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于加國,男,1956年8月17日出生,住佳木斯市東風區(qū)。
委托代理人吳科技,黑龍江仁元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佳木斯浦東貨運樞紐有限公司,住所地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東風區(qū)。
法定代表人徐其浦,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徐宏宇,黑龍江合林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于加國與被告佳木斯浦東貨運樞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浦東公司)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3月3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于加國的委托代理人吳科技,被告浦東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徐宏宇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于加國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履行征收、回遷安置協議(以下簡稱安置協議),交付符合協議中第二條、第三條約定的房屋及辦理產權證照所需要的全部手續(xù)(房屋價值486萬元);2、判令被告承擔違約責任,自2015年4月1日起按每日5000元向原告支付違約金,至完全履行義務止;(至2017年1月16日328萬元);3、承擔原告律師費8萬元、差旅費等;4、案件受理費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2013年9月30日,被告浦東公司因建設需要,征收原告享有權利的廠房及土地,為了明確原、被告雙方的權利義務,保證征收、回遷順利進行,經佳木斯市中級人民法院行政庭調解,達成安置協議,協議約定,被告保證于2015年3月31日前交付協議中所約定的安置房屋,并將辦理產權證所有資料、手續(xù)交于原告,并在協議中約定,被告如不履行協議義務,按每日5000元承擔違約金,至完全履行義務之日止,時至今日,原告多次催索,被告仍未按協議約定交付符合協議中第二、三條所述的房屋及辦理產權證照的全部資料及手續(xù)。
本院認為:原、被告簽訂的安置協議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其內容并不違反國家強制性法律規(guī)定,被告雖不具備征收主體資格,但其作為征收受益人與原告簽訂的安置協議內容合法有效,對原告訴請被告履行安置協議,本院予以支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訴法》解釋第九十條的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原告提出被告違約,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但原告未提供證據證明被告違約,且被告已通過多種方式通知原告辦理回遷手續(xù),不存在違約行為,對原告主張被告支付違約金和律師費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佳木斯浦東貨運樞紐有限公司按照《征收、回遷安置協議》約定,回遷安置原告于加國建筑面積為809.90平方米的商業(yè)用房,位于浦東貨運樞紐5號樓一層帶二層的臨街商業(yè)用房(1單元2號178平方米,2單元3號113平方米,3單元1號176.5平方米,4單元1號171.2平方米,4單元2號171.2平方米)以不動產登記管理局實際測繪為準,按雙方協議約定執(zhí)行,于判決生效后立即執(zhí)行;
二、駁回原告其他訴訟請求。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延期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69340元,由原告于加國承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冷緒光 審 判 員 蔣婧涵 人民陪審員 孫洪偉
書記員:高巖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