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于某某,男,生于1965年5月13日,漢族,遼寧省沈陽市人。
原告張某某,女,生于1968年9月24日,漢族,荊門市人。
二原告委托代理人曾慶雙,湖北京中金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方紅某,男,生于1953年3月5日,漢族,荊門市人。
委托代理人馬寶坤,湖北同進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楊某某,女,生于1955年3月17日,漢族,荊門市人。
原告于某某、張某某與被告方紅某、楊某某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4年11月10日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胡昌銀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后因原告于某某、張某某申請審判員回避,本院決定由審判員李莉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因本案案情復雜,本院于2015年1月30日將本案轉換為普通程序審理,并于2015年5月11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于某某、張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曾慶雙、被告方紅某的委托代理人馬寶坤到庭參加訴訟。被告楊某某經(jīng)本院公告送達開庭傳票未到庭參加訴訟,本院依法缺席審理。本案經(jīng)合議庭評議,現(xiàn)已審理終結。
于某某、張某某訴稱,2009年5月25日,方紅某、楊某某將位于荊門市東寶區(qū)象山社區(qū)廟崗嶺16號房屋以總價300000元出售給于某某、張某某,雙方簽訂《房屋買賣合同》。于某某、張某某于2009年6月21日付清全部房款,方紅某、楊某某于當日交付房屋及相關證件資料,雙方約定方紅某、楊某某協(xié)助辦理房屋過戶手續(xù),后于某某、張某某多次要求方紅某、楊某某辦理過戶手續(xù),方紅某、楊某某拒絕辦理。為此訴請:1、判令方紅某、楊某某履行2009年5月25日與于某某、張某某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約定的義務,協(xié)助于某某、張某某辦理房屋產(chǎn)權過戶手續(xù);2、訴訟費由方紅某、楊某某負擔。
方紅某辯稱,雙方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無效,要求按照無效合同來處理,將房屋返還方紅某。
楊某某未提出答辯。
結合當事人的訴辯意見,本院歸納本案爭議焦點如下:房屋買賣合同是否有效;若有效,方紅某、楊某某有無協(xié)助辦理財產(chǎn)權證照過戶義務。
于某某、張某某針對上述爭議焦點,向本院提供以下證據(jù):
A1、房屋買賣合同,證明方紅某、楊某某將廟崗嶺16號房屋以300000元價格出售給于某某、張某某。根據(jù)合同約定,方紅某、楊某某應協(xié)助于某某、張某某辦理過戶手續(xù);
A2、收條三份,證明于某某、張某某已支付全部購房款;
A3、房屋所有權證、土地證、公證文書,證明方紅某、楊某某對所售房屋有權進行處分。
A4、荊門市東寶區(qū)泉口街道辦事處象山社區(qū)居委會證明及方紅某、楊某某戶籍證明,證明方紅某、楊某某是夫妻關系。
方紅某針對爭議焦點,未提供證據(jù)。
楊某某未提供證據(jù)。
對于某某、張某某提供的證據(jù),方紅某質證意見如下:對A1有異議,認為該合同不是方紅某本人簽字,方紅某、楊某某不是夫妻關系;對A2有異議,認為方紅某只收到了其中的20000元,其他的款項是楊某某收取。楊某某與方紅某只是男女朋友關系,楊某某收取的款項不能代表方紅某收??;對A3無異議;對A4有異議,認為居委會不能證明方紅某、楊某某是否為夫妻關系。對派出所出具的戶籍情況有異議,應由民政部門出具婚姻登記情況。
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jù)A3本院予以采信。對當事人有異議的證據(jù),經(jīng)本院審核后認為,A1雖方紅某陳述房屋買賣合同不是本人所簽,但在庭審中自述,簽訂買賣合同時本人在場,對簽訂買賣合同未提出異議,且結合A2,方紅某收取了20000元購房款且將房屋所有權證及土地使用權證交與了于某某、張某某,由此可見,房屋買賣是方紅某真實意思的表示,應為有效。本院對A1予以采信。A2的收款人為方紅某與楊某某,方紅某、楊某某為房屋出售方,從公安機關的戶籍信息顯示,雙方為夫妻關系,即使雙方未在民政部門登記,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五條的規(guī)定,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前,方紅某、楊某某已符合結婚實質要件并育有一子,亦屬于事實婚姻。于某某、張某某向方紅某、楊某某中的任何一人履行付款義務均應認定履行了合同義務。方紅某的異議理由不能成立,對A2予以采信。A4中居委會的證明雙方系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至于是否為夫妻關系,居委會并未證明。方紅某、楊某某之子方楊出生于1981年,若方紅某、楊某某登記結婚,則應在1981年前,當時的婚姻登記檔案尚不建全,現(xiàn)在難以在民政部門查詢到當年婚姻登記檔案。若方紅某、楊某某未登記結婚,雙方亦屬于事實婚姻。因此無論雙方是否登記結婚,均應認定存在婚姻關系。對A4予以采信。
結合本院采信的證據(jù)及當事人陳述,本院確認以下事實:
位于荊門市廟崗嶺16號(原275號)三層房屋原系唐應淑所有。2005年8月6日,唐應淑死亡,經(jīng)公證處公證,上述房屋由唐應淑之子方紅某繼承。方紅某繼承房屋后,未辦理房屋及土地使用權證過戶手續(xù)。2009年5月25日,方紅某、楊某某將上述房屋出售給于某某、張某某并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合同約定:房屋出售價格為300000元;方紅某、楊某某在于某某、張某某支付首付款后將廟崗嶺房屋的產(chǎn)權證、土地證、契證交與于某某、張某某,并協(xié)助于某某、張某某辦理過戶手續(xù)。房屋買賣合同簽訂后,于某某、張某某分三次支付了購房款300000元,方紅某、楊某某將權利人為唐應淑的房產(chǎn)證及土地使用權證交與于某某、張某某。
另查明,于某某、張某某與方紅某、楊某某簽訂房屋買賣合同時,方紅某本人在場,其對房屋買賣未提出異議。
方紅某的戶籍證明顯示,楊某某系其配偶,方楊系方紅某、楊某某之子,方楊的出生時間為1981年8月7日。
本院認為,方紅某繼承了其母唐應淑的房屋,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二十九條的規(guī)定,唐應淑的房屋所有權及土地使用權轉移至方紅某名下。2009年5月25日,方紅某、楊某某將房屋出售給于某某、張某某,方紅某雖辯稱未在房屋買賣合同中簽名,但方紅某在簽訂買賣合同時在場,方紅某對房屋買賣未提出異議且方紅某、楊某某已收取購房款300000元,并將房產(chǎn)證及土地使用權證交與于某某、張某某,可見,房屋買賣合同是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并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禁止性規(guī)定,應屬有效。方紅某以其不是房屋所有權人為由主張合同無效的,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本院不予采信。根據(jù)房屋買賣合同的約定,方紅某、楊某某有協(xié)助于某某、張某某過戶的義務。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三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方紅某、楊某某于判決生效之日三日內協(xié)助原告于某某、張某某將房產(chǎn)所有權證及土地使用權證過戶至原告于某某、張某某名下。
案件受理費5800元,由被告方紅某、楊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荊門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應當在提交上訴狀時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5800元??顓R至荊門市中級人民法院,開戶行:農(nóng)行海慧支行,戶名:荊門市非稅收入管理局,帳號570401040002701。上訴人在上訴期屆滿后仍未預交上訴費用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審 判 長 李 莉 人民陪審員 蘇 群 人民陪審員 劉愛瓊
書記員:黃天智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