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何某1,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榆次區(qū)村民,住本村。委托代理人程建華,山西豐匯律師事務所律師。委托代理人高恬恬,山西豐匯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何某2,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榆次區(qū)居民,住榆次區(qū)。被告何某3,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晉中開發(fā)區(qū)村民,住本村。被告何某4,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榆次區(qū)居民,住榆次區(qū)。被告何某5,男,1973年農歷4月11出生,漢族,晉中市開發(fā)區(qū)村民,住本村。
原告何某1訴稱,其與被告何某2、何某3、何某4、何某5系兄弟姐妹關系,其父何巨金于2001年、其母劉二妮于2012年去世后,在榆次區(qū)××鎮(zhèn)××村留有三處院落(宅基地使用證編號分別為:1306030、1306172、1306401)。其中編號1306401宅基地內有正房七間,其中的六間房屋是原告出資與被繼承人共同建造的。因其是家中長子,且已成家,當時開辦有石料廠,在建造該房屋時出資出力較多,應享有較多的份額。現(xiàn)因遺產分割問題,原被告之間產生較大分歧,經多次協(xié)商未果,故原告訴至本院,要求:1、依法分割被繼承人何巨金、劉二妮的遺產;2、依法判令原告對編號1306401宅基地上的六間房享有較多的遺產份額;3、判令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被告何某2辯稱,訴爭的房屋大概是在1983年后蓋的,磚是被告何某3賒回來的,根基是原告砌的,房子是其工程隊蓋的,應享有繼承權,不同意原告分割遺產。被告何某3辯稱,訴爭院落的房屋是其拉的轉,原告當時并未開石料廠。不同意原告分割遺產。被告何某4辯稱,該放棄繼承權。被告何某5辯稱,該訴爭院落是被告何某3與其用另一處院落的兩眼窯洞通過置換原告油坊的材料而來的,以何巨金的名義批的宅基地,但不屬于老人的遺產。在建房過程中,原告并未出力。老人也未曾留下遺囑。經審理查明,何巨金與妻子劉二妮婚后生有5個孩子,長子何某1、次子何某3、幼子何某5、大女何某2、二女何某4。何巨金、劉二妮分別于2001年、2012年死亡,遺留的財產主要是位于榆次區(qū)××鎮(zhèn)××村的三處院落,其中編號為1306030、1306172的兩處院落常年無人居住,已不具備居住條件。編號為1306401院內原有正房6間。1986年原榆次市人民政府向何巨金發(fā)放了編號為1306401的宅基地使用證,該證載明戶主為何巨金,全家人口5人,建房時間1982年,宅基地面積532.5平方米、長25米、寬21.3米,房屋結構磚木、層次平房、間數(shù)6。該院落內后加蓋一間正房。該院落四至范圍為東至地、西至張三會、南至道、北至道。此后,兄弟三人在該院落內共同建造了東正房一間。何巨金、劉二妮生前均未立遺囑。本案當事人均未主張分割其中編號為1306030、1306172的兩處院落。庭審中,當事人各執(zhí)己見調解不成為本案事實。本院所確認的上述事實,有原告提供的當事人的身份證明、李坊村委會證明、編號為1306030、1306172的《宅基地使用證》、編號為1306401的《土地登記申請書》等相關證明材料在案為憑,已經雙方當事人當庭質證和本院審查,可以采信。
原告何某1與被告何某2、何某3、何某4、何某5繼承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何某1及其委托代理人程建華,被告何某2、何某3、何某4、何某5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公民的房屋等。何巨金與劉二妮婚后在李坊村編號為1306401的宅基地使用證所確定院落內的房屋即為個人財產。二老去世后,未留有遺囑,依照法律規(guī)定,遺產應當按照法定繼承處理。屬于遺產的部分由二老的法定繼承人分別繼承。被繼承人何巨金、劉二妮死亡后,應當首先確定繼承人的范圍,原告何某1以及被告何某2、何某3、何某4、何某5系被繼承人的子女,均屬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應享有相應的繼承權。繼承權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繼承開始后,繼承人何某4表示放棄繼承。是對自己權利的處分,本院依法予以準許。遺產的分割應當有利于生產和生活需要,不損害遺產的效用。不宜分割的遺產,可以采取折價、適當補償或者共有等方法處理。本案中訟爭院落內原有正房6間應當確定為遺產,后加蓋的東正房一間為何某1、何某3、何某5兄弟3人的共同財產。綜合考慮本案的實際情況,兄弟三人各分得兩間正房,兄弟三人共有的東正房一間適當補償給何某2所有。本案當事人均未主張分割編號為1306030、1306172的兩處院落房屋,本案中不作處理。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第五條、第十條、第十三條、第二十九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位于榆次區(qū)什貼鎮(zhèn)李坊村(《宅基地使用證》編號為第1306401號)院落內正房7間由西向東排序,西2間歸原告何某1所有;中間2間歸被告何某3所有;東鄰2間歸被告何某5所有;東正房1間歸被告何某2所有。院門院落兄弟姐妹四人共同使用。二、駁回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一審案件受理費100元,由原告負擔25元、被告何某2、何某3、何某5各負擔25元。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山西省晉中市中級人民法院。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