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于某。
委托代理人許國慶,河北運達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平泉縣臺頭山鄉(xiāng)臺頭山初級中學。
法定代表人王立東。
委托代理人杜玉林。
上訴人于某與被上訴人平泉縣臺頭山鄉(xiāng)臺頭山初級中學勞動爭議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平泉縣人民法院(2015)平民初字第283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5年5月27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于某及其委托代理人許國慶,被上訴人平泉縣臺頭山鄉(xiāng)臺頭山初級中學的委托代理人杜玉林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經審理查明認定的事實:在2011年3月,原告平泉縣臺頭山鄉(xiāng)臺頭山初級中學,為解決在平泉縣縣城居住的教師上下班問題,學校原校長劉樹玉組織學校班子成員開會討論,確定學校集資購買通勤車一輛,并聘請于某為校車司機,定月薪2000.00元。車輛購買后,被告于某于2011年4月22日,正式上班成為該校的校車司機。被告于某在學校上班期間,早晨將學校老師從縣城接送到學校,晚上再將老師從學校送回到縣城,時間、行車路線服從學校安排。被告于某將老師送到學校后,于某可自行安排其他事由,學校并不干涉,但學校需要用車時,于某要及時出車。在2014年8月27日,原告決定將校車出賣,并通知被告不要到學校上班了。被告因工薪問題與原告發(fā)生糾紛,而后向平泉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在2014年11月10日該仲裁委員會作出了平勞人仲案字(2014)348號仲裁裁決書,支持了申請人于某的訴求,被申請人平泉縣臺頭山鄉(xiāng)臺頭山初級中學不服該裁決,向本院起訴,要求確認與被申請人之間不屬勞動關系而是勞務關系。
原審法院認為及判決結果:原告平泉縣臺頭山鄉(xiāng)臺頭山初級中學聘用被告于某為本校校車司機,雙方雖未簽訂書面合同,但原告為被告規(guī)定了工作時間、工作任務、行車路線,雙方商定了工資報酬,在原告學校有其他工作任務需要用車時,被告能夠做到隨叫隨到,保障了學校的正常用車。因此,根據原、被告的工作性質應認定原被告之間已形成事實上的勞動關系。雙方解除勞動關系后,原告應給付被告經濟補償,補償的數額為人民幣7000.00元(2000.00元/每月×3個月,2000.00元/每月×1個月/2);而被告于某要求原告為其繳納2011年4月22日至2014年8月27日期間的養(yǎng)老保險的訴訟請求,因被告于某于2014年9月23日向仲裁機關申請仲裁,根據申請仲裁的時效1年的法律規(guī)定,原告應為被告繳納2013年8月27日至2014年8月27日期間的養(yǎng)老保險費,其余部分因已超過仲裁時效本院不予支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一、駁回原告平泉縣臺頭山鄉(xiāng)臺頭山初級中學要求確認與被告于某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的訴訟請求;二、原告給付被告經濟補償7000.00元,此款限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一次性付清;三、原告為被告補繳2013年8月27日至2014年8月27日期間的養(yǎng)老保險費(單位應繳部分),具體數額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限本判決生效后三十日內繳納完畢。案件受理費10.00元,由原告平泉縣臺頭山鄉(xiāng)臺頭山初級中學負擔。
本院認為,上訴人于某于2011年4月22日至2014年8月27在被上訴人處開校車,雙方雖未簽訂勞動合同,一審法院依據雙方的工作性質認定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之間已形成事實上的勞動關系,故雙方解除勞動關系后,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經濟補償及給付數額并無不當。上訴人在被上訴人處工作期間,被上訴人未為上訴人繳納養(yǎng)老保險費,一審法院依據申請仲裁的時效1年的法律規(guī)定,判決被上訴人為上訴人繳納2013年8月27日至2014年8月27日期間的養(yǎng)老保險費,其余部分因已超過仲裁時效不予支持,并無不當。上訴人主張并未超過仲裁時效,但其未提供仲裁時效中止、中斷的相關證據予以證實,對其主張本院支持。上訴人于某的上訴人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綜上,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0.00元,由上訴人于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冉雪芳 審 判 員 鄭建強 代理審判員 張喜艷
書記員:段映雪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