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何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江蘇省揚中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朱攀峰,上海滬融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楊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閔行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金赟,上海邦信陽中建中匯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項嵐,上海邦信陽中建中匯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吉林桂,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江蘇省江都市浦頭鎮(zhèn)巷口村橋南組21號。
原告何某某訴被告楊某某、第三人吉林桂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4月8日立案受理。先適用簡易程序?qū)徖?,后因案情復雜,依法組成合議庭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訴訟中,本院依法追加吉林桂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原告何某某、原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朱攀峰、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金赟、項嵐、第三人吉林桂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何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返還原告借款本金人民幣(幣種下同)500萬元;2.判令被告支付原告借款利息668,812.50元(以借款本金500萬元為基數(shù),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年利率4.35%的標準,自2015年6月23日起暫計至2018年7月3日止;要求計算至還款之日);3.判令被告承擔本案全部訴訟費用。事實與理由:2015年6月23日,被告向原告借款500萬元,并要求原告將款項打入指定的案外人吳某某的賬戶。同日,原告依約通過銀行轉(zhuǎn)賬將500萬元匯入被告指定的賬戶。后經(jīng)原告催討,被告于2016年6月23日書寫借條對上述借款事實予以確認,但未還款。此后,雖經(jīng)原告反復催討,被告始終未能歸還本息,故原告訴至法院。
被告楊某某辯稱,雙方之間并不存在民間借貸關系,被告與案外人江蘇宏達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達新材)人實際控制人朱某某合伙操作股票,通過朱某某在市場釋放“宏達新材”股票的利好消息,被告操作抬高股價而合謀贏利。2016年,為了逃避公安偵查,應朱某某要求才寫了借條,實際并不存在借款。
第三人吉林桂稱,原告于2015年6月23日之前一兩天左右,向其借款500萬元,其身邊沒有該筆款,但為了做原告公司的業(yè)務,故貼息向他人借錢給原告,其通過其弟媳即江蘇明珠硅橡膠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珠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田月仙籌款,田月仙則介紹了明珠公司的銷售經(jīng)理戴永琴,由戴永琴向明珠公司借款后,再由戴永琴轉(zhuǎn)借給他。
原告為支持其主張,向法庭提供以下證據(jù):
1.借條1份,證明雙方存在的借貸關系、雙方對借款金額及利息的約定。被告對證據(jù)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寫借條是雙方為了躲避公安偵查,實際不存在借款關系。
2.中國銀行交易憑條1組(原告POS刷卡記錄),證明原告交付借款時,銀行柜臺已經(jīng)下班,原告只能通過POS機一筆筆轉(zhuǎn),且因每筆不能超過5萬,故只能一筆筆轉(zhuǎn),POS刷卡記錄都發(fā)生在2015年6月23日。被告認為錢款是2015年交付的,寫借條則是在2016年,如正常借貸都有利息約定,明顯這張補寫的借條就是為了躲避公安偵查。且原告的這筆錢實際由朱某某出資,用于朱某某和被告共同操縱股價。原告是宏達新材公司的董秘,其清楚被告與朱某某兩人的違法行為,被告與朱某某之后因合作操縱股價而被判刑。
3.銀行明細1組,證明原告通過POS機轉(zhuǎn)賬500萬給被告的事實。被告認為500萬實際是他人轉(zhuǎn)給原告的,能推定錢款不是原告自有的資金。
被告為支持其抗辯,向法庭提供以下證據(jù):
1.刑事判決書1份,證明本案借款產(chǎn)生是因朱某某和被告合作操縱股價,朱某某將500萬元作為保證金給被告操縱股價,最后這筆錢都虧損了。原告認為在判決書中并未提及本案的500萬元,故與本案無關。
2.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刑事判決書、原告的詢問筆錄、部分被告的詢問筆錄各1份,該判決書可證明朱某某與被告合伙推動宏達新材股價的事實;上海市公安局對原告的詢問筆錄中提到原告是宏達新材的董秘,之前推動宏達新材的股票,造成股民誤會的公告是原告經(jīng)辦的,原告知道被告與朱某某合伙推動股價的事實;被告在公安的詢問筆錄中已表明其與朱某某存在為了躲避違法犯罪被查,雙方將合伙炒股的保證金偽造成了借款。被告現(xiàn)被羈押,系朱某某舉報被告詐騙所致。原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認為,被告提供的證據(jù)來源不具備合法性,證據(jù)中均未提到原告,僅是被告與朱某某產(chǎn)生關系,原告系宏達新材的董秘身份屬實,但原告是2017年擔任董秘一職,借款發(fā)生在2015年,原告不知道被告與朱某某合作推動股價,故與原告無關聯(lián)性,筆錄中被告提到為了躲避違法犯罪將保證金偽造成借款,也僅限于被告與朱某某之間,與原告無關。原告本人之后更正表示,其確實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即擔任宏達新材的董秘,公司實際控制人是朱某某。
第三人吉林桂為支持其主張,向本院提交了借款協(xié)議兩份,證明第三人向案外人戴永琴借款500萬元,約定年息為6.5%,而戴永琴則為此向明珠公司借款500萬元,約定年息為6%。原告對借款協(xié)議均無異議,認為資金流轉(zhuǎn)非常清晰,符合常理。被告則認為原告作為宏達新材下屬全資子公司的一個經(jīng)理人,第三人吉林桂借款并貼補利息而實現(xiàn)對原告的公關,顯然不合常理,故對該兩份借款協(xié)議無法發(fā)表意見。
經(jīng)過兩輪庭審后,經(jīng)本院依法調(diào)查,并將調(diào)查結(jié)果作為證據(jù)當庭出示:原告的銀行流水及第三人的銀行明細,證明原告出借的資金來源于第三人吉林桂,而第三人吉林桂的資金則直接由明珠公司通過銀行轉(zhuǎn)賬所得。原告對法院調(diào)查的事實表示無異議,但表示其并不知道吉林桂的500萬元來源于明珠公司,同時對明珠公司系宏達新材的全資子公司該事實予以認可。被告對法院查明的事實亦無異議。第三人認為原告當時向其借款,但其身邊沒有這么多錢,故向其弟媳田月仙借款,田月仙是明珠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田月仙向其介紹了明珠公司的銷售經(jīng)理戴永琴,之后由戴永琴向明珠公司借了500萬元,再由戴永琴轉(zhuǎn)借給吉林桂500萬元。
本院經(jīng)過當事人舉證、質(zhì)證后,認定原、被告提供的上述證據(jù)均真實,對原告提供的借條是否反映了借款的真實意思表示,是否存在以借條方式掩蓋非法目的,本院在之后爭議焦點列舉時予以詳細說明。對第三人提供的兩份借款協(xié)議的真實性,本院認為第三人所提供的借條違背常理,且不能自圓其說。本院認為,如果第三人所述向戴永琴借款屬實,應當先由明珠公司轉(zhuǎn)款給戴永琴,再由戴永琴轉(zhuǎn)款給第三人,但本案查明的款項是由明珠公司直接轉(zhuǎn)賬給第三人吉林桂,且第三人顯然與其弟媳田月仙關系更為密切,而田月仙是明珠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戴永琴僅是明珠公司的銷售經(jīng)理,田月仙的職務明顯高于戴永琴,田月仙介紹戴永琴出借款項,而最終的款項還是來源于明珠公司,田月仙如此行為顯然完全不合常理,且吉林桂陳述的原告要求借款的時間,以及是否催討的細節(jié),與原告庭審時的陳述自相矛盾,故對該兩份借款協(xié)議本院不予采納。
本院經(jīng)審理后認定事實如下:
2014年5月起,被告楊某某與案外人朱某某(宏達新材的實際控制人)合謀拉抬宏達新材的股價(股票代碼為XXXXXXX),股價拉至高位后由朱某某進行減持,雙方獲利分成。至2017年1月18日,楊某某與朱某某合謀事發(fā),兩人均被依法刑事拘留。2015年6月23日,原告稱應朱某某的要求,轉(zhuǎn)賬500萬元至案外人吳某某的銀行賬戶。上述500萬元系同日來源于第三人吉林桂的銀行賬戶,同時第三人吉林桂的500萬元也系同日來源于明珠公司的銀行賬戶。明珠公司是宏達新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朱某某則是宏達新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2016年6月23日,被告補寫一張借條,確認上述500萬元系其向原告所借的款項。2017年1月被告與朱某某內(nèi)幕交易、操縱證券市場的非法行為事發(fā),被告在接受偵查部門詢問時提及其與朱某某為逃避刑事追查,故將朱某某交與其合謀操縱證券的保證金寫成了借款。
本院認為,民間借貸合同關系的成立除了有款項的實際交付之外,必須基于雙方當事人對借貸的意思表示一致。本案所涉500萬元自原告何某某的賬戶進入案外人吳某某的銀行賬戶,錢款存在實際交付,但爭議焦點是原、被告雙方是否有借貸的意思表示?首先,原告表述其與被告并不認識,也不知道被告的資金用途,借款給被告時并未要求出具借條,也未談及利息;原告表示以上種種情況的產(chǎn)生完全是因為其公司實際控制人朱某某出面,要求原告出借給被告500萬元,故原告沒有任何異議的直接轉(zhuǎn)賬給吳某某,借條也是一年后通過朱某某要求被告補寫的;被告表述因其與朱某某合謀操縱抬高宏達新材的股價,故朱某某支付了500萬元保證金給被告,500萬元轉(zhuǎn)入的也是兩人共同認識的吳某某的賬戶,之所以在一年后補寫借條是因為兩人操縱股價的行為正被證監(jiān)會調(diào)查,故應朱某某的要求補寫了本案的借條,以逃避政府的調(diào)查;其次,原告表述該500萬元系自有資金,在法官明確詢問是其自有資金還是他人轉(zhuǎn)入其賬戶資金時,原告仍堅稱是自有資金;后經(jīng)法官調(diào)查后原告的解釋是該款雖是向第三人吉林桂所借,但借到手的錢就是他本人自有的資金,所以原告堅持是其理解上的偏差;被告則自始至終認為該款根本不是原告所有,是案外人朱某某讓原告出面,款項系朱某某實際控制的資金;再次,對本案500萬元借款的最終來源,原告在第二次庭審時表述“在2015年6月23日當天,朱某某找到原告稱有朋友要急用錢,要借款且當天就要,原告拿了卡用自己公司的POS機刷卡給了吳某某”,在第三次庭審時,第三人吉林桂則表示原告在2015年6月23日之前的一兩天,向其借款500萬元,且原告表示借款時間不長,系無息出借。而原告在第三次庭審時則直接拒絕法官提問,表示其一概不記得如何與吉林桂之間商談借款,以及朱某某如何讓其出借款項給被告的情形,被告則三次庭審中均表示500萬元的款項應來源于朱某某,與原告無關。本院認為,通過以上原、被告及第三人的陳述,可以認定原告刻意的掩飾500萬元款項的來源。而原告之所以要掩飾500萬元的來源,本院認為,無論本案原告、第三人或所稱的戴永琴或田月仙,實際都與朱某某作為實際控制人的公司有切身的利益,明珠公司、宏達新材的實際控制人均是朱某某。故在原、被告完全不相識的情況下,朱某某一手安排其實際控制的明珠公司轉(zhuǎn)出資金500萬元,再通過吉林桂、原告之手轉(zhuǎn)至吳某某賬戶,同時原告作為宏達新材公司的董秘,亦清楚朱某某與被告之間合謀操縱宏達新材股價的事實,故原告在訴訟中始終掩飾本案所涉款項的來源。原告在庭審時甚至說他對借款事實記不清楚,只有朱某某才能陳述清楚的言辭。故本院認定不僅原告所陳述的該500萬元系其自有資金不屬實,且原告陳述500萬元來源于向吉林桂所借的款項亦不屬實。本院認為實際的資金流轉(zhuǎn)關系發(fā)生于朱某某或朱某某控制的公司與被告之間,原告認為其與被告之間產(chǎn)生借貸的意思表示,但其提供的借條不僅存在諸多不合常理之處,且原告不僅未能進行誠實的陳述、給予合理的解釋,而且一味的說謊以掩飾資金的來源,本院結(jié)合被告庭審所述及生效的刑事判決,本院認為,原、被告之間并不存在借款的合意,雙方補寫借條的行為顯然是為了掩蓋被告與朱某某之間的不法行為,故本院認為原告訴請的民間借貸合同關系因不存在雙方借貸的合意而不成立,原告的訴訟請求本院依法不予支持。
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何某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50,946.20元,由原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立案庭)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殷??健
書記員:薛美芳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