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豆某某,農(nóng)民。
委托代理人成振宇,河北魏利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付某某,農(nóng)民。
原審被告趙某某,農(nóng)民。
上訴人豆某某因與被上訴人付某某、原審被告趙某某保證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涉縣人民法院(2013)涉民初字第57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判認定:2008年初,原告付某某經(jīng)付土秀介紹與借款人竇艷霞(已因合同詐騙罪被判刑)認識后,與竇艷霞口頭約定借給竇艷霞現(xiàn)金,由竇艷霞按月支付利息。2008年初至2011年2月份,付某某分三次借給竇艷霞現(xiàn)金52000元。農(nóng)歷2011年正月,付某某向竇艷霞催要借款。竇艷霞為繼續(xù)使用借款,于2011年3月17日與付某某簽訂了《抵押合同》一份,約定竇艷霞借付某某款用資產(chǎn)和收入償還,如無法償還自愿用自己在君子居一處的房產(chǎn)抵債,擔保人負連帶清償責任。豆某某在《抵押合同》連帶擔保人一欄簽字并捺手印,后竇艷霞將一本偽造的涉縣君子居21號樓3單元101房產(chǎn)證交于中證人付土秀。2011年11月13日竇艷霞將向付某某出具的多個借條收回,重新給原告出具借據(jù)一份,內(nèi)容為:“今借到付某某現(xiàn)金伍萬貳仟元整月利息壹仟零肆拾元整借款人:竇艷霞2011.11.13?!?013年1月31日,被告趙某某向付某某出具保證書一份,內(nèi)容為:“保證書我叫趙某某,我自愿替竇艷霞還竇艷霞所借付某某伍萬貳仟元整,具體有竇艷霞給付某某出據(jù)的借條原件為證,本人負擔連帶還款責任,具體借款時間2011.11月13日。連帶還款人趙某某2013年1月31日。”2013年4月18日,原告付某某催要無果,訴至涉縣法院。
一審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本案中竇艷霞在訂立抵押合同之前與原告付某某約定借款,原告付某某已出借本金,雙方之間形成了民間借貸關系。后竇艷霞以偽造的房產(chǎn)證訂立抵押合同,該抵押合同無效。保證人仍應當按合同約定承擔保證責任。豆某某在抵押合同中連帶擔保人一欄簽字,應按約承擔連帶擔保證責任;趙某某單方以書面形式向付某某出具承擔連帶還款責任的保證書,付某某接受且未提出異議,保證合同成立,故趙某某應承擔連帶保證責任。豆某某、趙某某承擔保證責任后,有權向竇艷霞追償。因趙某某經(jīng)涉縣法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依法缺席審理和判決。一審法院據(jù)此于2013年11月4日判決:限豆某某、趙某某在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支付付某某本金52000元,并互負連帶付款責任。如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1100元,豆某某、趙某某各負擔550元。
經(jīng)本院審理查明的事實與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涉縣法院(2012)涉刑初字第128號刑事判決書載明,竇艷霞構成合同詐騙罪是其以虛假的房產(chǎn)證明做抵押,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騙取受害人巨額財產(chǎn)。因此一審法院認定抵押合同無效正確。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的規(guī)定,一方以欺詐、脅迫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才能被確認無效。竇艷霞的因詐騙導致抵押合同無效,并不能導致其所訂的涉案借款合同無效,因此作為從合同的保證合同也不能被認定無效,上訴人仍應根據(jù)保證合同承擔擔保責任。故上訴人所稱借款合同無效,以及其所訂擔保條款無效沒有法律根據(jù)。上訴人豆某某所稱借款利息問題,被上訴人付某某并無主張。一審不予認定并無不當。據(jù)此認為一審判決正確,上訴人上訴理由不能成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100元由上訴人豆某某承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陳建英 審判員 楊海山 代 審判員 馮 雪
書記員:常新蕊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