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于萬福,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現(xiàn)住邢臺市橋東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米京濤、吳瑞斌,河北領航律師事務所律師。上訴人(原審原告):李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現(xiàn)住邢臺市橋東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米京濤、吳瑞斌,河北領航律師事務所律師。上訴人(原審被告):劉東駿,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現(xiàn)住橋東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李海英,河北凱華律師事務所律師。被上訴人(原審被告):甘期美,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現(xiàn)住沙河市。
于萬福、李某某上訴請求:1、一審判決第一項用以計算利息的本金,以及利息、利率計算錯誤,請求依法改判(其中200000元自2014年1月19日起、300000元自2013年12月15日起到2016年2月1日止按照年利率24%計算利息,自2016年2月2日起至2016年6月23日按照本金500000元以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利息,自2016年6月24日起到履行完畢之日止按照本金400000元以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利息);2、本案上訴費用由被上訴人承擔。事實與理由:首先,2016年6月23日以前,甘期美所拖欠的本金是500000元,而不是400000元。于萬福、李某某于2016年初將其起訴,2016年6月24日,當日甘期美償還100000元本金,剩余40萬元本金再計算利息。很明顯,2016年6月23日以前的本金應當按照50萬元計算,2016年6月23日以后的本金應當按照40萬元計算,一審判決2016年2月2日即以400000元作為本金計算利息明顯錯誤。其次,一審判決第一項認定拖欠款項的利息按照同期銀行貸款利率計算錯誤,2016年2月1日前利息應當按照年利率24%計算。理由:1、一審判決按照同期銀行貸款利率計算的依據(jù)是雙方簽署的《協(xié)議書》,約定了借款50萬元及按照銀行貸款利率計算利息。根據(jù)合同的目的及履行情況來說,該協(xié)議書不能對于萬福、李某某發(fā)生法律效力。于萬福、李某某第一次起訴時,按照甘期美所出具的借條,共計1000000元及利息。在該案件審理時,因甘期美承諾三個月還清40萬元欠款,所以,于萬福和李某某才放棄了巨大的利益,同意按照50萬元本金,同期銀行貸款利率計算利息。但是,甘期美并沒有按照約定在三個月內(nèi)償還剩余的40萬元本金及利息。這造成了于萬福、李某某短期內(nèi)收回40萬元本金及利息的目的無法實現(xiàn)。因此,于萬福、李某某所做出的放棄100萬元借條和按照同期銀行貸款利率計算利息也應當無效。而且,因甘期美沒有如期償還剩余的40萬元,一審判決認定了協(xié)議書第二條不生效。這樣的認定是正確的。但是,沒有以同樣的理由認定按同期銀行貸款利率計算利息約定不生效,是錯誤的。一審判決既然認定協(xié)議書第三條不生效,那么也就是認定了甘期美于2016年2月1日前所簽的100萬元借條依然能夠作為債權憑證來使用。債權憑證的出具時間是2016年2月1日,甘期美拖欠萬福、李某某本金50萬元利息50萬元。依據(jù)該判決,在這一日前,甘期美所拖欠的50萬利息超出了國家規(guī)定的民間借貸最高標準。但是,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第二十六條的規(guī)定,按年利率24%計算利息是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2、該協(xié)議簽署的權利人不完整,協(xié)議沒有成立,其條款當然無效。該協(xié)議書是于萬福所簽,李某某沒有簽字,李某某也沒有授權于萬福簽字,后來也沒有追認該協(xié)議。因為協(xié)議主體不完整,所以,該協(xié)議書就沒有成立,不能作為法庭判決的依據(jù)。劉東駿辯稱,于萬福、李某某的上訴請求缺乏事實與法律依據(jù),請求駁回其上訴,支持劉東駿的上訴請求。劉東駿上訴請求:依法撤銷(2017)冀0502民初76號民事判決,并改判駁回于萬福、李某某對劉東駿的一審訴求。事實和理由:1、一審判決認定事實錯誤。①一審判決認定2016年2月11日的借條有效是錯誤的。從該借條的內(nèi)容看,一份是今借到李某某現(xiàn)金60萬元,其中包括2013年12月15日所借的30萬元和到2016年2月1日兩年零1個半月的利息30萬元,折合年利率47.059%;一份是今借到于萬?,F(xiàn)金40萬元,其中包括2014年元月19日所借的20萬元和到2016年2月1日兩年零13天的利息20萬元,折合年利率48.98%。由此可以看出,這兩份借條的內(nèi)容都是不真實的,利息約定都是違法的,故該兩份借條都是無效的。②一審認為“協(xié)議約定‘被告甘起美承諾拖欠原告剩余借款本金400000元于協(xié)議簽訂之日起三個月內(nèi)還清,(協(xié)議書中此處是句號),原告(實際應為被告)出具的兩張借款1000000元不再執(zhí)行,不再作為借款憑證’是附條件的約定,被告甘期美沒有在約定時間內(nèi)償還借款,視為該條約定不生效”,屬認定錯誤。于萬福、李某某與甘期美于2016年6月24日簽訂的協(xié)議書是合法有效的,并且該協(xié)議書己經(jīng)履行了部分條款,甘期美沒有全部履行,構成違約,甘期美應當承擔違約責任,但并不能推定該條約定是附條件的約定,因為“被告甘期美承諾拖欠原告剩余借款木金400000元于協(xié)議簽訂之日起三個月內(nèi)還清”這句話和后邊的“乙方于2016年2月1日向甲方出具的兩張100萬元借條不再執(zhí)行”中間用句號斷開,說明這兩句話是并列關系,不是條件約定,否則,兩張1000000元的違法借條就讓一審認定合法了。2、一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兩張共100萬元的借條是2016年2月1日出具的,之后,于萬福、李某某與甘期美于2016年6月24日簽訂一協(xié)議書,對該兩張非法借條明確約定不再執(zhí)行,不再作為債權憑證,并且甘期美也按照重新簽訂的協(xié)議書及時履行了第一期付款義務,根據(jù)擔保法第二十四條之規(guī)定,劉東駿不應承擔任何責任,一審判決其承擔連帶責任,適用法律錯誤,判決錯誤。于萬福、李某某辯稱,劉東駿的上訴請求缺乏事實與法律依據(jù),請求駁回其上訴,支持于萬福、李某某的上訴請求。于萬福、李某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判令被告甘期美償還剩余借款400000元;2、被告甘期美按年利率24%,償還500000元借款利息;3、被告劉東駿承擔擔保責任;4、被告承擔訴訟費用。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3年12月15日,李某某通過建設銀行向甘期美轉款300000元,2014年1月19日轉款120000元。2016年2月1日,甘期美為李某某出具借條:“今借到李某某現(xiàn)金600000元,備注按國家銀行利息付息,該借款是2013年12月15日所借300000元現(xiàn)金和截止到2016年2月1日的利息300000元”。在借條空白處寫“截止到2016年11月底前還款”,在借條右上角,劉東駿書寫擔保人劉東駿,并按手印。劉東駿對于上述兩個借條的真實性認可,甘期美的會計書寫,甘期美按的手印,但認為該兩條上“截止到2016年11月底前還款”系甘期美的會計后來加上去的。李某某陳述條是甘期美的會計書寫,劉東駿系最后書寫。邢臺市橋東區(qū)人民法院分配給劉東駿對于書寫時間承擔舉證責任,在限定時間內(nèi),劉東駿沒有提出申請。2016年4月,原告將甘期美起訴后,于萬福、李某某與甘期美簽訂了協(xié)議書,甘期美確認2013年、2014年共借款500000元,甘期美于簽訂協(xié)議的當日給付借款110000元,其中包括支付的訴訟費10000元,然后撤訴。甘期美承諾拖欠剩余借款本金400000元于協(xié)議簽訂之日起三個月內(nèi)還清,原出具的兩張借款1000000元不再執(zhí)行,不再作為借款憑證。甘期美給付110000元后,原告于2016年6月24日撤訴。原審法院認為,原、被告雙方簽訂的借款合同、協(xié)議書系雙方當事人之間的真實意思表示,并不違反相關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合法有效。原告與甘期美在2016年6月24日簽訂還款協(xié)議時將雙方借條重新約定為借款500000元及按照銀行貸款利率計算利息,系原、被告對于自己權利的處置,予以認定。協(xié)議約定“被告甘期美承諾拖欠原告剩余借款本金400000元于協(xié)議簽訂之日起三個月內(nèi)還清,原出具的兩張借款1000000元不再執(zhí)行,不再作為借款憑證”是附條件約定,甘期美沒有在約定時間內(nèi)償還借款,視為該條約定不生效。劉東駿為借款提供擔保,應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劉東駿辯稱借條上“截止到2016年11月底前還款”系甘期美的會計后來加上去的,在分配舉證責任后,劉東駿沒有提出鑒定申請,對于該辯稱,不予采信。新的協(xié)議沒有超出原擔保債權范圍,也沒有放棄劉東駿的擔保責任,劉東駿辯稱新的協(xié)議簽訂后,其不應當承擔任何責任,應當駁回對劉東駿的訴請無事實或法律依據(jù),不予采信。甘期美已經(jīng)償還100000元自支付時從本金中扣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百四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九條、第二十一條之規(guī)定,判決:一、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日,被告甘期美償還原告于萬福、李某某借款400000元及利息(其中200000元自2014年1月19日起、300000元自2013年12月15日起到2016年2月1日止按同期銀行貸款利率計算利息,自2016年2月2日起到履行完畢之日止按本金400000元以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利息);二、被告劉東駿對上述借款的償還承擔連帶清償責任;三、駁回原告于萬福、李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7300元,減半收取3650元,由被告甘期美、劉東駿負擔。二審查明,2016年2月1日,甘期美還給于萬福出具借條,內(nèi)容為“今借到于萬?,F(xiàn)金400000元,備注按國家銀行利息付息,其中上述借款40萬元是2014年元月19日所借的200000元現(xiàn)金和截止2016年2月1日的利息200000元”。在借條右下角處寫有“截止到2016年11月底前還款”的內(nèi)容,在借條右上角,寫有“擔保人劉東駿”,并按手印。本院二審期間,當事人沒有提交法律意義上的新證據(jù)。二審法院認定的事實與一審法院一致,二審法院對一審法院認定的事實予以確認。
上訴人于萬福、李某某、劉東駿因與被上訴人甘期美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邢臺市橋東區(qū)人民法院(2017)冀0502民初76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6月13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于萬福、李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米京濤,上訴人劉東駿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李海英到庭參加訴訟。被上訴人甘期美經(jīng)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甘期美向李某某、于萬福借款,有兩份中國建設銀行轉賬憑條為證,事實清楚。2016年2月1日的兩張借據(jù)為借款人甘期美向李某某、于萬福書寫出具,上面有擔保人劉東駿簽字、摁有手印,對兩份借條的法律效力應予認定。李某某、于萬福于2014年6月24日與甘期美達成協(xié)議時,作為出借人,李某某、于萬福沒有放棄劉東駿的擔保責任,且協(xié)議內(nèi)容沒有擴大劉東駿的擔保義務,劉東駿對協(xié)議之后的借款及利息,仍應承擔擔保責任。對本案的利息、利率及計付時段如何認定,2016年2月1日甘期美給李某某、于萬福所出具的兩張借據(jù)及2016年6月24日的協(xié)議書應為依據(jù)。兩份借據(jù)及協(xié)議書確定了雙方借款的利息、利率。由于甘期美一方?jīng)]有履行協(xié)議書所確定義務,則應依據(jù)兩份借據(jù)確定本案的利率、利息。兩份借據(jù)的利率,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法律規(guī)定。但于萬福、李某某請求按照年利率24%支持其2016年2月1日之前的利息,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第一款,應予支持。2016年2月1日之后的利息,按兩份借據(jù)確定的利率,即按國家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付利息。2016年6月23日以前,甘期美所拖欠的本金是500000元,而不是400000元,一審判決自2016年2月2日即以400000元作為本金計算利息錯誤,應予糾正。則200000元自2014年1月19日起、300000元自2013年12月15日起到2016年2月1日止按照年利率24%計算利息;自2016年2月2日起至2016年6月23日按照本金500000元以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利息;自2016年6月24日起到履行完畢之日止按照本金400000元以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利息。綜上,于萬福、李某某上訴請求成立,劉東駿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和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三項,判決如下:
一、維持河北省邢臺市橋東區(qū)人民法院(2017)冀0502民初76號民事判決第二、三項,即“劉東駿對本案甘期美所借款項的償還承擔連帶清償責任;”“駁回于萬福、李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二、變更河北省邢臺市橋東區(qū)人民法院(2017)冀0502民初76號民事判決第一項“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日,被告甘期美償還原告于萬福、李某某借款400000元及利息(其中200000元自2014年1月19日起、300000元自2013年12月15日起到2016年2月1日止按同期銀行貸款利率計算利息,自2016年2月2日起到履行完畢之日止按本金400000元以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利息);”為“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日,甘期美償還于萬福、李某某借款400000元及利息(其中200000元自2014年1月19日起、300000元自2013年12月15日起到2016年2月1日止按年利率24%計算利息;自2016年2月2日起至2016年6月23日按照本金500000元以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利息;自2016年6月24日起到履行完畢之日止按照本金400000元以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利息?!比绻窗幢九袥Q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一審案件受理費負擔不變。二審案件受理費7300元,由劉東駿和被上訴人甘期美共同承擔。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梁 兵
審判員 楊擁軍
審判員 尚好勇
書記員:張浩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