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某某
石家莊市鹿某區(qū)獲鹿鎮(zhèn)小畢村村民委員會
趙進忠(河北重信律師事務所)
原告付某某。
被告石家莊市鹿某區(qū)獲鹿鎮(zhèn)小畢村村民委員會。
法定代表人王志英,村主任。
委托代理人趙進忠,河北重信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付某某與被告石家莊市鹿某區(qū)獲鹿鎮(zhèn)小畢村村民委員會(以下簡稱小畢村村委會)為承包地征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與被告的委托代理人到庭參加了訴訟。
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訴稱,2013年9月1日,被告與石家莊綠寶露農林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寶露公司)簽訂土地租賃合同,將小畢村3000畝耕地出租給綠寶露公司。
合同簽訂后,被告采取動員說勸、封渠堵道、地鄰栽水泥樁等手段,讓農戶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
盡管如此,原告根據國家法律法規(guī)及現實政策,仍未流轉土地。
繼而,被告又采取發(fā)土地補助來逼迫和利誘。
2014年被告給流轉土地農戶每畝發(fā)放補助款300元,2015年每畝發(fā)放500元。
原告因未流轉土地,被告拒絕支付上述補助。
小畢村沒有一家集體企業(yè),被告的資金來源全部是土地出租的租金收入和國家征用土地后的土地補償款。
原告都是祖祖輩輩生活在本村,具有本村集體成員資格,應當享有與其他村民同等權利和義務。
關于土地流轉,法律有明確規(guī)定:“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中,作為發(fā)包方和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不得強迫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也不得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被告因為原告不流轉土地就扣壓原告應得的土地補償款,顯而易見是強迫原告流轉土地的違法行為。
被告所發(fā)放土地補償款并非是土地流轉而產生的,而是出賣和出租土地所得,只要是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對本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就有與其他成員均等的所有權,這種權利是法律賦予的,不能任其借“少數服從多數”而剝奪。
以“少數服從多數”形式上所謂的合法程序去討論表決不能由“少數服從多數”決定的法定事項,這是對原告人權的侵犯,其結果必然是違法行為。
原告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特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和《最高人民法院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司法解釋》的相關規(guī)定提起訴訟,請求:一、判令被告支付給原告2014年2.4畝土地補償款每畝300元和2015年2.4畝土地補償款每畝500元。
二、判令被告支付原告誤工費4300元。
三、本案訴訟費由被告負擔。
被告辯稱,1、原告承包經營的土地并未被征收征用,土地只有被征收征用后,才有權獲得相應的補償,原告訴狀中所稱的給流轉土地農戶所發(fā)放的款項,是經過相應程序進行的分配,是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
2、根據證據規(guī)則第2條的規(guī)定,原告訴求應當提供相應的證據予以證實,否則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
3、原告增加的訴訟請求未繳納相應的費用且無法律依據。
綜上,原告的訴求不能成立,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
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
本案中,原告的訴訟請求是要求被告為其發(fā)放土地補償款,而土地補償款是指因國家征收或征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對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補償。
按照我國現行法律規(guī)定,征收耕地的補償費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發(fā)包方可以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民主議定程序決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已經收到的土地補償費。
本案中,被告與綠寶露公司簽訂的《環(huán)省會經濟林建設土地承包合同》系土地承包合同,并非國家征用,原告亦無證據證明本集體經濟組織土地被征收征用。
原告無證據證明小畢村村委會為流轉承包地農戶發(fā)放的補助款的性質為土地補償費,故原告以自身具有集體成員資格享有同等權利為由,要求被告小畢村村委會為其發(fā)放上述補助款,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原告要求的誤工費,理據不足,本院亦不予支持。
對于原告所述發(fā)放補助款的資金來源問題,不屬本案審理范圍,在此不予處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47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24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64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付某某的訴訟請求。
本案訴訟費25元,由原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
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
本案中,原告的訴訟請求是要求被告為其發(fā)放土地補償款,而土地補償款是指因國家征收或征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對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補償。
按照我國現行法律規(guī)定,征收耕地的補償費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發(fā)包方可以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民主議定程序決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已經收到的土地補償費。
本案中,被告與綠寶露公司簽訂的《環(huán)省會經濟林建設土地承包合同》系土地承包合同,并非國家征用,原告亦無證據證明本集體經濟組織土地被征收征用。
原告無證據證明小畢村村委會為流轉承包地農戶發(fā)放的補助款的性質為土地補償費,故原告以自身具有集體成員資格享有同等權利為由,要求被告小畢村村委會為其發(fā)放上述補助款,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原告要求的誤工費,理據不足,本院亦不予支持。
對于原告所述發(fā)放補助款的資金來源問題,不屬本案審理范圍,在此不予處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47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24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64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付某某的訴訟請求。
本案訴訟費25元,由原告負擔。
審判長:王愛民
書記員:劉命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