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銀城中路200號14樓1409-1410室。
法定代表人:許羅德,系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萬正學,系湖北獬志律師事務所律師,系特別授權。
委托訴訟代理人:孫振,系湖北獬志律師事務所員工,系特別授權。
被告:鄧珞,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黃石市黃石港區(qū)。
被告:石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黃石市黃石港區(qū)。
原告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銀公司)訴被告鄧珞、石某某借款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9月26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本院審判員朱浩波適用簡易程序,于2018年3月22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中銀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孫振,被告鄧珞到庭參加了訴訟。被告石某某經本院傳票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本院依法對本案進行了缺席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中銀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被告鄧珞、石某某立即償還原告中銀公司借款本金84412.77元、利息10328.72元、滯納金9450元,合計人民幣104191.49元(以后本息以合同及原告計算機系統(tǒng)為準,計算至全部清償之日)。2、被告鄧珞、石某某承擔原告中銀公司為實現(xiàn)債權所發(fā)生的律師費10400元。3、保全費、訴訟費、公告費、郵寄費等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
事實與理由:2016年6月15日,原告中銀公司與被告鄧珞簽訂《信用貸款額度申請和使用合約》,約定被告鄧珞向原告中銀公司借款97000元,合同對借款的期限、用途、費用、利率、違約責任等進行了約定。被告鄧珞與被告石某某系夫妻關系,按照《共同還款承諾書》的約定,被告石某某對上述債務承擔共同償還責任。2016年6月16日,原告中銀公司按照約定向被告鄧珞發(fā)放了貸款97000元。但被告鄧珞未按合同約定還款,至今尚欠原告中銀公司本息合計人民幣104191.49元,故成此訴。
被告鄧珞辯稱,被告鄧珞同意還錢,也一直在還錢,原告沒有必要起訴至法院,不同意承擔訴訟費、律師費等費用。被告石某某對《共同還款承諾書》的內容并不知曉。
被告石某某在本院規(guī)定的期間內未向本院提交書面答辯狀,也未向本院提交相關證據(jù)材料。
經本院審理查明,2016年6月15日,原告中銀公司(甲方)與被告鄧珞(乙方)簽訂了合約編號為2016年消借第0614012206號的《信用貸款額度申請和使用合約》,合同約定,貸款額度為人民幣97000元,貸款用途為家裝,貸款使用期限自放貸日起36期。貸款執(zhí)行固定月利率為1.55%,發(fā)放貸款時,甲方有權從乙方還款賬戶中扣收貸款總額3%的貸款動用費。逾期付款滯納金按月收取,按逾期時貸款余額計算,標準為每日萬分之。乙方還款方式包括月結還款和提前預約還款兩種,月結還款以自動扣款方式進行,自動扣款日為每月最后一日,但首次動用信用貸款后的第一個自動扣款日為貸款動用后次月的最后一日。還款方式為每月等額本息方式。乙方未按期足額歸還貸款本息,甲方有權降低或停用乙方信用貸款額度,或提高貸款利率,或宣布本合約項下貸款本息全部或部分提前到期并要求乙方提前結清貸款。甲方有權要求乙方賠償因其違約給甲方造成的損失,包括實現(xiàn)債權(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評估費、拍賣費等)相關費用損失。發(fā)生爭議由合約簽訂地法院管轄。合同簽訂地為在位于黃石市團城山桂林南路1號的中行黃石營業(yè)部。上述合同簽訂后,原告中銀公司按照約定于2016年6月16日向被告鄧珞發(fā)放了貸款人民幣97000元,同日原告中銀公司從被告鄧珞銀行賬戶中扣收了貸款動用費人民幣2910元。被告鄧珞分別于2016年8月3日、9月2日、10月4日、11月5日、12月5日、2017年1月5日償還了原告中銀公司人民幣4273.42元、3509.47元、3525.38元、3511.43元、3535.48元、3535.52元,共計人民幣21890.70元。
另查明,被告鄧珞、石某某系夫妻關系。2016年6月14日,被告石某某向原告中銀公司出具《共同還款承諾書》,承諾對被告鄧珞與原告中銀公司簽訂的《信用貸款額度申請和使用合約》項下的主債權及利息、逾期利息、復利、罰息、違約金、訴訟費、保全費、執(zhí)行費、律師費等實現(xiàn)債權的費用承擔共同還款義務。
本院認為,本案系借款合同糾紛。原、被告雙方所簽訂的《信用貸款額度申請和使用合約》、《共同還款承諾書》,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的表示,合同內容不違反國家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合同合法有效,該合同對原、被告雙方均具有法律約束力,原、被告雙方均應按合同約定履行各自的義務。本案中,原告履行了借款義務后,被告鄧珞未按合同約定按期歸還借款本息,已構成違約,原告有權按照合約約定要求被告鄧珞提前償還全部借款本息。
一、關于被告石某某的責任問題。原告中銀公司提出要求被告石某某對被告鄧珞不能償還的合約項下的款項承擔全部的保證還款責任的訴訟請求,因被告鄧珞、石某某系夫妻關系,且被告石某某向原告中銀公司出具了共同還款承諾書,原告中銀公司主張被告石某某承擔共同還款責任符合合同約定,故對原告中銀公司提出要求被告石某某承擔共同還款責任的訴訟請求,本院依法予以支持。
二、關于實際借款本金的問題。原告中銀公司主張實際借款金額為人民幣97000元。被告鄧珞辯稱其實際獲得借款金額只有80000余元。本院認為,借款本金應以原告中銀公司實際支付的借款金額為限。本案中原告中銀公司雖向被告鄧珞的銀行賬戶匯入了人民幣97000元,但同日原告中銀公司從被告鄧珞的銀行賬戶中扣收了貸款動用費人民幣2910元,且原告中銀公司不能證明其收取該款項的正當理由,故該款項應從借款本金中扣除,被告鄧珞實際收到的借款本金為人民幣94090元。至于同日被告鄧珞的上述銀行賬戶中支出的其他款項,因該款項系轉款支付,不能證明該款項系原告中銀公司收取,該部分款項不應扣減借款本金。故對被告鄧珞提出的上述辯解意見,本院予以部分支持,本院依法確認本案實際借款本金為人民幣94090元。
三、關于實欠借款本金、利息的問題。原告中銀公司主張按月利率1.55%的標準計息,被告鄧珞辯稱雙方口頭約定的利率標準為月利率0.86%,應按月利率0.86%的標準計息。本院認為,合同約定的利率標準為月利率1.55%,合同是被告鄧珞本人所簽,被告鄧珞系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且被告鄧珞已按該合同約定履行了前期的合同義務,故對被告鄧珞提出的上述辯解意見,本院依法不予采信,本院依法確認雙方約定的借款利率為月利率1.55%。以實際借款金額為基數(shù),按月利率1.55%的標準計息,結合被告實際還款情況,本院依法確認截止至2017年1月5日止,被告鄧珞已償還的金額人民幣21890.70元中,借款本金為人民幣12656.34元,借款利息為人民幣9234.36元。其中已償還的利息部分因其計息標準未超出法律規(guī)定的利率標準,本院不再處理;已償還的本金部分應扣減借款本金,即截止至2017年1月5日止,被告實欠原告中銀公司借款本金人民幣81433.66元(94090元-12656.34元)。同時根據(jù)合同約定,被告鄧珞應于2017年1月31日按合同約定的月利率1.55%的標準支付2017年1月6日至1月31日期間的利息1093.93元(81433.66元×1.55%÷30天×26天),因被告鄧珞逾期未支付該部分的利息,故自2017年2月1日起,被告鄧珞應按合同約定支付滯納費。因合同中約定的滯納費實為逾期利息。雙方約定的固定利率相當于年利率18.6%,滯納費折算后相當于年利率18.25%,兩者相加,逾期年利率超過了24%,對超出的部分,本院依法不予以支持。本院依法確認被告鄧珞應從2017年2月1日起,以實欠借款本金為基數(shù),按年利率24%的標準支付利息。綜上,故對原告中銀公司提出的關于借款本金、利息、滯納費的訴訟請求,本院依法予以部分支持。
四、關于律師費、保全費等費用的問題。原告中銀公司主張被告負擔本案全部訴訟費用(包括但不限于訴訟費、律師費、保全等相關費用)。本院認為,原告中銀公司的主張符合合同約定,應予以支持,但該費用應以原告中銀公司實際支出為準,
本案中,原告中銀公司提交的證據(jù)僅證明其支出了案件受理費、保全費的費用,未向本院提交證明其已支出的律師代理費的證據(jù)材料,故對原告中銀公司提出的此項訴訟請求,本院依法予以部分支持。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二百零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百四十四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鄧珞、石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償還原告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借款本金81433.66元、利息1093.93元,共計人民幣82527.59元,并支付利息(以借款本金人民幣81433.66元為基數(shù),按年利率24%的標準計息,從2017年2月1日起計算至上述款項清償之日止)。
二、駁回原告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提出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被告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受理費減半收取1296元、保全費1120元,共計人民幣2416元,由被告鄧珞、石某某共同負擔(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日內交納本院)。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黃石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朱浩波
書記員: 方在娟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