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豐某福星建材廠,住所地豐某滿族自治縣鳳某鎮(zhèn)下壩村。投資人:張金蕊,經理。委托訴訟代理人:張久祥(系張金蕊之父),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滿族,農民,住豐某滿族自治縣。委托訴訟代理人:盧子軍,河北凱宣律師事務所律師。被上訴人(原審原告):豐某滿族自治縣鳳某鎮(zhèn)下壩村民委員會。法定代表人:李作巖,村主任。委托訴訟代理人:龐建業(yè),河北飛雁律師事務所律師。
豐某福星建材廠上訴請求:撤銷原判,依法改判駁回被上訴人的訴訟請求。事實和理由:一、被上訴人不是適格訴訟主體。2006年雖然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簽訂租賃合同,實質上是徐玉琦等6戶村民委托被上訴人與上訴人簽訂租賃合同,所租賃的土地并非被上訴人的,合同簽訂后,上訴人一直與6戶村民在履行合同。本案缺少必要的原告,《租地合同書》的甲方有村委會和七組,當時七組組長李可君代表尹繼祖簽字,實際用地是七組的,履行合同也是七組村民,案件結果與七組村民存在利害關系,七組應當參加訴訟,因此,一審法院程序違法。二、一審法院在訴訟前就接受被上訴人委托,沒有通知上訴人到場參與就進行委托鑒定,并采信鑒定意見,程序違法。三、一審法院認定土地流失面積不符合實際。根據(jù)被上訴人提供的照片,尚能進行平整的土地有0.3畝左右,因為村民阻止上訴人進行恢復。土地已經交付村民,因村民內部分配的原因引起紛爭。四、《租地合同書》第七條約定:乙方如停辦企業(yè),必須在當年春天前復耕,復耕的費用由乙方負責,如乙方不能復耕,乙方應按畝租金的15%賠償甲方。在簽訂合同之時,就已經明確了不能復耕的法律后果,一審判決上訴人賠償被上訴人119358.00元,超出合同約定的范圍。豐某滿族自治縣鳳某鎮(zhèn)下壩村民委員會辯稱,雙方簽訂的土地租用合同第二款約定:不能影響原來土地使用面積,經一審庭審及法院鑒定報告,上訴人的取土行為造成被上訴人土地流失,據(jù)此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清楚,證據(jù)確鑿,適用法律正確,請求二審法院依法維持原判,駁回上訴。第一、上訴人認為被上訴人的訴訟主體不適格,其理由不能成立,一審提交的土地租用合同載明,雙方是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依據(jù)合同的相對性,上訴人與被上訴人是解決糾紛的主體,第二、2016年民初1308號生效的判決中,法院認定主張權利的主體應該是上訴人,據(jù)此,上訴人的第一點上訴理由不能成立。關于第二點上訴理由,被上訴人依法向法院申請鑒定,法院按法定程序委托,指定鑒定機構鑒定,程序不存在問題,鑒定報告合法有效。關于第三點上訴理由,上訴人提到,一審法院為何不判令繼續(xù)恢復的行為,此理由不能成立,依據(jù)2016年1308號判決已經查明土地難以恢復。豐某滿族自治縣鳳某鎮(zhèn)下壩村民委員會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依法判令被告賠償原告因被告取土造成土地面積減少的損失,折合人民幣12萬元整。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06年原告與被告簽訂租用土地合同,被告租用原告的土地取土開辦磚廠,租用期限為2006年至2015年,其中雙方在合同中約定不能影響原土地使用面積,后被告一直利用該地塊取土生產磚,被告于2015年春季停產,停產后,被告并未對所取土的耕地進行全部復耕,有一部分土地因被告的生產取土已從原來的山坡地變成垂直斷層,并在斷層的下部亦有部分土地未進行復耕,其從原耕地的總體上和客觀上看已無法做到恢復,從而造成原有耕地面積的減少。原告向本院提出委托相關機構對所流失土地進行價格評估,該價格評估機構依據(jù)被告取土占地原承包戶的土地分戶統(tǒng)計臺賬所記載的畝數(shù),并根據(jù)豐某國土測繪有限公司實地測繪的爭議土地所剩余土地面積,二者相減,得出流失土地面積,并得出流失土地的價格為119358.00元(具體流失土地面積為4.0137畝)。因該土地面積的減少,引起該村村民在土地承包分配上的糾紛,故原告提起訴訟,要求被告賠償流失土地損失12萬余元。一審法院認為,因本案原被告雙方在簽訂租用土地協(xié)議時約定了占地取土不能影響原土地使用面積,根據(jù)原告提供的被告取土占地承包戶的土地分戶臺賬所記載的原畝數(shù),并結合豐某國土測繪有限公司實地測繪的爭議土地現(xiàn)所剩面積,可以得出該流失土地的面積及評估價格,因被告未按雙方簽訂的租用土地協(xié)議中不能影響原土地使用面積的約定,造成該土地面積減少,故被告違反該協(xié)議約定,應賠償給原告造成的相應損失,被告雖不認可豐某國土測繪有限公司的測繪結果及流失土地的價格評估結論,但未能提供相關證據(jù)予以證實自己的抗辯理由,故對其此抗辯理由不予采信,對于原告請求被告給其相關評估費的主張,因該此項支出屬于原告提供證據(jù)方面的支出,因本案的性質系合同關系,原告的此項支出不是其直接損失,與本案無直接因果關系,故不予支持。綜上所述,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六十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一十三條之規(guī)定,判決:一、被告豐某福星建材廠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一次性賠償原告豐某滿族自治縣鳳某鎮(zhèn)下壩村民委員會流失土地損失119358.00元;二、駁回原告其他訴訟請求。如果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金錢給付義務,將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本院二審期間,當事人沒有提交新證據(jù)。一審法院認定的事實有相應的證據(jù)予以佐證,依法予以確認。
上訴人豐某福星建材廠因與被上訴人豐某滿族自治縣鳳某鎮(zhèn)下壩村民委員會租賃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豐某滿族自治縣人民法院(2017)冀0826民初90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8月7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雙方簽訂的《租用土地合同書》系各自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并受法律保護,各方當事人應按合同約定履行相應的義務。被上訴人當時的村長和會計在《租用土地合同書》上簽字,并非上訴人所稱的6戶村民,且上訴人對此認可,故被上訴人作為本案原告主體適格。二審庭審中,上訴人自認,在一審法院依被上訴人申請委托鑒定機構對流失的土地進行鑒定時,曾電話通知上訴人,因上訴人自己以為是國土資源局的、與其沒有關系而沒有到現(xiàn)場參與鑒定勘驗,因此,一審法院委托鑒定并采信《價格評估報告書》,符合相關法律規(guī)定。合同到期后,上訴人未按約定將能夠復耕的土地交付被上訴人,構成違約,其應承擔相應責任。上訴人主張該《價格評估報告書》不符合實際,但未能提供相應的證據(jù),對其該項主張,本院不予支持。一審法院將上訴人的名稱寫為“豐某滿族自治縣福星建材廠”錯誤,應為“豐某福星建材廠”,本院予以更正。綜上所述,豐某福星建材廠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案件受理費2700.00元,由豐某福星建材廠負擔。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孫琳麗
審判員 李紅梅
審判員 劉 音
書記員:劉炯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