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任青松,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京山縣人,汽車司機,住京山縣,
委托代理人:賈孔林,湖北惠山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楊進,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京山縣人,工程項目經(jīng)理,住京山縣新市鎮(zhèn)文峰村曹家沖新村,公民身份號碼xxxx。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熊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京山縣人,工程項目經(jīng)理,住京山縣,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王勇,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京山縣人,工程項目經(jīng)理,住京山縣,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薛繼文,男,1966年10月11日,漢族,湖北省京山縣人,工程項目經(jīng)理,住京山縣,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王國良,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京山縣人,工程項目經(jīng)理,住京山縣,
上述五被上訴人的委托代理人:楊威,湖北子彥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任青松因與被上訴人楊進、熊某某、王勇、薛繼文、王國良(以下簡稱楊進等五人)追償權糾紛一案,不服湖北省京山縣人民法院(2016)鄂0821民初473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6年7月14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6年8月17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任青松及其委托代理人賈孔林,被上訴人楊進等五人的委托代理人楊威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審原告楊進等五人一審中訴稱,楊進等五人組成合伙體承包“公園壹號”房地產(chǎn)項目部分工程,任青松受雇于楊進等五人,利用車輛到該工地上拖土,王某也受雇于楊進等五人,負責拖土車輛運送的土方量統(tǒng)計。2010年6月28日,任青松在工地拖土倒車時未注意觀察,速度過快,將王某撞傷,致其髖骨骨折等多處損傷,且后期發(fā)生右股骨頭壞死。王某對作為雇主的楊進等五人提起訴訟,經(jīng)京山縣人民法院和荊門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確認王某經(jīng)濟損失共計274552.33元,判令楊進等五人承擔70%的賠償責任。楊進等五人認為王某受傷系因任青松的嚴重過錯導致,楊進等五人作為雇主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有過錯的雇員追償,故楊進等五人訴至原審法院,請求判令:任青松賠償楊進等五人經(jīng)濟損失192186.60元,并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任青松一審中答辯稱,楊進等五人的訴訟請求沒有法律依據(jù)。王某起訴楊進等五人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一案,經(jīng)荊門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楊進等五人承擔王某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所適用的法律依據(jù)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以下簡稱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楊進等五人承擔的是與其過錯程度相適應的賠償責任,本案中楊進等五人是接受勞務方,任青松是提供勞務方,按此規(guī)定即便作為提供勞務者的任青松造成他人損失的,也應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而該法律條款并未規(guī)定接受勞務的一方享有追償權,這與雇主無任何過錯,而基于雇員的故意或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追償權是不同的。本案任青松是在正常為楊進等五人提供勞務中出現(xiàn)的致人損害,因為勞動現(xiàn)場的特殊情況迫使任青松必須倒車才能進入現(xiàn)場拖土,而受害人所處位置是倒車盲區(qū),而盲區(qū)的指揮和控制只能由楊進等五人來安排,正是由于其疏于管理,才使損害后果發(fā)生,因此本案是楊進等五人基于過錯在向雇員承擔責任后再向同樣作為雇員的任青松追償,明顯與法律規(guī)定相悖,請求人民法院駁回楊進等五人的訴訟請求。
原判認定,2010年6月初,受害人王某和任青松均受雇于楊進等五人,到楊進等五人合伙承包的位于京山縣××市鎮(zhèn)××市大道文峰公園對面“公園壹號”房地產(chǎn)項目土地平整工地上工作,王某負責指揮拖土車輛倒土和運送土方車次的統(tǒng)計,任青松駕駛其所有的無牌車輛在工地上拖土。2010年6月28日上午9時許,王某看見挖土機師傅把土地挖深了,便找挖土機司機交涉,這時,任青松向挖土機處倒車,將站在挖機旁的王某碰倒,致王某雙側(cè)髖骨骨折,右股骨骨頸、髖臼骨折,左髖骨骨折等多處受傷。王某受傷后于2014年5月向原審法院起訴,要求本案楊進等五人共同賠償其經(jīng)濟損失,經(jīng)原審法院一審及湖北省荊門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認定王某因受傷造成經(jīng)濟損失274552.33元,由楊進等五人承擔70%的賠償責任,王某受傷后,任青松已支付38047.01元,楊進等五人已支付20000元,人民法院判令楊進等五人還賠償王某經(jīng)濟損失134139.59元(274552.33元×70%-38047.01元-200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3000元,兩項共計137139.62元?,F(xiàn)楊進等五人已履行法院判決后,以任青松存在重大過錯為由訴至原審法院,要求任青松賠償經(jīng)濟損失192186.60元。
原判認為,受害人王某和任青松均受雇于楊進等五人,為其提供勞務,與楊進等五人均形成了勞務關系,王某在從事勞務活動中受傷,有權要求作為接受勞務的楊進等五人對其經(jīng)濟損失進行賠償,但王某的受傷,是為楊進等五人提供勞務的任青松所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九條規(guī)定,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雇主承擔連帶責任,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如果任青松是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王某受傷,楊進等五人賠償王某損失后,可以向任青松追償。任青松作為車輛駕駛員,應按照操作規(guī)范安全駕駛車輛,其在駕駛無牌車輛倒車時未察明車后情況,將站在車后的王某撞倒致傷,對事故的發(fā)生具有重大過失,故楊進等五人承擔賠償責任后,依法可向任青松追償。楊進等五人疏于管理,對車輛裝土未指派人員監(jiān)管,對導致王某受傷存在過錯,對事故造成的損失也應承擔一定的責任。根據(jù)過錯責任原則,原審法院酌定楊進等五人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任青松追償賠償數(shù)額的50%。
任青松辯稱,人民法院判決楊進等五人承擔賠償責任的依據(jù)是基于楊進等五人自身的過錯,與雇主無任何過錯,而完全基于雇員的故意或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追償權不同,任青松是在正常為楊進等五人提供勞務中出現(xiàn)的致他人損害,楊進等五人基于自身過錯在向提供勞務者承擔賠償責任后再向作為雇員的任青松追償,明顯與法律規(guī)定相悖。原審法院認為,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規(guī)定,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jù)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關于雇主對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致他人損害的雇員是否享有追償權的問題,該法律條款未作規(guī)定,但仍可依據(jù)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的規(guī)定就追償權問題進行處理,故對任青松認為楊進等五人無權向其追償?shù)霓q稱意見,法院不予采納。
王某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楊進等五人賠償其經(jīng)濟損失,人民法院判令楊進等五人賠償王某經(jīng)濟損失、精神撫慰金共計195186.62元(274552.33元×70%+3000元),扣減任青松已支付的38047.01元和楊進等五人已支付的20000元,對剩余部分,楊進等五人已全部賠償給王某?,F(xiàn)楊進等五人主張向任青松追償,任青松應賠償楊進等五人損失的50%即97593.31元,任青松已代楊進等五人向王某支付了38047.01元,故任青松還應支付給楊進等五人59546.30元(97593.31元-38047.01元)。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的規(guī)定,判決:一、任青松于判決生效之日起三日內(nèi)支付楊進、熊某某、王勇、薛繼文、王國良賠償款59546.30元;二、駁回楊進、熊某某、王勇、薛繼文、王國良的其他訴訟請求。如果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4144元,因適用簡易程序,減半收取2122元,由楊進、熊某某、王勇、薛繼文、王國良負擔1475元,任青松負擔647元。
本院認為,關于楊進等五人對任青松是否享有追償權的問題。王某與楊進等五人系勞務關系已經(jīng)本院(2015)鄂荊門中民一終字第00163號民事判決書所確認,在該案中楊進等五人已經(jīng)承擔了賠償責任。本案中,任青松與楊進等五人不是勞務關系,系承攬關系,任青松屬于王某與楊進等五人勞務關系或雇傭關系之外的第三人,王某之損害屬勞務關系之外的第三人致害。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十一條第一款規(guī)定,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雇主承擔賠償責任。雇主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作為賠償權利人王某享有選擇權,既可以向雇主楊進等五人主張權利,也可以向直接侵權的第三人任青松主張權利。王某選擇向雇主請求賠償,作為雇主楊進等五人承擔賠償責任之后,可以向直接侵權人任青松追償,本案中,楊進等五人享有追償權。故對任青松二審中提供的證據(jù)二、證據(jù)三,證明楊進等五人沒有追償權的證明目的,本院不予采信。
因任青松與楊進等五人不是勞務關系,也不是在提供勞務或從事雇傭活動中致王某損害,故原審適用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九條之規(guī)定錯誤,二審予以糾正。
侵權責任法頒布后,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十一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已被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規(guī)定的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jù)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責任的內(nèi)容所取代。除此之外,人身損害賠償解釋有關雇傭關系的規(guī)定,與侵權責任法不相沖突或侵權責任法未規(guī)定的,如第三人致提供勞務一方損害,接受勞務一方對提供勞務一方承擔賠償責任后,向第三人主張賠償即行使追償權的問題,仍然可以適用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的相關規(guī)定,作為人民法院裁判案件的依據(jù)。任青松認為,侵權責任法頒布后,人身損害賠償解釋關于雇傭關系的規(guī)定,不再適用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
關于是否遺漏當事人的問題。任青松主張其與林逢春系合伙關系,因林逢春未參與訴訟,故對該事實不予認定。退一步講,本案事故即使發(fā)生在任青松與林逢春合伙經(jīng)營車輛期間,任青松造成的侵權損失屬合伙之債,林逢春與任青松作為合伙人應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侵權責任法第十三條規(guī)定,法律規(guī)定承擔連帶責任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部分或全部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楊進等五人請求合伙人之一即直接侵權人任青松承擔責任,一審判決任青松承擔責任并無不當。至于任青松與合伙人之間的內(nèi)部責任分攤,可另案處理。故對任青松二審中提供的證據(jù)一,證明其與林逢春系合伙關系,與本案不具有關聯(lián)性,本院不予采信。
綜上所述,任青松上訴認為其不應承擔賠償責任及一審遺漏當事人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對其上訴請求,本院不予支持。原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雖有瑕疵,但判決結(jié)果正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三十四條之規(guī)定,經(jīng)合議庭評議,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4144元,由任青松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吳宏瓊 審判員 肖 芄 審判員 許德明
書記員:周立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