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中央儲備糧牡丹江直屬庫,住所地黑龍江省海林市。法定代表人:褚鳳新,該直屬庫主任。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元哲,男,朝鮮族,中央儲備糧牡丹江直屬庫工作人員,住黑龍江省海林市。委托訴訟代理人:吳紅偉,黑龍江宏碩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海林市地盛糧油貿易有限公司,住所地黑龍江省海林市。法定代表人:佟永海,該公司總經理。委托訴訟代理人:孫德仁,黑龍江建文律師事務所律師。
牡丹江直屬庫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害、排除妨礙,即停止阻止原告將儲存至被告處1819370公斤玉米出庫的行為,并將1819370公斤玉米交付給原告。2、本案費用由被告承擔。事實與理由:原、被告于2015年11月19日簽訂倉儲設施設備租賃合同一份,原告租用被告位于海林市長汀鎮(zhèn)滿城村倉房及倉房附帶設施4棟,用以儲存中央事權糧食(其他權利義務詳見倉儲設施設備租賃合同)。目前,原告在被告處出庫剩余玉米1819370公斤需立即出庫,國家已將該儲存玉米出售給第三方。原告在對玉米進行出庫的過程中,被告無理阻止原告人進行出庫,被告的該行為,已經嚴重影響原告按期交付玉米,將會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另外,2017年新玉米即將上市,如果陳舊玉米1819370公斤不立即出庫,第三方將會購買新玉米,那時1819370公斤陳舊玉米將無處銷售。因此,原告依據(jù)《民事訴訟法》第119條之規(guī)定,依法向貴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依法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地盛公司辯稱,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答辯人系依照法律規(guī)定行使留置權,請求人民法院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理由如下:一、答辯人依照雙方2016年6月8日簽訂的《倉儲設施設備租賃合同》的約定,合法占有原告的玉米1819370公斤。二、根據(jù)《物權法》第二百三十一條,在債權人和債務人均為企業(yè)的情況下,答辯人留置的動產,不必與債權屬于同一法律關系。三、原告欠答辯人120噸玉米價款等合計人民幣6747681.4元已屆清償期。答辯人一直向原告索要上述欠款,但原告打電話不接、大門不讓進,拒不給付,答辯人無奈行使法定留置權。綜上,根據(jù)《物權法》第二百三十條、第二百三十一條之規(guī)定,答辯人系依照法律規(guī)定行使留置權,請求人民法院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本案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jù),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對有爭議的證據(jù)和事實,本院認定如下:原告牡丹江直屬庫提供如下證據(jù):證據(jù)一、倉儲設施設備租賃合同一份、糧食權屬確認書一份、糧權確認分貨位明細表一份、公證書一份。證明1、原、被告于2015年11月19日建立倉儲設施設備租賃合同。2、原告將27070噸玉米倉儲于被告處。3、被告對以上玉米權屬進行確認為原告所有,被告的義務是不得擅自動用已確認的糧食,不以任何理由對已確認的糧食進行處分(包括但不限于提供抵押擔保,抵償債務,轉讓牟利,出資入股),不以任何理由實施有礙直屬庫行使糧權的其他行為,該條重點說明被告不能以任何理由阻礙出庫,包括被告主張的行使留置權。4、被告若違反以上承諾,賠償原告損失并承擔糧食存放總價值30%的違約金。5、2016年12月28日原、被告雙方在海林市公證處再次就糧食權屬和被告不得以任何理由實施有礙直屬庫行使糧權的行為進行公證。被告地盛公司對該證據(jù)的真實性沒有異議,對原告證明問題第一、第二無異議,對證明問題第三、第四、第五有異議,認為無論是租賃合同還是確認書,均不能解除被告依法享有留置權。本院認為,上述證據(jù)來源合法、客觀、真實,充分證明原、被告的權利義務關系,對其予以采信。證據(jù)二、海林市人民法院(2016)黑1083民初264號民事判決書一份、海林市人民法院(2016)黑1083民初264號民事裁定書一份、牡丹江市中級人民法院(2017)黑10民終733號民事判決書一份。證明1、被告在與信用社借款合同糾紛一案中,將原告?zhèn)}儲于被告處的玉米進行抵押,違反原、被告在倉儲合同中約定的不得對外處分的義務---抵押。2、2016年海林市人民法院依法解除了原告?zhèn)}儲于被告處的玉米的查封。被告對其無異議,本院已當庭予以采信。證據(jù)三、視頻資料一份。證明被告阻礙原告出庫,其行為構成侵權,也違反合同約定。其中一次被告將原告工作人員李月國打傷住院,雙方以就賠償事宜處理完畢。被告認為,此事是2014年儲存的糧食已經出庫完畢,實際入庫為9633.87噸,糧庫按8987噸拔款,我按拔款的糧食數(shù)出庫完畢后,剩余646.870噸,我需要資金要賣糧,糧庫不同意,阻止我,然后糧庫報警,舊街派出所出警,在這期間糧庫皮卡車堵大門,我不讓,皮卡車撞我,糧庫說剩余的糧也是糧庫的,現(xiàn)在我已將646噸糧已全部賣出,糧庫沒有阻止,接著在賣糧,糧庫主任讓我找監(jiān)管員,我不清楚監(jiān)管員有多大權利。如果是糧庫的糧,此糧款有幾十萬元,我得有多大責任,糧庫并未追究我責任。前期此糧我賣,糧庫阻止我,后期為什么不阻止了。646.870噸歸被告所有,錄像中反映的情況是原告阻止被告出庫,不是被告阻止原告出庫。本院認為,經核對地盛公司出庫玉米即646.870噸(與本案訴訟請求無關)與原告工作人員發(fā)生糾紛后報警,對這一事實予以采信。被告地盛公司為證明其主張,向法院提供證據(jù)如下:證據(jù)一組,一、借據(jù)一份。證明地盛公司借給海林糧庫麻袋5000條(2014年1月26日)至今未還,折合人民幣2萬元。二、地盛糧油2014年出庫補量的說明一份。證明1、地盛公司借給長汀糧庫玉米40噸,價格是2220元每噸,總金額88800元。2、地盛公司出庫10703噸,應水分扣量80噸,價格2220元每噸,總金額177600元,由于海林糧庫監(jiān)管科長賈友庭通知,水分不扣量,扣量由海林糧庫承擔。3、原告欠被告玉米款本金266400元,利息327672元。三、2014年入庫單一份,收據(jù)一份。證明2014年收玉米,實際入庫數(shù)量9633.87噸,價格2220元每噸,有檢斤記錄,海林糧庫通過測量,說糧不夠,按8987噸給算的,現(xiàn)該糧食已經出庫完畢,實際出庫8987噸,糧庫剩余糧食646.870噸,現(xiàn)在售價1340元每噸,損失為569245.6元,倉儲費2015年1月起算至今33個月,每噸每月倉儲費為3.75元,倉儲費總金額為80050元,原告欠被告649295.6元,利息1421690.8元。四、檢斤記錄一份。證明1、2013年收購的臨儲玉米在2015年1月23日至1月24日應海林糧庫要求,強行補庫474.88噸,價格2220元每噸,總計1054000元,原告欠被告1054000元。2、2013年收購的臨儲玉米在2015年4月28日至4月30日應海林糧庫要求,再次強行補庫479.810噸,價格2220元每噸,總金額1065178元,原告欠被告1065178元。3、原告欠被告?zhèn)}儲費89751元。4、原告欠被告上述1、2項利息1853694元。原告對證據(jù)的合法性、真實性、關聯(lián)性均有異議,理由為:1、被告出示該組證據(jù)不能起到其證明目的意在行使留置權合法,原因是原、被告雙方在糧權確認書和公證書中已經約定被告不得以任何理由阻礙原告行使包括出庫權在內的糧權,結合物權法232條規(guī)定,被告已經不享有了留置權。2、被告出示的該組證據(jù)形式要件一不是欠條、還款計劃、對帳單,二該組證據(jù)沒有本案原告方的法定代表人的簽字和原告單位的公章。因此,原告對該證據(jù)的真實性、合法性有異議。3、見于本案被告沒有提起反訴和抵消的民事訴訟行為,因此,該組證據(jù)與本案不具有關聯(lián)性。4、該組證據(jù)不具有證明效力是因為,該組證據(jù)作為書證,應與其載明的內容所表達的含義,來證明被告所要證明的問題,可是該組證據(jù)表現(xiàn)形式是一張是收據(jù),一張是借據(jù),其他的沒有任何的欠款形式文字表述,所以原告代理人認為,這組證據(jù)不具有效力,認為被告的主張已超過法定訴訟時效期間,同時負有訴訟時效中斷或延長舉證責任。本院認為,被告提供上述證據(jù),意在證明原、被告存在債權債務關系。上述證據(jù)內容不是原告直接出示的蓋有公司公章或法定代表人行使職務行為的有效證明,尚不能確認債權債務關系,對其不予采信。根據(jù)當事人陳述和經審查確認的證據(jù),本院認定事實如下:原、被告于2015年11月19日簽訂了倉儲設備租賃合同,原告租用被告位于海林市長汀鎮(zhèn)滿城村倉房及倉房附帶設備4棟(出租方提供庫區(qū)及出租倉房的平面圖作為本合同附件),總倉容3.2萬噸,承租方租賃乙方倉儲設施設備收儲中央事權糧食期間,無償使用乙方庫及場地、道路等與糧食收儲有關的場所及必要的糧食收儲設施設備,租用倉房有關情況為1號倉房,中儲糧黑【2014】377號,倉容10000噸,倉型為鋼結構平房倉。2號倉房,中儲米黑【2013】269號,倉容1000噸,倉型為鋼結構平房倉。3號倉房,中儲米黑【2013】269號,倉容13000噸,倉型為鋼結構平房倉。4號倉房,中儲米黑【2013】269號,倉容8000噸,倉型為鋼結構平房倉。租賃期限自2015年11月19日起至承租方將中央事權糧食因調度、競拍、集并等原因全部出庫結束之日止。原告在租賃期間儲備糧食27070噸,海林市地盛糧油貿易有限公司出具了糧權確認分貨位明細表:記載倉號海LC01-DS03,品種玉米,數(shù)量11195噸,等級3,年限2013,糧食性質臨時儲存。倉號海LC01-DS02,品種玉米,數(shù)量480噸,等級3,年限2013,糧食性質臨時儲存。倉號海LC01-DS04,品種玉米,數(shù)量6408噸,等級3,年限2013,糧食性質臨時儲存。倉號海LC01-DS01,品種玉米,數(shù)量8987噸,等級3,年限2013,糧食性質臨時儲存。原告牡丹江直屬庫除將部分糧食已出庫,剩余1819370公斤玉米存放在位于被告公司院內北庫貨位號為海LC01—DS03。承租方派員看護糧食,附有租賃玉米交接單,被告以雙方存在債權債務關系為由,對上述玉米不讓出庫,雙方當事人派人看護。
原告中央儲備糧牡丹江直屬庫(以下簡稱牡丹江直屬庫)與被告海林市地盛糧油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地盛公司)租賃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10月30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于2017年11月29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原告牡丹江直屬庫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元哲、吳紅偉,被告地盛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佟永海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孫德仁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具有排他性。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債權人可以留置已經合法占有的債務人的動產,并有權就該動產優(yōu)先受償。原、被告形成的是倉儲設施設備租賃合同關系,因租賃合同期間被告擅自留置原告享有財產產生糾紛,在租賃期間原告存放庫房內的糧食雙方均已確認是原告依法享有的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他人不法行為的侵占。被告在租賃期間認為雙方存在債權、債務關系,擅自留置原告所有的1819370公斤糧食構成侵權。關于本案涉及被告實施留置權是否符合法律規(guī)定問題,第一,實施留置權先期條件應具備合法占有債務人的動產,而本案原告在履行租賃合同期間存放在庫內糧食,并由原告派出工作人員看管,庫門鑰匙在原告處,其由權屬人占有事實,被告不具有先期合法占有,在雙方租賃合同中也沒有賦予留置權。第二、實施留置權必須是債權人,雙方債權、債務關系應明確,原告負有給付義務。被告未提供有效債權憑證,庭審時提供的證據(jù)原告不認可,又缺少債權憑證合法性。如果雙方對其債權、債務有糾紛應協(xié)商解決或依法確認,被告應對自己享有債權,另行主張權利,原告也表示同意另行協(xié)商結算。第三,實施留置權必須是履行到期債務,被告未提供證據(jù)證實。第四實施留置權必須為同等價值,被告將原告庫存糧食全部留置超出范圍。因此,被告實施留置權缺少法律和事實依據(jù),構成侵權行為,應承擔侵權法律責任。本案經審理認為立案案由不當,經釋明原告選擇按合同關系主張權利,以審理確定的租賃合同糾紛為本案案由。原告向本院明確表示以被告院內北庫貨位號為海LC01—DS03內存放玉米實際現(xiàn)有噸數(shù)為準,如果出現(xiàn)不足與本案無關,該意見,予以采納。綜上所述,原告要求被告停止侵害,排除妨礙,交付原告所有玉米1819370公斤,應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十一條、第一百零六條第二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二百一十二條、第二百一十三條、第二百一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二百三十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百三十三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被告海林市地盛糧油貿易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后五日內給付原告中央儲備糧牡丹江直屬庫存放在被告海林市地盛糧油貿易有限公司院內北庫貨位號為海LC01—DS03處玉米1819370公斤。案件受理費100元,由被告海林市地盛糧油貿易有限公司承擔。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中級人民法院。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