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收看《小喬講法律》!我是小喬,今天我們來聊聊《勞動合同法》中關于勞動合同無效和解除的一些關鍵條款,以及一個真實的案例,幫大家更好地理解法律在職場中的應用!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26條,勞動合同在以下三種情況下可能被認定為無效或部分無效:
以欺詐、脅迫或乘人之危的方式,讓對方違背真實意愿簽訂或變更合同。
用人單位免除自身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條款。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強制性規(guī)定的內容。
如果對合同是否無效有爭議,可以通過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人民法院來確認。
《勞動合同法》第39條規(guī)定了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六種情形,包括:
試用期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
嚴重違反公司規(guī)章制度;
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公司造成重大損害;
同時與其他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嚴重影響工作且拒不改正;
因為欺詐等導致勞動合同無效;
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今天我們要重點講的是第5種情況:因欺詐導致勞動合同無效,用人單位可以合法解除勞動關系。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真實的案例來詳細分析。
2014年,顧某應聘某電子公司,填寫了《應聘登記表》,聲稱自己是大專學歷,畢業(yè)于某科技學院,并提交了畢業(yè)證書。他還在聲明中承諾所有資料真實,否則公司可隨時解除勞動關系。之后,顧某與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
2018年,公司核查員工信息時發(fā)現,顧某的畢業(yè)證書編號查不到,學校也不在教育部認可的高校名單中。也就是說,顧某提供了虛假學歷!公司根據《勞動合同法》第39條和公司《員工手冊》中“提供虛假資料可除名”的規(guī)定,解除了與顧某的勞動關系。
顧某不服,申請勞動仲裁,要求公司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但仲裁和法院均不支持他的請求。
法院認為:
顧某隱瞞真實學歷,提交虛假畢業(yè)證書,構成欺詐,違背誠信原則。
公司《員工手冊》明確規(guī)定提供虛假資料可解除勞動關系,解除程序也合法(通知了工會)。
因此,公司解除勞動合同符合《勞動合同法》第39條的規(guī)定,合法有效。
最終,法院駁回了顧某的訴訟請求。
誠信為本:求職時一定要如實提供學歷、工作經歷等信息。虛假陳述不僅可能導致合同無效,還可能丟掉工作。
如果崗位對學歷或資格有明確要求,勞動者隱瞞或造假,可能被認定為欺詐,用人單位有權解除合同,即使你工作表現良好。
嚴格審查:招聘時要仔細核查應聘者的學歷、證書等信息,尤其對特定崗位有要求的,應在招聘信息中明確說明。
完善制度:勞動合同和公司規(guī)章制度要清晰規(guī)定,提供虛假資料的后果,程序上也要合法,比如通知工會。
《勞動合同法》第26條和第39條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劃定了明確的法律邊界。勞動者要以誠信為本,提供真實的個人信息;用人單位則要規(guī)范招聘流程,完善制度,避免后續(xù)爭議。
大家在職場中遇到類似問題時,記得及時咨詢專業(yè)人士,或者通過勞動仲裁、法院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感謝收看本期《小喬講法律》!如果你有任何法律問題,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我們下期再見!別忘了點贊、訂閱哦!
[片尾] 關注《小喬講法律》,帶你輕松學法律!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