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于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現(xiàn)住邢臺冶金北路金華。
委托訴訟代理人:路明,河北韓慶芳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孫小柱,河北韓慶芳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姚金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高中學歷,現(xiàn)住邢臺橋西區(q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武宏玉,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高中學歷,現(xiàn)住邢臺橋西區(q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許浪,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現(xiàn)住北京市大興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謝紅海,河北張艦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于某因與被上訴人姚金某、武宏玉、許浪加工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邢臺市橋西區(qū)人民法院(2017)冀0503民初820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7月27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經(jīng)閱卷和詢問當事人,不開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于某上訴請求:撤銷原判,依法改判上訴人不承擔責任。事實和理由:一、一審認定“武宏玉、姚金某為于某加工840件襯衣”與事實不符。于某共向武宏玉、姚金某提供需要加工的襯衣687件,其中第一批329件,武宏玉、姚金某加工完成后,由于某發(fā)給許浪;第二批387件,武宏玉、姚金某未經(jīng)于某同意,直接發(fā)給了許浪,即武宏玉、姚金某僅為于某加工329件襯衣。二、一審適用法律錯誤。武宏玉、姚金某應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且未經(jīng)上訴人同意,擅自處分上訴人財產(chǎn),該財產(chǎn)價值大于上訴人應承擔的加工費,上訴人依法不應再給付4200元加工費。
武宏玉辯稱,認可一審判決,對方主張的數(shù)量不屬實,總計是1277件。請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許浪辯稱,其與武宏玉、姚金某沒有加工合同關(guān)系,不應當直接支付該二人加工費。
姚金某沒有答辯。
姚金某、武宏玉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依法判決二被告立即給付原告服裝加工費9000元;2、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被告許浪將剪裁好的襯衣半成品以每件衣服按5.5元承包給被告于某加工成品襯衣,于某以每件衣服5元,找二原告進行加工。二原告主張共加工完成交付給許浪襯衣1277件,其中第一批840件襯衣在二原告加工完成后由被告于某發(fā)給被告許浪,加工費每件5元,原告武宏玉、姚金某與被告于某無爭議,之后因許浪未及時支付給于某加工費,于某要求原告武宏玉、姚金某扣留剩余的387件襯衣,原告武宏玉、姚金某與許浪聯(lián)系后,許浪承諾支付加工費,原告武宏玉、姚金某未經(jīng)于某同意將襯衣發(fā)走。庭審中原告提交與許浪的微信聊天記錄和發(fā)貨單以證明自己的主張,兩被告予以否認,但沒有證據(jù)支持自己的主張。一審法院認為,原告武宏玉、姚金某與被告于某之間的服裝加工合同有效,雙方應按約定履行,原告武宏玉、姚金某為被告于某加工840件襯衣,每件加工費5元合計4200元,被告于某應當支付。原告武宏玉、姚金某未經(jīng)被告于某同意將387件襯衣發(fā)給許浪,許浪承諾支付加工費,故此加工費1935元應由許浪支付。判決:一、被告于某自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給付原告武宏玉、姚金某加工費4200元。二、被告許浪自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給付原告武宏玉、姚金某加工費1935元。案件受理費50元,由被告于某負擔。
本院二審期間,當事人圍繞上訴請求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質(zhì)證。上訴人提交的證據(jù)為:1、記賬筆記兩份,2、錄音資料一份。被上訴人的質(zhì)證意見為:對證據(jù)的真實性不認可,與本案沒有關(guān)系。一審認定事實清楚,本院對一審查明的事實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是武宏玉、姚金某是否為于某加工了840件襯衣。于某主張武宏玉、姚金某為其加工了329件襯衣,提交了其自行書寫的記賬筆記,被上訴人對該證據(jù)不認可。武宏玉、姚金某主張共加工襯衣1277件,其中第一批840件交給于某后由于某給了許浪,第二批387件直接給了許浪,提交了與許浪的微信聊天記錄和發(fā)貨單,且許浪也認可總共收到1227件,其中387件由武宏玉、姚金某直接給付。根據(jù)上述事實和武宏玉、姚金某提交的證據(jù),原審認定武宏玉、姚金某為于某加工840件襯衣正確。上訴人的上訴主張沒有提交充分證據(jù)證實,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于某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50元,由上訴人于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張 新 戈 審判員 秦 一 臣 審判員 何 秀 艷
書記員:王雨昕王雨昕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