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代立平,女,1970年10月3日出生,住灤平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郭平,河北承天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波,河北承天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灤平中誠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地址灤平縣灤平鎮(zhèn)北山新區(qū)金色陽光小區(qū)。
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911308246882065918。
法定代表人:梁衛(wèi)勝,職務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俊玉,河北國正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趙喜,男,1964年12月1日出生,現住灤平縣。
原告代立平與被告灤平中誠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10月9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代立平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郭平、王波到庭參加訴訟,被告灤平中誠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委托訴訟代理人劉俊玉、趙喜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代立平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依法解除原、被告于2013年10月10日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2、判令被告返還購房款人民幣200000.00元,并賠償損失人民幣363222.00元;3、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事實及理由:2013年10月10日,原、被告簽訂了《商品房買賣合同》,合同約定原告購買被告開發(fā)的位于灤平縣灤平鎮(zhèn)北山新區(qū)金色陽光小區(qū)B2-1-401號房屋,建筑面積為131.44平方米,成交單價為4536.595元/㎡,成交總價為596290.00元,首付款為200000.00元,原告分別于2012年10月24日、2013年10月10日交納購房款人民幣50000.00元、150000.00元。經核實,被告開發(fā)的灤平縣灤平鎮(zhèn)北山新區(qū)金色陽光小區(qū)B2號樓盤質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被告的違約行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應承擔違約責任。原告購買樓房的時間為2013年10月10日,并且于2012年10月24日就已經向被告交納購房款,至今已有三年的時間,截止2015年4月,該房屋的售價已升至7300元每平米,現在的房價與當時的購房價存在巨大差異,被告應補償原告差價損失,為維護原告自身權益,特訴至貴院。
被告灤平中誠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辯稱,原告起訴的事實基本屬實,我方基本予以認可,同意解除原、被告雙方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但對原告的部分訴訟請求不予認可,我方同意退還原告交納的購房款200000.00元,并支付自原告交付此款之日起至被告退還此款之日止的利息,利率按年利率6%計算。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交換和質證。對原告提交的《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復印件一份、收據兩張、《商品房預(銷)售標價牌》一份,被告對上述證據的真實性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對有爭議的證據和事實,本院認定如下:1.對原告提交的《商品房買賣合同》蓋章審批單復印件一份經法庭當庭向被告詢問,被告承認在銷售經理處簽字的潘冬利系被告公司工作人員,該《商品房買賣合同》蓋章審批單為被告公司所出具,對原告出具的《商品房買賣合同》蓋章審批單復印件本院予以采信;2.被告灤平中誠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具有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本案所涉房屋在商品房預售許可證范圍內,被告認可是因被告方開發(fā)的樓房質量不合格致使原告購買的房屋不能交付使用,被告同意和原告解除商品房買賣合同;3.2013年10月10日,原告代立平在被告灤平中誠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處購買了由被告開發(fā)的金色陽光小區(qū)B2-1-401號房屋,被告出具了《商品房買賣合同》蓋章審批單,審批單確認的銷售房屋建筑面積為131.44平方米、單價為5886.00元/㎡,總價為773655.84元,折扣后單價為4536.595元/㎡,總價為596290.00元,首付款為200000.00元;4.原告于2012年10月24日向被告交納了50000.00元房款,于2013年10月10日又向被告交納150000.00元房款,原告已足額向被告交付了購房首付款200000.00元,被告也向原告出具了50000.00元和150000.00元的收據二張;5.被告承認是因為被告開發(fā)的樓房存在質量問題致使不能向原告交付原告所購買的房屋;6.原告提交的《商品房預(銷)售標價牌》載明原告所購買的房屋截止2015年4月標價為7300.00元/㎡,該證據上加蓋了被告灤平中誠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的公章視為被告對該價格認可,原告只要求按照2015年4月份的售樓價計算房屋價值上漲的差價損失。
本院認為,原、被告之間雖然未簽訂正式的商品房買賣協(xié)議,但簽訂了《商品房買賣合同》蓋章審批單一份,被告亦承認原告在其處購買了由被告開發(fā)的金色陽光小區(qū)購買了B2-1-401號房屋一套,并且向原告開具了收到200000.00元房款的收據,原、被告之間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蓋章審批單應視為原、被告之間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商品房買賣合同》蓋章審批單中約定原告所購房屋原價為5886.00元/㎡,被告雖然曾答應給予一定的購房款優(yōu)惠,但因原、被告之間的房地產買賣行為未能繼續(xù)履行,原告所購買的房屋單價應以《商品房認籌協(xié)議審批單》上所確定的原單價為準。因被告承認被告方開發(fā)的樓房有質量問題致使房屋不能交付,被告已經構成根本違約,被告應當自原、被告之間達成商品房買賣意向之日(即2013年10月10日)起計算給原告造成的損失。對原告要求解除原、被告于2013年10月10日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的訴訟請求,因原、被告均表示同意解除商品房買賣合同,本院予以支持。對原告要求被告返還200000.00元購房款的訴訟請求,因原、被告雙方同意解除商品房買賣關系,被告應當返還原告交納的購房款。對原告要求被告賠償人民幣損失363222.00元的訴訟請求,本案因被告方根本違約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被告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原告要求被告承擔房屋價值上漲的損失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相關規(guī)定,經本院審理查明原告所購買的樓房約定原售價為5886.00元/㎡,截止至2015年4月,被告在《商品房預(銷)售標價牌》中標明原告所購買的房屋價格為7300.00元/㎡,原告要求以2015年4月的標價計算房屋價值上漲的差價,經計算為1414.00元/㎡(7300.00元/㎡-5886.00元/㎡=1414.00元/㎡),具體差價損失應為185856.16元(即1414.00元/㎡×原告所購樓房面積131.44㎡=185856.16元),被告應賠償原告的損失為人民幣185856.16元。因原告只要求計算至2015年4月的房屋價值上漲差價損失,2015年4月之后的房屋價值上漲差價損失視為原告自動放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三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一款、第一百三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解除原、被告之間于2013年10月10日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
由被告返還原告購房款200000.00元并賠償原告損失185856.16元,合計385856.16元,上述款項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給付;
駁回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受理費9430.00元,減半收取4715.00元,由被告灤平中誠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承德市中級人民法院。
代理審判員 劉晨
書記員: 程月妍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