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何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文安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楊杰、鄒一碩,河北恒威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何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天津市河北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趙振華,河北張克鋒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廊坊市昱昌基業(yè)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住所地:廊坊市安次區(qū)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安穩(wěn)道2號華昱駿景財富大廈1號樓1606室,信用代碼:91131002MA0935K37A。
法定代表人:董學林。
委托訴訟代理人:梁冰、崔雅莉,河北辯達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何某訴被告何某、第三人廊坊市昱昌基業(yè)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債權人撤銷權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7月4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何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楊杰、鄒一碩,被告何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趙振華,第三人廊坊市昱昌基業(yè)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梁冰、崔雅莉均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何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要求確認被告與第三人簽訂的《補償協(xié)議》無效;2、要求被告承擔本案的訴訟費。事實和理由:何某2于2012年2月19日死亡,何某2生前未婚無子女,原告系何某2的叔伯侄子,何某2的兄弟姐妹均早就宜居天津,經(jīng)過家族商議何某2隨原告生活,并且當初在何某2申請宅基地時墊樁基也是原告與父親何憲符一同墊的,后何某在贍養(yǎng)何某2時也就房屋多次做過修繕興建,原告就一直贍養(yǎng)何某2至去世。在何某2去世后,何某2的姐姐何某卻突然到線莊村要求繼承何某2的遺產(chǎn),并且隱瞞何某系合法繼承人的事實,欺騙鄉(xiāng)政府、開發(fā)商,與第三方簽訂了關于署名為何某2的宅基地以及地上房屋拆遷補償?shù)膮f(xié)議,企圖侵占本應屬于原告的權益,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權益,故原告提起訴訟。
被告何某辯稱,1、何某與第三人簽訂的補償協(xié)議合法有效;2、何某不是何某2的法定繼承人,也從未有家族商議何某2隨原告生活一事,何某2也從未隨原告生活,原告對何某2沒有進行過贍養(yǎng),依法不能繼承何某2的遺產(chǎn)。
第三人廊坊市昱昌基業(yè)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辯稱,1、原告主張的訴求并不屬于債權人撤銷權糾紛;2、何某2去世時無父母,未婚無子女,其法定繼承人只有姐姐何某,何某提供了文安縣大柳河鎮(zhèn)線莊村村民委員會出具的兩份證明,證實何某2無第一順序繼承人,第二順序繼承人僅有被告何某;3、何某出具《承諾書》,承諾何某2去世時唯一在世的直系親屬只有何某,其有權繼承何某2名下的財產(chǎn),并提供了宅基地使用證、何某2的死亡證明,被告與第三人簽訂的拆遷補償協(xié)議程序合法;4、原告與被告之間不存在法定或者約定的繼承、遺贈等關系,其主張無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應駁回原告的起訴。
根據(jù)原、被告的訴辯,本案的爭議焦點為:被告與第三人簽訂的《線莊村改造項目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協(xié)議》是否有效,原告是否享有撤銷權?
針對爭議焦點原告向法庭提供如下證據(jù):
證據(jù)1,《線莊村改造項目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協(xié)議》一份,證明政府對原、被告之間的爭議是明知的,所以一直沒有將錢款給付被告;
證據(jù)2,2017年2月13日線莊村委會出具的證明一份,證明涉案房屋以及所占宅基地當時是原告以及原告的父親共同墊造和修建的,并且原告系何某2生前的贍養(yǎng)人,何某2隨原告生活;
證據(jù)3,線莊村村民李法海等29人簽字捺印出具的聯(lián)名信,上面均留有證人的聯(lián)系方式,證實何某2生前的房子和宅基地是原告及原告的父親墊的;
證據(jù)4,涉案房屋的四鄰出具的證明一份,證實涉案房屋的宅基地系原告的父親墊的,住房也是原告的父親及原告出資建造的;
證據(jù)5,何某1出具的證明一份,證明涉案房屋是何某組織人蓋的,土地是原告及其父親墊的,雖然寫的是何某2的名子,但原告系房產(chǎn)的權利人;
證據(jù)6,證人李某1出庭作證,證實何某2出生七天之后,媽媽死亡,證人的奶奶將何某2養(yǎng)大至23歲,將何某2送到天津找他的哥哥們,結果誰也不認,后將其帶回,又過了幾年何憲符把何某2帶到了線莊村,并給何某2蓋了房子,何某2的姐姐把房產(chǎn)證拿走了,是何憲符要的地蓋的房,當時證人正在上學;
證據(jù)7,證人王某出庭作證,證實何憲符的宅基地是和證人一起墊的,老房子是證人幫著蓋的,蓋完之后何憲符兩口子在那居住,住了幾年何某2就去住了,何憲符兩口子就搬去他父親那里住,何某2自己在那住,房子就留給何某2??;
證據(jù)8,證人李某2出庭作證,證實何某2蓋房時的窗戶門都是證人和父親做的,是何憲符找的證人,證人不認識何某2,只認識何憲符;
證據(jù)9,證人何某1出庭作證,證實證人是干蓋房班的,2015年何某雇證人給他換了三間房的頂子,還拆了一間門樓,另蓋的三間南房;
證據(jù)10,證人李某3出庭作證,證實何某2從出生后幾天就沒有媽媽了,就找西碼頭的奶娘養(yǎng)著,后來他們一家子都搬到天津去了,線莊村土改何某2一直沒回來,前幾年證人與何某2的叔伯哥何憲符在一起,何憲符說何某2想著回來,還說何某2去不了天津,沒有說什么原因,何憲符說其要了一塊地方,何某2回來先和何憲符父母住,等房子蓋好了何某2就搬去蓋好的房子里住了;
證據(jù)11,證人李同利出庭作證,證實何某在2015年蓋的南房,用西碼頭的蓋房班蓋的,正房房頂重新?lián)Q的瓦。
被告何某對原告提供的證據(jù)發(fā)表質證意見為:對證據(jù)1的真實性沒有異議,該證據(jù)證明第三人及村委會認可何某系何某2的合法繼承人,第三人與何某簽訂的安置補償協(xié)議合法有效,不存在任何無效的事由;對證據(jù)2,該證據(jù)上沒有村委會負責人的簽字,其證明的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何某對何某2并沒有盡任何贍養(yǎng)義務,當初墊宅基地時,何某年齡尚小,不可能對何某2蓋房進行出資;對證據(jù)3、4、5,不認可其真實性和合法性,證人在一份證明上簽字,不符合證據(jù)的形式要件,有串供可能,且證人沒有出庭接受質詢,無法確認簽名是否系本人所簽,而且證明內容與事實不符,何某2的房子及宅基地均是何某2、被告以及其親屬出資建造的;對證據(jù)6、7、8、9、10、11,證人證言已經(jīng)超過了舉證期限,不應該作為認定本案事實的依據(jù),證言互相矛盾,對蓋房的時間陳述都不一致,對蓋房的出資也都不知道,證人對何某何時去霸州居住都說記不清,卻對四十年前的事有所記憶,不符合常理,證人證言均不具有合法性、關聯(lián)性。
第三人廊坊市昱昌基業(yè)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對原告提供的證據(jù)發(fā)表質證意見為:對證據(jù)1沒有異議,對證據(jù)2、3、4、5的質證意見同被告的質證意見;對證據(jù)6、7、8、9、10、11,證人證言均不能證實原告何某是本案標的物的合法繼承人。
被告何某針對爭議焦點提供如下證據(jù):
證據(jù)1,2016年6月13日線莊村村民委員會出具的證明一份,證明何某與何某2系親姐弟關系,何某系何某2的唯一合法繼承人;
證據(jù)2,2016年6月13日線莊村村民委員會出具的證明一份,證明何某2未婚,沒有子女;
證據(jù)3,何某2生前住院病歷、費用清單各一份,其中病歷中聯(lián)系人系佟素蘭,即何某2的侄媳婦,證明何某2生病期間系何某等親屬為其治療并進行照顧;
證據(jù)4,文安縣大柳河民政事業(yè)服務中心出具的證明一份,證明何某2于2006年至2012年期間在大柳河事業(yè)服務中心居住,何某沒有對其進行過任何照顧;
證據(jù)5,何玉壽出具的證明一份;
證據(jù)6,何玉壽的視頻資料一份,證據(jù)5、6共同證實何某2在文安縣大柳河民政事業(yè)服務中心居住期間,只有被告何某經(jīng)常去看望照顧;
證據(jù)7,天津市河北區(qū)人民政府建昌街道辦事處及戈兆源等出具的證明兩份,證明自1986年至2006年期間,被告何某經(jīng)常將何某2接至何某處居住,并進行照顧;
證據(jù)8,何敏星出庭作證,證明何某2生前由何某和一些親屬共同贍養(yǎng),何某對何某2沒有贍養(yǎng),何某2得病住院四十多天,是證人及親屬將何某2接到天津,由何某拿錢住院治療,后期康復也是由何某及其他親屬拿的錢,何某一分錢也沒有出,一天也沒有在醫(yī)院守護;何某2后世料理都是由天津北京的親友出的錢,何某沒有出錢,證人買的壽衣,并撿的骨質;何某2日常衣食住行、家電等都是天津北京的親屬購買的;何某2住的房子80年代第一次是由在天津的哥嫂出資蓋的,到了危房的時候,是何某集資給翻蓋的,錢是何某和北京的親屬出,何某沒有出資;
證據(jù)9,證人何某3出庭作證,證明何某2從1982年至2000年均在原籍,2002年房屋翻蓋是由天津的兄姐出資建造的,2002年房屋翻蓋是由何某牽頭,侄男侄女共同出資建造的,由北京外甥女住線莊幾個月操持蓋好的,1993年何某2和證人一起做了幾年生意,何某2又跟著證人去板廠燒鍋爐,這些年何某2一直沒有在老家,證人1981年在線莊養(yǎng)雞,那時候何某2的房子已經(jīng)蓋好了,水電是證人花某給安裝的,2006年何某2生病在天津住院是由何某安排照顧的,2012年何某2病故也是由何某牽頭出資料理的后事;
證據(jù)10,證人李某4出庭作證,證明1990年證人休班在家,經(jīng)??匆姾文?在何某處居住,具體居住多久不清楚,但是總看見何某2。
原告對被告提供的證據(jù)發(fā)表質證意見為:對證據(jù)1的真實性沒有異議,對何某與何某2是姐弟關系沒有意見,但是不能證明何某是唯一繼承人,也不能證明何某對涉案財產(chǎn)有繼承權;對證據(jù)2沒有意見;對證據(jù)3,對住院事實沒有異議;對證據(jù)4何某2生前在養(yǎng)老院辦理過入院手續(xù),但實際沒有居住這么久,在其居住期間原告也經(jīng)常去看望何某2;對證據(jù)5、6,認為不具有真實生、合法性;對證據(jù)7,不具有真實性,這些人的身份無法核實,也沒有聯(lián)系方式,即使有這些證人,他們也不是何某2的同村居住人,即使有何某將何某2接到天津居住,也不能對抗何某在何某2生前對其進行了贍養(yǎng)的事實;對證據(jù)8、9、10,三個證人中前兩個證人均系被告親侄子,并且也是涉案財產(chǎn)的轉繼承人,與本案有利害關系,其證言不能作為本案的事實依據(jù),第三個證人的證言不具有真實性,即使何某2生前曾去過何某家,也不能以此事否認何某盡了贍養(yǎng)義務,也不能以此來證明何某有集體土地使用權的繼承資格。
第三人對被告提供的證據(jù)發(fā)表質證意見為:對被告提供的證據(jù)均沒有異議。
針對爭議焦點第三人提供證據(jù)如下:
證據(jù)1,廊坊市昱昌基業(yè)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營業(yè)執(zhí)照復印件、法定代表人任職證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證復印件各一份,證明第三人的基本信息;
證據(jù)2,被告的身份證復印件、戶籍信息、被繼承人死亡證明、線莊村委會出具的證明、宅基地使用證,證明被繼承人何某2未婚,無配偶子女,無第一順序繼承人,僅有第二順序繼承人即本案被告,涉案的宅基地使用證原件由被告何某保管,用以證明第三人與何某簽訂的拆遷補償協(xié)議程序合法,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
證據(jù)3,承諾書一份,證明第三人核實被告提供的各種證據(jù)后,作為善意第三人不應在本案中承擔任何責任;
證據(jù)4,拆遷安置補償協(xié)議、房屋拆除登記表,證明第三人與何某按照程序簽訂了拆遷安置補償協(xié)議,與本案原告不存在任何法定義務;
證據(jù)5,視頻資料一份,證明測量情況,不存在脅迫。
原告對第三人提供的證據(jù)發(fā)表質證意見為:對證據(jù)1、2,沒有異議;對證據(jù)3,承諾書即使是何某書寫,也不能證實第三人的舉證目的,其行為是在隱瞞原告系繼承人的事實;對證據(jù)4、5,對登記表和協(xié)議原告認為雖然是第三人與被告所簽,但是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權益,該協(xié)議是不合法的,協(xié)議第二條第三款上記載面積是145平方米,明顯指的是集體土地使用證上記載的土地面積,也就是說本案涉及的拆遷補償協(xié)議所換取的價值是用集體土地來交換的,也就是必須是有權利獲得集體土地使用權的人才有權利簽訂補償協(xié)議,而何某不是線莊村村民,所以何某繼承該土地使用權是一種違法行為,違反了國家強制性規(guī)定,所以被告與第三人簽訂的協(xié)議無效。
被告對第三人提供的證據(jù)發(fā)表質證意見為:均無異議。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何某2系文安縣大柳河鎮(zhèn)線莊村村民,于2012年2月19日死亡,其生前在該村享有一宗土地的使用權,證號為文集建(95)字第250013號,該宗土地上建有房屋。何某2未婚無子女,與何某系親姐弟關系。2018年1月29日被告何某(乙方)與第三人廊坊市昱昌基業(yè)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甲方)就何某2所有的文集建(95)字第250013號土地拆遷問題簽訂了《線莊村改造項目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協(xié)議》,約定乙方放棄產(chǎn)權置換,要求甲方以貨幣形式補償,實測面積為145平方米,每平方米補償3000元,共計補償435000元。另查明,原告何某系何某2的叔伯侄子,于2000年搬至霸州居住。何某2于2006年至2012年在文安縣大柳河民政事業(yè)服務中心生活。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原告主張文集建(95)字第250013號土地及地上房屋系其與父親何憲符所建造,原告對何某2盡了贍養(yǎng)義務,原告對涉案標的享有繼承權,被告與第三人簽訂的協(xié)議侵犯了其合法權益,要求確認協(xié)議無效,針對上述主張原告雖提供了部分書證及證人證言,但這些證據(jù)均不能對抗《建設用地使用證》上記載的內容,不能達到原告的舉證目的,且原告何某亦不是何某2的法定繼承人,故對原告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
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何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00元減半收取50元,由原告何某負擔(此款原告已預交)。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供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田海霞
書記員: 楊潔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