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付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湖北省仙桃市。
被告:龔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寶山區(qū)。
原告付某某與被告龔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5月17日作出(2017)滬0113民初2052號民事調(diào)解書,已發(fā)生法律效力。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認為該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一項、第二百零八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情形,以滬檢二分民(行)監(jiān)[2019]XXXXXXXXXXX號民事抗訴書向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于2019年9月25日作出(2019)滬02民抗22號民事裁定,提審本案。2019年1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19)滬02民再95號民事裁定,撤銷本院(2017)滬0113民初2051號民事調(diào)解書,將案件發(fā)回本院重審。重審中,本院依法另行組成合議庭,公開進行了審理。
原告付某某于2017年1月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歸還原告借款人民幣(以下幣種同)70,000元;2、訴訟費由被告承擔。事實與理由:2016年8月2日,被告以資金周轉(zhuǎn)為由向原告借款40,000元,被告出具借條、收條。2016年8月13日,被告以資金周轉(zhuǎn)為由向原告借款30,000元,被告出具借條、收條。到期后被告未歸還借款。
重審中,本院經(jīng)審查認為,原告付某某于2019年1月21日被指控涉嫌詐騙犯罪,上海市楊浦區(qū)人民法院于2019年3月25日作出一審刑事判決[案號:(2019)滬0110刑初92號],判決付某某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二個月,罰金人民幣三千元,付某某違法所得予以追繳。該刑事判決查明,2016年6月至8月,被害人龔某某先后三次向付某某借款,數(shù)額分別為2萬元、2萬元、1.5萬元,付某某均以“行規(guī)”為由,要求龔出具數(shù)額翻倍的借條、收條,并稱僅需歸還實際借款數(shù)額,龔某某遂向付某某出具了數(shù)額虛高的4萬元、4萬元、3萬元的借條、收條。上述三筆借款在“倒扣利息”后,龔某某實際得款分別為1.6萬元、1.6萬元、1.2萬元。同年9月至10月,付某某至寶山區(qū)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被害人龔某某歸還上述11萬元借款,經(jīng)調(diào)解,龔某某于2017年5月23日歸還付某某8萬元。故此,本案原告采用欺騙被告簽訂虛高“借條”、“收條”并通過訴訟方式獲取生效法律文書的行為已被生效刑事判決認定為實施詐騙犯罪,原告為實施“套路貸”犯罪而交付給被告的本金按照生效刑事判決應依法予以沒收。鑒于此,本案原告的起訴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應予駁回。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第一款第(四)項、第一百五十四條第一款第(三)項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原告付某某的起訴。
案件受理費不予收取,已交納的案件受理費775元予以退回?! ?br/> 如不服本裁定,可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葛寶琴
書記員:俞蔚明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