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某某
張欣安(河北歸元律師事務所)
于國平
王某
王明生(河北定州北城區(qū)順達法律服務所)
原告于某某。
委托代理人張欣安,河北歸元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于國平。
被告王某。
委托代理人王明生,定州市北城區(qū)順達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原告于某某訴被告王某委托合同糾紛一案,于2015年12月21日起訴到本院。
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
原告于某某、委托代理人張欣安、于國平,被告委托代理人王明生到庭參加訴訟。
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于某某訴稱,2015年3月份,被告聲稱中鐵十七局在委內(nèi)瑞拉有項目施工需要招聘出國勞務工,被告代為辦理出國勞務手續(xù),保證20天內(nèi)將出國勞務事宜辦理完畢,如果2個月內(nèi)未辦理成功,將全額退款。
原告當時找了19個工人,共收取221000元,并將費用全額交付給被告,被告給原告寫收據(jù)一張。
后被告未能履行相關(guān)義務,原告多次向被告催要所交費用,被告拒絕返還。
現(xiàn)要求被告返還原告交付的出國勞務手續(xù)費221000元。
被告王某辯稱,原、被告是合作為19個人出國辦理相關(guān)手續(xù),由原告負責辦理勞務人員的護照,因為原告未在2015年4月10日前將護照辦理完畢并交給被告,所以錯過了辦理出國手續(xù)的機會。
辦理手續(xù)接觸中鐵十七局有關(guān)人員支出的招待費應由原、被告各承擔一半。
款已返還原告91000元。
這筆款是19名工人的,原告于某某起訴,主體不適格。
本院認為,原告從被告處得知被告能辦理出國勞務事宜,收取了17人的款后,自己從每人款中扣1000元,其余交給被告為17人辦理出國勞務事宜,被告給原告出具收據(jù),在原、被告間形成委托合同關(guān)系。
17人是原告組織的,17人的錢是直接交給原告的,17人與被告并未直接形成委托合同關(guān)系,故于某某作為原告向被告主張權(quán)利并無不當。
被告未辦理委托事務,所收的款項應予退還,被告退還原告91000元后,剩余的130000元,應繼續(xù)退還原告。
被告主張其與原告是合作關(guān)系,沒有證據(jù)證明,且與被告給原告打收款條及退還原告款的行為相矛盾,被告此主張,本院不予采信。
被告主張是因原告未按約定將17人護照交給自己,才導致沒有辦成出國手續(xù),被告此主張未提交證據(jù)證明,本院不予采信。
被告主張為辦理原告委托事務支出了一些費用,應由原告承擔一半,因被告沒有提交其支出費用的證據(jù),對被告此主張,本院不予支持。
經(jīng)審委會研究決定,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王某于本判決生效后五日內(nèi)返還原告于某某辦理出國手續(xù)的費用1300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限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4615元,由原告負擔1900元,被告負擔2715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提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交副本,上訴于河北省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原告從被告處得知被告能辦理出國勞務事宜,收取了17人的款后,自己從每人款中扣1000元,其余交給被告為17人辦理出國勞務事宜,被告給原告出具收據(jù),在原、被告間形成委托合同關(guān)系。
17人是原告組織的,17人的錢是直接交給原告的,17人與被告并未直接形成委托合同關(guān)系,故于某某作為原告向被告主張權(quán)利并無不當。
被告未辦理委托事務,所收的款項應予退還,被告退還原告91000元后,剩余的130000元,應繼續(xù)退還原告。
被告主張其與原告是合作關(guān)系,沒有證據(jù)證明,且與被告給原告打收款條及退還原告款的行為相矛盾,被告此主張,本院不予采信。
被告主張是因原告未按約定將17人護照交給自己,才導致沒有辦成出國手續(xù),被告此主張未提交證據(jù)證明,本院不予采信。
被告主張為辦理原告委托事務支出了一些費用,應由原告承擔一半,因被告沒有提交其支出費用的證據(jù),對被告此主張,本院不予支持。
經(jīng)審委會研究決定,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王某于本判決生效后五日內(nèi)返還原告于某某辦理出國手續(xù)的費用1300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限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4615元,由原告負擔1900元,被告負擔2715元。
審判長:薛印根
審判員:張翠芹
審判員:朱玉星
書記員:溫東巖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