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臨西縣曲軸廠,住所地臨西縣河西鎮(zhèn),組織機構代碼:75026040X。
法定代表人張繼貴,系該廠廠長。
委托代理人南德芹,河北冀南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王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山東省臨清市。
委托代理人施廷貴,臨清志同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上訴人臨西縣曲軸廠因勞動爭議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臨西縣人民法院(2016)冀0535民初16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審查明,原告臨西縣曲軸廠成立于1990年6月5日,法定代表人張繼貴,注冊號130535100000392,主要經營曲軸、齒輪、汽車配件。被告王某某自1998年開始在原告臨西縣曲軸廠工作,從事車床加工,工資以件給付,雙方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原告臨西縣曲軸廠未為被告王某某繳納社會保險。王某某因臨西縣曲軸廠未給其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用為由作為申請人以臨西縣曲軸廠為被申請人向臨西縣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其訴請稱1998年開始在臨西縣曲軸廠從事車床加工至今,請求解除與被申請人之間的勞動關系,要求被申請人一次性支付經濟補償金93600元(1998年至2015年7月)。2015年12月7日,臨西縣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委員會作出臨勞人仲案(2015)07號裁決書,仲裁委認為臨西縣曲軸廠經依法通知無故拒不到庭,未提交答辯狀及相關證據(jù),應承擔不利后果,因此認定王某某與臨西縣曲軸廠于1998年至2015年7月存在事實勞動關系,并且被申請人未依法為申請人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用,故申請人請求解除與被申請人之間的勞動關系,應予以支持。經濟補償金,因王某某沒有提供其解除勞動關系前12個月的工資數(shù)額,無法確定其月平均工資數(shù)額,故按照當?shù)刈畹凸べY標準1310元/月予以支付18個月的工資,共計23580元。2015年12月10日,仲裁委向臨西縣曲軸廠送達了該裁決書。臨西縣曲軸廠在法定期限內向原審法院提起訴訟。
原審認為,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條規(guī)定,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y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不超過當?shù)卦伦畹凸べY標準十二個月金額的爭議;除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外,仲裁裁決為終局裁決,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fā)生法律效力。本案中,仲裁委裁決臨西縣曲軸廠向王某某支付經濟補償金為18個月的當?shù)卦伦畹凸べY,已經超出12個月的金額,故仲裁委對此作出的裁決,不屬于終局裁決,當事人一方不服裁決的,可以自裁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臨西縣曲軸廠在收到仲裁裁決書的第12日內提起訴訟,故原告的起訴,符合法律規(guī)定。關于原告臨西縣曲軸廠與被告王某某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的問題。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時可參照下列憑證:(一)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職工工資發(fā)放花名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二)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fā)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三)勞動者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四)考勤記錄;(五)其他勞動者的證言等。其中,(一)、(三)、(四)項的有關憑證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在仲裁階段,王某某主張自1998年至2015年7月在臨西縣曲軸廠從事勞動,臨西縣曲軸廠未提交證據(jù),在本案訴訟階段,亦未在舉證期間提交相關證據(jù),應承擔不利后果,故認定原、被告之間自1998年至2015年7月存在勞動關系。原告臨西縣曲軸廠未給被告王某某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用,現(xiàn)王某某要求解除與原告之間的勞動合同,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的規(guī)定,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故對于原、被告之間的勞動合同,應予以解除。關于經濟補償金的支付,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的規(guī)定,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guī)定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經濟補償金的數(shù)額,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之規(guī)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本案中,被告王某某未能提供其解除勞動關系前12個月的工資數(shù)額,無法確定其月平均工資,故月工資參照臨西縣最低工資標準1310元/月計算。被告王某某自1998年至2015年7月在原告臨西縣曲軸廠工作,共計17年零7個月,應支付其18個月的經濟補償金,共計1310元/月×18月=23580元。綜上,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六條、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第(三)項、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四十七條第一款、第三款之規(guī)定,原審判決:一、解除原告臨西縣曲軸廠與被告王某某的勞動關系;二、原告臨西縣曲軸廠自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一次性支付被告王某某經濟補償金23580元;三、駁回原告臨西縣曲軸廠的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10元,減半收取5元,由原告臨西縣曲軸廠負擔。
二審經審理查明事實與原審查明事實一致。另查明,王某某主張在2015年7月20日因身體受到傷害,此后未在臨西縣曲軸廠工作。
本院認為,本案系勞動爭議糾紛。臨西縣曲軸廠主張其已依法注銷,但未提交該廠申請注銷及工商登記機關核準其注銷的相關資料,對該廠的上述主張本院不予采信。臨西縣曲軸廠作為用工單位,在王某某作為勞動者已力盡所能提供其與該廠存在勞動關系的基本證據(jù)后,臨西縣曲軸廠有責任提供證明其主張與王某某不存在勞動關系的用工名冊、工資表和考勤表等證據(jù)。否則,臨西縣曲軸廠應承擔本案不利后果。因臨西縣曲軸廠未提供證明其主張的相關證據(jù),原審根據(jù)查明的事實,認定臨西縣曲軸廠與王某某自1998年至2015年7月存在勞動關系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本案起訴前,王某某就本案糾紛申請勞動爭議仲裁,臨西縣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委員會作出的勞動仲裁裁決為非終局裁決。臨西縣曲軸廠起訴至原審法院后,該勞動仲裁裁決不發(fā)生法律效力,原審法院應就雙方的該勞動爭議糾紛進行審理。故原審判決解除雙方的勞動關系,并判令臨西縣曲軸廠支付王某某經濟補償金并無不當。臨西縣曲軸廠在本案一審時未主張王某某申請勞動爭議仲裁超出仲裁時效,二審上訴時予以主張且現(xiàn)有證據(jù)不能證明該廠在2013年1月注銷,對該廠關于王某某超出勞動仲裁時效的主張不予支持。綜上,臨西縣曲軸廠的上訴理據(jù)不足,應予駁回。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guī)定,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0元,由臨西縣曲軸廠承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信深謙 代理審判員 張志春 代理審判員 王小英
書記員:高蔚龍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