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一審原告):于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滿族,綏濱縣太陽城縫紉手工個體業(yè)主,住綏濱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燕平,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綏濱縣林業(yè)局職工,住綏濱縣。
被上訴人(一審被告):朱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綏濱縣吉珍村農(nóng)民,住綏濱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董賢亮(與朱某某系夫妻關系),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綏濱縣吉珍村農(nóng)民,住綏濱縣。
被上訴人(一審被告):孫桂榮,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綏濱縣電業(yè)局退休工人,住綏濱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徐文秀,黑龍江吉睿達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于某某因與被上訴人朱某某、孫桂榮返還財產(chǎn)糾紛一案,不服黑龍江省綏濱縣人民法院(2018)黑0422民初255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8年9月3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于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李燕平、被上訴人朱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董賢亮、被上訴人孫桂榮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徐文秀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在二審審理中,上訴人于某某新提出上訴的事實與理由稱:本案應為民間借貸糾紛。一審認定“2017年4月15日經(jīng)朱某某、孫桂榮催要,于某某將67,200.00元返還孫桂榮”事實錯誤。于某某當日給付的這67,200.00元是孫桂榮在太陽城說其朋友著急用10萬元錢,倒幾天就還,于某某就將存折65,000.00元和兜里的2,200.00元現(xiàn)金借給孫桂榮。當時孫桂榮強行把合同和收條放在太陽城內(nèi)店里縫紉機上走了。因此,孫桂榮于2017年4月15日到上訴人處取走67,200.00元,是孫桂榮向于某某借款。該事實是于某某與孫桂榮之間另行設立的民間借貸關系。于某某在一審法院起訴本案,其訴訟請求就是要求孫桂榮償還該筆借款。一審法院認定案由為返還財產(chǎn)糾紛錯誤。
對此孫桂榮辯稱,于某某主張“孫桂榮到其太陽城店里去取65,000.00元銀行存折和現(xiàn)金2,200.00元時,是孫桂榮代朋友向其欲借款10萬元,于某某借給孫桂榮67,200.00元”,這是其編造的謊言。于某某沒有證據(jù)證實該借款事實,且于某某在一審法院和上訴狀中均沒有提出這個觀點,這是于某某故意在二審法院混淆視聽,該觀點根本不成立。
雙方當事人在二審審理中均未提供新證據(jù)。
本院根據(jù)采信的雙方當事人的陳述、雙方當事人提供的證據(jù)及一審法院調(diào)取的公安機關有關刑事偵查卷宗材料中,公安機關對雙方當事人的詢問筆錄、對證人肖某、王某1、王某2、趙某等人的詢問筆錄,查明本案事實如下:
2017年1月18日于某某因有一筆存在趙某處(綏濱縣同匯房地產(chǎn)經(jīng)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匯公司)已到期的借款60,000.00元索要不回來,于同年2月22日以“給自己的女兒買車庫”為由,讓朱某某給其索要在趙某處(同匯公司)存的借款60,000.00元,并告訴“如不給其女兒買車庫、其女兒就要跳樓”。朱某某同意幫于某某向趙某索要該筆借款。朱某某拿著于某某的借款收據(jù)(包括借款合同)找到趙某,趙某答復說:“我現(xiàn)在沒有錢,你可以給于某某“抬錢”(指高息借款),利息算我的”。2017年2月24日,朱某某找到朋友孫桂榮把于某某為了女兒買車庫急于向趙某索要借款及趙某的答復意見告訴了孫桂榮,孫桂榮同意幫忙為于某某“抬錢”。朱某某、孫桂榮分別找到朋友肖某、王某1要求向其二人“抬款”,并對肖某、王某1講了幫于某某抬款買車庫的原因是為了防止于某某的女兒跳樓。孫桂榮在王某1處借款30,000.00元,朱某某在肖某處借款30,000.00元,均約定月利率1.5分(1.5%)。同日,孫桂榮拿著于某某的借款收據(jù)(包括借款合同)到趙某處為于某某重新辦理借款手續(xù)時,趙某提出因是孫桂榮來替于某某辦理手續(xù)的,于某某不在場,孫桂榮也沒有于某某的委托手續(xù),所以要求與孫桂榮重新簽訂借款60,000.00元的借款合同(含借款收據(jù)),并視為孫桂榮將原于某某借款合同中的借款60,000.00元取回,利息未結(jié)。孫桂榮當時不同意趙某的要求,后在趙某的勸說下,孫桂榮同意了趙某的要求。趙某與孫桂榮在綏濱縣自來水公司重新做的合同,視為孫桂榮將借款60,000.00元取回,利息未結(jié)。同匯公司重新出具債權(quán)人為孫桂榮名下60,000.00元借款合同一份,月利率為1.5分,借款期間為6個月。2017年2月25日,于某某收到朱某某、孫桂榮在王某1和肖某處借款60,000.00元及朱某某自有現(xiàn)金7,200.00元,并給朱某某、孫桂榮出具收條一份,列明本金60,000.00元,利息7,200.00元。中間人王某2、王某1,收款人于某某。當時朱某某、孫桂榮告知于某某這筆款是從其他人處給她“抬的款”,于某某表示同意。2017年4月,因朱某某、孫桂榮發(fā)現(xiàn)于某某并沒有買車庫及王某1急需用錢,向于某某討要此款。同年4月15日,于某某將67,200.00元返還給孫桂榮,孫桂榮將于某某與趙某(同匯公司)的原借款合同(含借款收據(jù))、孫桂榮與趙某(同匯公司)重新簽訂的借款合同(含借款收據(jù))及于某某給朱某某、孫桂榮出具的收條交給了于某某。2017年4月18日,于某某找到朱某某的丈夫董賢亮及孫桂榮,讓董賢亮(代表朱某某)、孫桂榮在書面證明材料上簽名認可孫桂榮在同匯公司趙某處的借款60,000.00元是于某某所有。其他事實與原審查明的事實一致。
本案當事人爭議的主要焦點:1、一審判決認定“2017年2月24日朱某某、孫桂榮分別向肖某、王某1借款30,000.00元,均約定月利率1.5%”事實是否正確?2、于某某主張因其對朱某某、孫桂榮通過向他人借款代趙某償還于某某60,000.00元借款的越權(quán)代理行為事后已追認,所以孫桂榮給付于某某的67,200.00元,應視為趙某欠孫桂榮的,而不應當由于某某給付朱某某、孫桂榮,朱某某、孫桂榮應當返還于某某2017年4月15日給付孫桂榮的67,200.00元能否成立?
本院認為,1、一審判決認定“2017年2月24日朱某某、孫桂榮分別向肖某、王某1借款30,000.00元,均約定月利率1.5%”的事實,是根據(jù)朱某某、孫桂榮的陳述,趙某、肖某、王某1等證人的證言證明的事實情節(jié),這些證據(jù)客觀真實,且相互印證。故本院對于某某主張一審判決認定上述事實錯誤不予支持。2、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三百九十六條等關于委托合同相關法律規(guī)定,受托人在委托人授權(quán)范圍內(nèi)代表委托人辦理委托事務,所產(chǎn)生的法律后果由委托人承擔。受托人超越委托人授權(quán)范圍辦理的事務,事后未取得委托人追認的,其法律后果由受托人自行承擔。本案中朱某某、孫桂榮受于某某委托,代表于某某向趙某索要借款,于某某對朱某某、孫桂榮“通過向他人借款代趙某償還于某某60,000.00元借款的越權(quán)代理行為”事后于某某在“接收朱某某、孫桂榮給付的該筆借款時認可是向他人高息借款;后在朱某某、孫桂榮催要下,又將該筆款退還朱某某、孫桂榮;且讓董賢亮(代表朱某某)、孫桂榮在書面材料上簽名承認(或證明)孫桂榮與趙某(同匯公司)簽訂的借款合同借款本金60,000.00元是其本人的”等行為予以追認。故受托人朱某某、孫桂榮全部代理行為所產(chǎn)生的法律后果,包括孫桂榮“在趙某的勸說下,被動的以自己的名義”與趙某(同匯公司)重新簽訂的編號為20170224-1號合同中的權(quán)力義務,均應由委托人于某某承擔。據(jù)此于某某主張孫桂榮給付其本人的67,200.00元應視為趙某欠孫桂榮的,而不應當由于某某給付朱某某、孫桂榮,朱某某、孫桂榮應當返還于某某2017年4月15日給付孫桂榮的67,200.00元不能成立。3、對于于某某在二審庭審中補充提出本案系民間借貸糾紛的新訴訟請求,因該請求與一審案由返還財產(chǎn)糾紛系兩個不同性質(zhì)的法律關系,且于某某在一審未提出該新的訴訟請求及相關事實理由,故二審法院依法不予審理。
綜上所述,本院對上訴人于某某的上訴請求和其主張的事實理由不予支持,一審判決認定基本事實清楚,適用法律及判決理由雖有所不妥,但判決駁回于某某的訴訟請求并無不當,本院予以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審判長 任重
審判員 顧立宏
審判員 李文杰
書記員: 孫穎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