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反訴被告):何某某,女,出生于1952年1月12日,漢族,居民,住湖北省竹山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柏清(何某某親戚),男,出生于1965年9月27日,漢族,居民,住湖北省竹山縣。
被告:竹山縣麻某某鎮(zhèn)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XX,鎮(zhèn)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范菊香,湖北文潤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竹山縣麻某某鎮(zhèn)總兵安村村民委員會。
法定代表人:羅勇,村主任。
委托訴訟代理人:肖同林,村書記。
委托訴訟代理人:羅述麒,竹山縣官渡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被告(反訴原告):劉紅忠,男,出生于1963年11月40日,漢族,居民,住湖北省竹山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彭雪峰,湖北延興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何某某與被告竹山縣麻某某鎮(zhèn)人民政府(以下簡稱麻某某鎮(zhèn)政府)、被告竹山縣麻某某鎮(zhèn)總兵安村村民委員會(以下簡稱總兵安村委會),被告劉紅忠排除妨害、賠償損失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3月27日立案后,被告劉紅忠于2018年4月20日提出反訴,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8年4月24日公開開庭合并進行了審理。原告何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陳柏清,被告麻某某鎮(zhèn)政府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范菊香,被告總兵安村委會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肖同林、羅述麒,被告劉紅忠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彭雪峰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何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以上三被告停止對原告住房侵害,排除防礙,消除危險,并賠償損失5萬元。事實與理由:我與劉紅忠、喻允銀系鄰居關系,因喻允銀是精準扶貧戶,已由地方政府補助另行建了新房屋并于2016年10月搬走。喻允銀搬走后,按照規(guī)定其老房屋應該由麻某某鎮(zhèn)政府、總兵安村委會拆除。2016年12月,被告總兵安村委會根據(jù)麻某某鎮(zhèn)政府的統(tǒng)一要求,按排村民王偉父子拆除了喻允銀老房屋天皮即房屋蓋瓦和椽木檁條,但未拆除房屋的墻體。被告劉紅忠土改所分的老房屋與我的房屋廚房墻體緊挨著。2017年8-9月份,我村所在地長期下雨,因其二人房屋墻體長期受雨水浸泡,導致劉紅忠的緊挨我房屋的部分老房屋垮塌,喻允銀被拆除房屋的墻體也垮塌,并直接砸向我的房屋,二人垮塌房屋的大量泥土和廢瓦木料全部堆積在我房屋的后面和側(cè)面,堵塞了我房屋的排水通道,水無法排出,致使我房屋與與二人房屋之間形成了堰塞湖,導致我房屋基礎出現(xiàn)不同程度沉降,房屋遭受嚴重破壞,現(xiàn)已成危房,經(jīng)我與三被告多次交涉,三被告置若罔聞,為此依照相關法律規(guī)定具狀起訴,以維護我的合法權益。
被告麻某某政府辯稱:原告與劉紅忠兩家房屋墻體相連,基本無間距,兩家房屋之間無排水通道,無法正常排水,劉紅忠房屋墻體受雨水浸泡而倒塌,這一損害后果是與原告自身建房未留排水通道有關。我鎮(zhèn)安排總兵安村委會拆除精準扶貧戶喻允銀房屋的蓋瓦和椽木檁條,但未拆除房屋的墻體屬實,但喻允銀的房屋在原告房屋右側(cè),且距原告房屋有較寬距離,拆除后的泥土并未推堆放在排水通道上,不存在影響原告房屋排水問題,對原告房屋并未造成任何影響,故在本案中,麻某某政府對原告無任何侵權行為,不應承擔任何責任。
被告總兵安村委會辯稱:原告與劉紅忠兩家房屋墻體相連,2015年原告拆舊建新房屋時與劉紅忠房屋墻體基本無間距,原告也未預留排水通道,無法正常排水,2017年8-9月份,天氣下連陰雨,劉紅忠房屋墻體受雨水浸泡而倒塌,這與被告總兵安村委會無任何關系。原告的房屋到現(xiàn)在也沒有發(fā)現(xiàn)有裂縫和屋基沉降的情況,原告主張的5萬元損失賠償?shù)恼埱鬅o任何事實依據(jù),故請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被告劉紅忠辯稱:我與何某某的房屋系上世紀土改時由集體組織分得,與另一戶喻允銀(現(xiàn)已遷走)共用一塊場地(我家房屋倒塌即面向此場地)。我于2001年離開此地定居十堰市城區(qū),父母于十堰、竹山兩地居住至2015年。近三年來,老家房屋無人居住,2015年至2016年間,何某某在其原有地基上拆舊建新房,并在我們?nèi)龖艄灿脠龅卦浇绱罱ㄒ缓笤?,其后院?cè)墻緊靠我家老房屋墻體,屋檐被侵占,又沒有預留排水溝,導致我老房屋檐滴水無法排走,2017年9-10月份,因連續(xù)陰雨天氣,導致我老房屋墻體被水浸泡而倒塌,是因何某某在共用場地違法構筑建筑物所致,請求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并承擔相應的責任。
反訴原告劉紅忠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反訴被告何某某拆除侵害劉紅忠相鄰權的建筑物廚房,恢復劉紅忠倒塌房屋現(xiàn)狀,并排除妨礙、消除危險。
反訴被告何某某辯稱:我家房屋與劉紅忠房屋之間本來有一個道子,這個道子我可以不要,我家房屋后面緊挨劉紅忠房屋那個棚子是2015年我建新房屋時同時建的廚房,是一起包給包工頭建筑的,當時是經(jīng)過政府合法審批并取得合法手續(xù)的,劉紅忠對我的反訴我不認可,請求駁回其反訴請求。
何某某和劉紅忠為支持其訴訟主張,向本院提交了其房屋土地使用權證及部分現(xiàn)狀照片等證據(jù),當事人對以上證據(jù)的真實性均不持異議。
經(jīng)審理查明:何某某、劉紅忠、喻允銀均系麻某某鎮(zhèn)總兵安村二組居民,鄰居關系,此前三家房屋為土改時由集體組織分配的房屋,且三家共用一個四合院,有部分房屋需共用墻體。何某某房屋位于劉紅忠房屋前面(南邊),有一面墻與劉紅忠房屋共用,喻允銀房屋位于何某某房屋右側(cè)(西邊),有部分墻體與劉紅忠房屋共用。何某某房屋原土地使用證登記的權利人為其丈夫喻成香(已去世)。2015年9月,因其房屋老化漏水,何某某以其兒子喻剛名義申請拆除舊房屋蓋新房屋,在喻剛與其鄰居喻允銀、劉大健(劉紅忠父親)簽訂協(xié)議并經(jīng)土地管理部門批準后,由喻剛籌資,由何某某負責管理將舊房重建為二層樓房,并在房屋右側(cè)與劉紅忠共墻位置建了約20平方的廚房,但原與劉紅忠的共墻并未拆除,仍由劉紅忠使用。2016年1月25日,竹山縣國土資源局為喻剛頒發(fā)了竹山縣集用(2016)第10314007號土地使用證,核定房屋土地使用面積為146.5平方米,并有宗地圖。本院組織各方當事人和相關人員到現(xiàn)場對該房屋占用的土地面積結合宗地圖進行了實地測量,實際面積和位置與土地使用證和宗地圖基本相符。
因喻允銀是精準扶貧戶,由地方政府補助另行在安置點建了新房屋并于2016年10月搬走。喻允銀搬走后,按照規(guī)定其老房屋應該由麻某某鎮(zhèn)政府、總兵安村委會拆除。2016年農(nóng)歷11月,被告總兵安村委會根據(jù)麻某某鎮(zhèn)政府的統(tǒng)一要求,按排村民王偉父子拆除了喻允銀老房屋天皮即房屋蓋瓦和椽木檁條,但未拆除房屋的墻體。2017年9-10月份,因連續(xù)陰雨天氣,喻允銀老房屋墻體和劉紅忠原與何某某的共用的墻體被水浸泡,導致劉紅忠緊挨原告何某某房屋的部分老房屋(約40平方米)和喻允銀未被拆除的部分墻體垮塌,劉紅忠垮塌后的泥土和廢瓦木料全部堆積在何某某房屋墻體附近,喻允銀垮塌房屋的大量泥土堆積在何某某房屋墻體附近,影響了何某某房屋的排水,對原告何某某房屋造成安全危險。
本院認為,劉紅忠土改分配的老房屋長期無人居住管理,因連續(xù)陰雨天氣,老房屋墻體被水浸泡垮塌,垮塌后的泥土和廢瓦木料全部堆積在何某某房屋墻體附近,影響了何某某房屋的排水,對何某某房屋造成安全危險的事實存在,劉紅忠作為房屋的所有人和管理人,應承擔相應民事責任,何某某請求劉紅忠清除垮塌后的泥土和廢瓦木料,消除危險,本院應予支持;但何某某請求賠償損失5萬元無事實依據(jù),其庭審中表示對該請求不主張,本院予以準許。麻某某鎮(zhèn)政府、總兵安村委會在拆除喻允銀部分房屋后未將泥土及時清除,大量泥土堆積在何某某房屋墻體附近,對何某某房屋的排水存在一定程度的影響,原告何某某請求麻某某鎮(zhèn)政府、總兵安村委會清除堆積在何某某房屋墻體附近泥土并消除危險,本院應予支持。反訴原告劉紅忠請求拆除何某某建筑的緊挨其房屋的廚房等建筑物,因何某某建筑的該廚房等建筑物系經(jīng)相關部門審批后與其主體房屋一同建筑的,未超出審批面積,且建筑時與其父親劉大健簽訂有相鄰協(xié)議,故反訴原告劉紅忠的此請求,本院不予支持。劉紅忠請求何某某對倒塌的約40平方米房屋恢復原告,消除危險,因劉紅忠房屋的倒塌,系因其房屋過于老舊,又長年無人居住管理,加上連續(xù)陰雨天氣雨水浸泡所致,并非何某某直接侵權所致,故對該請求本院也不予支持。何某某居住的房屋土地使用證現(xiàn)登記的權利人雖系其兒子喻剛,但該房屋原土地使用證上登記的權利人是其丈夫喻承香,房屋拆舊建新后,該房屋應為其家庭共同財產(chǎn),故何某某居作為權利人主張權利并無不當。
縱上,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條,第六條第一款、第十五條第一款第一、二、三項,第二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由被告劉紅忠于本判決生效后三日內(nèi)清除其竹山縣麻某某鎮(zhèn)總兵安村二組老房屋垮塌后堆積的泥土和廢瓦木料,并消除危險。
二、被告竹山縣麻某某鎮(zhèn)人民政府、竹山縣麻某某鎮(zhèn)總兵安村村民委員會于本判決生效后三日內(nèi)清除喻允銀麻某某鎮(zhèn)總兵安村二組老房屋墻體垮塌后堆積的泥土并消除危險。
三、駁回反訴原告劉紅忠的訴訟請求。
四、駁回原告何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本案本訴受理費1050元,由被告竹山縣麻某某鎮(zhèn)人民政府、竹山縣麻某某鎮(zhèn)總兵安村村民委員會負擔550元,由劉紅忠負擔200元,由原告何某某負擔400元;反訴案件受理費100元,由劉紅忠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十堰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王康東
審判員 高發(fā)清
審判員 章勝軍
書記員: 張白泉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