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豐寧滿族自治縣大閣鎮(zhèn)南瓦某村第七村民組,住所地: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大閣鎮(zhèn)南瓦某村。負責人:祝子華,系該組組長。委托訴訟代理人:岳海軍,河北承天律師事務所律師。被上訴人(原審原告):祝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滿族,學生,住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法定代理人:祝某(系被上訴人祝某某之父),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滿族,農(nóng)民,住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子華,河北坤平律師事務所律師。
南瓦某村第七組上訴請求:1、請求承德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撤銷豐寧滿族自治縣人民法院做出的(2018)冀0826民初892號民事判決,依法改判駁回被上訴人的訴訟請求。事實和理由,一、一審法院認定的事實存在錯誤。一審法院認為“(157.36畝占地補償款)被告占地補償款分配方案確定的時間為2012年6月13日”。截止時間為2012年4月1日。又認定“2018年1月18日,南瓦某村第七村民組征占土地補償款分配方案經(jīng)豐寧滿族自治縣大閣鎮(zhèn)南瓦某村民委員會審批通過,截止時間為2017年1月24目。2012年6月13日的分配方案只能確定哪些人員參與分配,只是一個參與分配人員的標準,并沒有對后來占地補償款參與分配的人數(shù)進行確定。2017年1月18日的分配方案按著2012年6月13日訂立的標準,確定參與的人員數(shù)額,并根據(jù)2017年1月24日占地補償款發(fā)放到上訴人賬戶的時間確定分配的具體人數(shù)。二、一審法院判決缺乏法律依據(jù)。1、一審法院根據(jù)被上訴人的父母居住情況及被上訴人出生的時間認定其具有村民資格。2012年6月13日確定的分配方案中列明了四種參與分配占地補償款的標準,其中就有“四、正常婚入和合法出生分人口”,數(shù)年來,南瓦某村第七村民組均是參照該標準確定每次分配的具體人數(shù)。2017年分配157.36畝土地補償款也不例外。該標準相當于確立村民資格的一個標準。被上訴人屬于三胎非法生育,按著前述的標準,是不能參與占地補償款的分配。數(shù)年來,南瓦某村七組一直遵守該決議的事項,并已經(jīng)形成了集體意志。一審法院援引原始取得和加入取得的標準認定被上訴人具有村民資格,顯然逾越了職權,確定村民資格不是人民法院的職責所在,屬于村民自治范圍的事項。2、被上訴人沒有按著法定程序主張權利。根據(jù)《物權法》第63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集體經(jīng)濟組織、村民委員會或者其負責人做出的決定侵害集體成員合法權益的,受侵害的集體成員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銷”,該條款確立了一個程序,就是受侵害的集體成員享有撤銷權。一審法院沒有按著法定的程序要求指示被上訴人行使權利,不但直接認定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資格,還徑直判決給付被上訴人占地補償款,嚴重背離了法律規(guī)定。三、一審法院判決給付被上訴人占地補償款170000.00余元會對上訴人已經(jīng)形成的相對穩(wěn)定社會秩序的突破。被上訴人屬于縣城周邊區(qū)域,自2007年開始,村內(nèi)的大量土地陸續(xù)被開發(fā)區(qū)征用。2011年7月21日被上訴人通過會議決議的方式,形成了占地補償款的分配標準。該標準一直被村民恪守,并已經(jīng)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的社會關系,非法三胎出生的兒童都沒有分配給占地補償款。一審法院通過判決的方式突破既有的秩序,一定會產(chǎn)生大量的案件。該判決還突破了新生兒因為沒有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在分配時并沒有全數(shù)分配,按著出生的年限區(qū)別對待。如果法院認為被上訴人具有村民資格,也應當按著出生的時間4年至6年給付80%。綜上所述,一審法院判決突破了法律的規(guī)定,直接判決給付被上訴人占地補償款屬于違法判決,因此,請求承德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撤銷豐寧滿族自治縣人民法院做出的(2018)冀0826民初892號民事判決,依法改判駁回被上訴人的訴訟請求。祝某某辯稱,原審判決客觀公正,認定應當給付土地補償款的事實清楚、證據(jù)充分,符合法律規(guī)定,判決并無不當,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請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一、原審法院認為157.36畝的土地補償款分配方案確定的時間2012年6月13日,截止時間2012年4月1日;原告祝某某出生于2011年12月19日,2012年5月3日祝某某戶籍登記在南瓦某村第七組;原審法院認定的2012年6月13日的分配方案時間截點。在此時間之前出生入戶自然取得了分配的權利。二、原告祝某某的父母均具有南瓦某村第七組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資格,是該組村民。其兒子祝某某自出生之日起××就××自然××組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資格,任何人和任何組織都不能擅自剝奪?!秼D女兒童保護法》明確規(guī)定要保護兒童的合法權益,根據(jù)當前的政策即使超生也不得有歧視性待遇,農(nóng)村居民靠土地維持最基本的生活,不能變相剝奪他們最基本的生存權利,最高院關于土地承包法解釋24條“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時已經(jīng)具有本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請求支付相應份額的,應予支持”。祝某某出生入戶時間在157.36畝補償款撥付到村委會之前(即2017年1月24日之前),無論是三胎還是四胎以現(xiàn)行政策都不應剝奪其公民資格,不得有歧視性待遇,因此,理應給付其應分得的土地補償款。三、上訴人的行為有失公平原則,157.36畝土地補償款于2017年月24日撥付到村,2011年6月13日以后出生的10多名兒童都分得了該筆土地補償款,如祝子福的孫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寇志華二兒子xxxx年xx月xx日出生、祝福東二女兒xxxx年xx月xx日出生、兒子xxxx年xx月xx日出生、上訴人的負責人組長祝子華二孫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這些人等都分得了土地補償款,如果說三胎違法不分配,那么祝子華的長孫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可其父母是在2012年補辦的結婚手續(xù),同樣違法行為確在這次分得了補償款,出現(xiàn)了不同的待遇,因此顯失公平。然而,現(xiàn)在沒有法律和政策規(guī)定三胎就不能取得本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資格,就不享有土地補償款分配權。四、上訴人的行為嚴重侵害了被上訴人的合法權益,被上訴人生在農(nóng)村長在農(nóng)村,父母都是本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孩子出生戶籍登記在本村,正向原判決認定那樣,被上訴人自出生之日起就原始取得了本組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資格,任何人都不能剝奪。我國《憲法》第42條明確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國家通過各種途徑,創(chuàng)造勞動就業(yè)條件,加強勞動保護……”。而上訴人的行為未看到國家的大政方針,而從某一個環(huán)節(jié)小節(jié)問題上找客觀理由變相剝奪一個公民的合法權益。剝奪其土地補償款分配權就等于剝奪了他的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即勞動的權力,農(nóng)村居民以種地為生,土地是他的唯一賴以生存的基礎,土地是其最基本的生存保障,任何人任何組織都不能變相剝奪。鑒于上述事實和理由,原審判決在開庭之后,綜合考慮,才做出了客觀公證的判決,既尊重了客觀事實,又維護了公平正義。因此,原審判決并無不當,請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祝某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要求分配給原告應得土地補償款171394.90元;2、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一審法院認定事實:原告祝某某的父親祝某及母親劉鳳英系被告豐寧滿族自治縣大閣鎮(zhèn)南瓦某村第七村民組村民,原告祝某某于xxxx年xx月xx日出生,2012年5月3日戶籍登記在被告南瓦某村第七村民組。2011年6月13日,豐寧滿族自治縣大閣鎮(zhèn)南瓦某村民委員會與豐寧滿族自治縣土地儲備中心簽訂土地收儲協(xié)議,約定豐寧滿族自治縣土地儲備中心擬收儲大閣鎮(zhèn)南瓦某村民委員會土地704.73畝(園區(qū)大廈及園區(qū)道路占地作為征收儲備土地,面積301.05畝,其余土地作為預征收儲備土地,面積403.68畝)。其中征用南瓦某村第七村民組土地157.36畝,征地補償款為4126496.00元。2012年6月13日,經(jīng)南瓦某村第七村民組全組村民討論確定土地補償款分配方案:“一、參加分配人員按七組在冊人口,以派出所戶口為準。二、參加分配人截止時間為2012年4月1日。三、入戶時有協(xié)議的按協(xié)議執(zhí)行。四、正?;槿牒秃戏ǔ錾丝?,按入戶時間為準。”以十分為滿分,按分配方案確定村民每人的分數(shù)進行土地補償,滿分應分得的土地補償款為171394.9元。2017年1月18日,南瓦某村第七村民組征占土地補償款分配方案經(jīng)豐寧滿族自治縣大閣鎮(zhèn)南瓦某村民委員會審批通過。分配方案審批表中分配方案主要內(nèi)容載明,此方案截止日期為2017年1月24日。一審法院認為,本案屬于農(nóng)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與本集體經(jīng)濟組織之間土地補償費分配糾紛,屬于人民法院民事受案范圍。農(nóng)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資格的確定,是解決土地補償費分配糾紛的基本前提。農(nóng)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資格的取得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原始取得;二是加入取得。原始取得是指通過人口的自然繁衍,祖祖輩輩生活在特定的經(jīng)濟組織所在地,而自然取得成員資格。其最主要的表現(xiàn)形式就是出生,父母雙方均具有本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資格的出生人員,自其出生時起即具有本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資格。本案原告祝某某xxxx年xx月xx日出生,2012年5月3日戶籍登記在被告南瓦某村第七村民組。父母雙方均為被告小組成員,原告自出生時起即原始取得該集體成員資格。被告土地補償款分配方案確定的時間為2012年6月13日,是在原告取得成員資格日期之后。被告在原告已經(jīng)取得本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資格的情況下沒有確定分配給原告相應的份額,是對原告合法權益的侵害。原告請求被告按其他成員同等支付土地補償費合法有據(jù),本院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二條、第十條、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nóng)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的規(guī)定,判決:被告豐寧滿族自治縣大閣鎮(zhèn)南瓦某村第七村民組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給付原告祝某某土地補償款171394.90元。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3728.00元,減半收取1864.00元,由被告豐寧滿族自治縣大閣鎮(zhèn)南瓦某村第七村民組承擔。二審查明的事實與一審法院認定事實相同。
上訴人豐寧滿族自治縣大閣鎮(zhèn)南瓦某村第七村民組(以下簡稱南瓦某村第七組)因與被上訴人祝某某侵害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權益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人民法院(2018)冀0826民初892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8年8月15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南瓦某村第七組的負責人祝子華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岳海軍,被上訴人祝某某的法定代理人祝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子華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農(nóng)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資格的確定,是解決土地補償費分配糾紛的基本前提。農(nóng)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資格的取得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原始取得;二是加入取得。原始取得是指通過人口的自然繁衍,祖祖輩輩生活在特定的經(jīng)濟組織所在地,而自然取得成員資格。其最主要的表現(xiàn)形式就是出生,父母雙方均具有本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資格的出生人員,自其出生時起即具有本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資格。本案被上訴人祝某某xxxx年xx月xx日出生,2012年5月3日戶籍登記在上訴人南瓦某村第七組。父母雙方均為上訴人小組成員,被上訴人自出生時起即原始取得該集體成員資格。上訴人土地補償款分配方案確定的時間為2012年6月13日,是在被上訴人取得成員資格日期之后。上訴人在被上訴人已經(jīng)取得本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資格的情況下沒有確定分配給被上訴人相應的份額,是對被上訴人合法權益的侵害。雖然祝某某系父母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超生子女。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條規(guī)定,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自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是其作為民事主體的基本資格,不因父母是否違反計劃生育政策而受到影響。違反計劃生育政策出生的子女應當具有出生地所在集體組織的成員資格,享有收益分配權。父或母一方不是本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的。父或母一方不是本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其子女只要登記了本集體經(jīng)濟組織所在地常住戶口,就應具有本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資格。故被上訴人請求上訴人按其他成員同等支付土地補償費合法有據(jù),本院予以支持。綜上所述,南瓦某村第七組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案件受理費3278.00元,由上訴人南瓦某村第七組負擔。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鄧立波
審判員 陳建民
審判員 于相成
書記員:郭紹辰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