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任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襄陽市人,樊城區(qū)公安分局米公派出所干警,住樊城區(qū)。
上訴人(原審被告):任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襄陽市人,退休職工,住襄州區(qū)。
以上兩上訴人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宏偉,湖北長久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quán)限:一般授權(quán)。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孟正屹,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襄陽市人,個體從業(yè)者,住襄州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胡燕燕,湖北周成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quán)限:一般授權(quán)。
原審被告:任順帆,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襄陽市人,個體從業(yè)者,現(xiàn)住址不詳。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宏偉,湖北長久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quán)限:一般授權(quán)。
上訴人任某某、任某某與被上訴人孟正屹、原審被告任順帆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襄陽市樊城區(qū)人民法院(2016)鄂0606民初756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7月6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任某某及任某某、任某某、原審被告任順帆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宏偉,被上訴人孟正屹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胡燕燕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本院二審中,當事人沒有提交新證據(jù)。對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本院依法予以確認。另查明,2012年10月9日,孟正屹向任某某名下的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賬戶62×××19轉(zhuǎn)款20萬元。2015年2月19日,任某某、任順帆、任某某向孟正屹償還4萬元,并由孟正屹出具了4萬元的收條。二審庭審中,任某某、任順帆、任某某明確該筆還款系償還2012年10月8日發(fā)生的借款。
本院認為,合法的借貸關(guān)系依法受法律保護。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本案中,上訴人上訴稱雙方2012年10月8日發(fā)生的實際借款數(shù)額應為110萬元,一審認定借款金額120萬沒有事實依據(jù)。但上訴人未能提供充分證據(jù)予以證實,且與本案二審查明的2012年10月8日、9日孟正屹向任某某、任順帆、任某某銀行轉(zhuǎn)款數(shù)額為116萬元的事實也不符,故上訴人的該上訴事實和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2012年10月8日,任某某、任順帆、任某某共同向孟正屹出具了金額為148.8萬元的借條,該借條中確無對借期內(nèi)利息的明確約定,但法院查明雙方發(fā)生的實際借款金額為120萬元,孟正屹陳述多出的28.8萬元系以月息2分的借款利率計算一年的利息。以借款本金連同借期內(nèi)利息的總金額出具借條,不違背常理,且上訴人不能對28.8萬元的性質(zhì)作出合理解釋。將借期內(nèi)利息連同借款本金寫入借款金額的方式并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約定的借期內(nèi)利率未超過法律允許的標準,該約定合法有效。故一審關(guān)于雙方對120萬元借款有支付利息的約定且約定為月息2分的認定并無不當,上訴人上訴稱2012年10月8日發(fā)生的借款未約定利息,沒有事實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2014年10月8日任某某、任順帆、任某某向孟正屹出具的93萬元借條,系雙方經(jīng)對自2012年10月8日起雙方資金往來對賬后形成的新借條。上訴人對93萬元借條系對賬后重新出具這一事實不認可,但又未提供證據(jù)證明93萬元借條系基于何種事實出具。故上訴稱該筆93萬元借款未交付、不應判令上訴人承擔還款責任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綜上,任某某、任某某的上訴請求及上訴理由均不能成立;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及實體處理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審判長 史建東
審判員 王進
審判員 肖瑾
書記員: 趙海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