.5萬元;2、關(guān)于借款利率。
沈某某出具的借據(jù)上均未約定利率,但訴訟過程中沈某某于2016年9月4日向佘某某出具“承諾書”一份,載明:“一、從2016年元月23號至2016年8月23日結(jié)算共計72萬元,已付10萬元,下欠62萬元,分兩期支付利息,一期2016年10月23日支付32萬元,春節(jié)前支付30萬元;二、從8月23日起利息由月息3分下調(diào)至2分,按月支付陸萬元”。
沈某某在該“承諾書”中明確承認雙方約定了借款利率,沈某某提交的證據(jù)也證明,截至2016年1月23日,其已向佘某某付款211.5萬元。
按照借款時間和借款金額推算,上述借款的利率應約定為月3%﹙其中,250萬元應支付利息180萬元,50萬元應支付利息31.5萬元,與在此期間沈某某向佘某某付款數(shù)額相吻合﹚;3、關(guān)于沈某某下欠借款本金數(shù)額。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借款之日起至2016年1月23日期間的利率雖然超過了年利率24%,但未超過年利率36%,不應認定為無效,且已實際支付,沈某某無權(quán)主張取回,但此期間的利息應以實際借款金額計算。
2014年4月23日前,按照月利率3%計算,250萬元借款應付利息22.5萬元;2014年4月23日至2016年1月23日,應按實際借款本金為292.5萬元計付利息,每月應付利息8.775萬元,合計應付利息184.275萬元,多余的4.725萬元應沖減借款本金。
故至2016年1月23日沈某某只欠佘某某借款本金287.775萬元。
按上述借款本金,按月利率3%計算每月應付利息8.63325萬元,沈某某分別于2016年6月28日、7月4日給佘某某付款2萬元、8萬元,其在承諾書中確認為支付的利息,由此可以確定沈某某已按月利率3%支付利息至2016年2月5日。
訴訟過程中,沈某某分別于2016年9月23日、11月1日給佘某某付款6萬元、5萬元,按照月利率2%計算,沈某某已付利息至2016年4月2日。
松滋市人民法院一審認為,原告佘某某與被告沈某某因提供借款建立的民間借貸關(guān)系,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應予以維護。
雖然借款時雙方未約定借款期限,但經(jīng)原告催告還款后,被告仍未履行還款義務,系違約行為,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原被告之間約定的借款月利率30‰標準雖然超過國家限制借款月利率20‰,但未超過國家規(guī)定的無效利率標準30‰,原被告之間已支付的利息應按雙方約定利率標準、實際借款本金計算;未支付的利息應按國家規(guī)定的月利率20‰標準計算。
被告辯稱雙方借款沒有約定利息,因無事實依據(jù),不予支持。
松滋市人民法院據(jù)此作出(2016)鄂1087民初1195號民事判決:一、由被告沈某某于判決生效后二十日內(nèi)返還原告佘某某借款本金287.775萬元,并從2016年4月3日起按月利率20‰支付利息至清償之日止;二、駁回原告佘某某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33680元,減半收取16840元,由被告沈某某負擔14900元,原告佘某某負擔1940元。
本院二審時,上訴人沈某某向本院提交一份熊家華的證言,內(nèi)容為2016年9月4日為佘某某與沈某某調(diào)解時,佘某某要求沈某某寫還款承諾書就撤訴,沈某某按雙方協(xié)商意見寫下承諾書,但佘某某未撤訴。
擬證明承諾書是調(diào)解時作出的讓步,不是結(jié)算。
被上訴人佘某某質(zhì)證稱:該份證人證言不屬于新證據(jù),且證人未出庭作證,承諾書是雙方對賬后簽訂的。
本院認為,證人未出庭作證,且沒有其他證據(jù)佐證,不能達到其證明目的,對此不予認定。
本院二審查明的事實與松滋市人民法院一審查明的事實一致,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本案二審爭議焦點為:本案借款本金的數(shù)額是多少?本案借款是否約定利息?
關(guān)于本案借款本金的問題。
上訴人佘某某稱2014年4月23日的借款本金為50萬元,由銀行轉(zhuǎn)款40.07萬元,價值2.43萬元白云邊酒、現(xiàn)金7.5萬元組成。
沈某某認可借款42.5萬元,稱7.5萬元系預先扣除的好處費。
上訴人佘某某對于給付的現(xiàn)金7.5萬元未提交充分證據(jù)證明,因此借款本金應以實際給付金額為準。
故一審認定2014年4月23日實際借款金額為42.5萬元并無不當。
關(guān)于本案借款是否約定利息的問題。
在本案一審訴訟過程中,雙方當事人通過案外人組織調(diào)解,沈某某向佘某某出具承諾書,該承諾書明確確認雙方借款約定了利息,約定利率為月息3分。
其次,從本案雙方當事人的借款往來來看,2014年1月24日沈某某向佘某某借款250萬元,沈某某于2014年2月24日,3月27日分別還款7.5萬元,2014年3月23日向佘某某出具250萬元的借條,對出具借條之前支付的15萬元未在本金中予以扣減。
2014年4月23日沈某某向佘某某出具50萬元的借條,扣除了7.5萬元,實際給付42.5萬元。
由此可見,沈某某在借款過程中實際向佘某某支付了利息。
故一審認定雙方約定借款利率為月3%并無不當。
綜上,一審判決適用法律正確,實體處理適當,上訴人的上訴請求理由不充分,應予駁回。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共計38944元,由上訴人沈某某負擔33680元、佘某某負擔5264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本院認為,證人未出庭作證,且沒有其他證據(jù)佐證,不能達到其證明目的,對此不予認定。
本院二審查明的事實與松滋市人民法院一審查明的事實一致,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本案二審爭議焦點為:本案借款本金的數(shù)額是多少?本案借款是否約定利息?
關(guān)于本案借款本金的問題。
上訴人佘某某稱2014年4月23日的借款本金為50萬元,由銀行轉(zhuǎn)款40.07萬元,價值2.43萬元白云邊酒、現(xiàn)金7.5萬元組成。
沈某某認可借款42.5萬元,稱7.5萬元系預先扣除的好處費。
上訴人佘某某對于給付的現(xiàn)金7.5萬元未提交充分證據(jù)證明,因此借款本金應以實際給付金額為準。
故一審認定2014年4月23日實際借款金額為42.5萬元并無不當。
關(guān)于本案借款是否約定利息的問題。
在本案一審訴訟過程中,雙方當事人通過案外人組織調(diào)解,沈某某向佘某某出具承諾書,該承諾書明確確認雙方借款約定了利息,約定利率為月息3分。
其次,從本案雙方當事人的借款往來來看,2014年1月24日沈某某向佘某某借款250萬元,沈某某于2014年2月24日,3月27日分別還款7.5萬元,2014年3月23日向佘某某出具250萬元的借條,對出具借條之前支付的15萬元未在本金中予以扣減。
2014年4月23日沈某某向佘某某出具50萬元的借條,扣除了7.5萬元,實際給付42.5萬元。
由此可見,沈某某在借款過程中實際向佘某某支付了利息。
故一審認定雙方約定借款利率為月3%并無不當。
綜上,一審判決適用法律正確,實體處理適當,上訴人的上訴請求理由不充分,應予駁回。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共計38944元,由上訴人沈某某負擔33680元、佘某某負擔5264元。
審判長:趙祖發(fā)
書記員:劉思銘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