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中城建第五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張家清。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潤興。
委托訴訟代理人:聞光平。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竇長勝。
委托訴訟代理人:胡國臣,河北胡國臣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中城建第五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因與被上訴人竇長勝勞動爭議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承德縣人民法院(2016)冀0821民初153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6年7月29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中城建第五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劉潤興、聞光平,被上訴人竇長勝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胡國臣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中城建第五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的上訴請求:1、請求撤銷承德縣人民法院(2016)冀0821民初1531號民事判決;2、被上訴人承擔上訴費用。事實和理由:1、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不構成勞動關系,依據(jù)上訴人向一審法院提交的證據(jù),應當認定被上訴人與海源通達公司構成勞動關系。并且海源通達公司也承認被上訴人是其員工,海源通達具備用工主體資格,應由海源通達承擔用工主體責任。2、本案是勞動爭議案件屬于民事案件,不屬于行政案件,一審法院適用法律錯誤。綜上,請求支持上訴人的上訴請求。
竇長山辯稱,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予以維持。
中城建第五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請求確認原告與被告無事實勞動關系,訴訟費由被告負擔。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被告于2014年9月13日到原告承攬的承德縣新合作廣場二期建設項目7#樓從事木工工作,同年9月23日被告在該工程工作中受傷。原告在開工前按項目一次性繳納了工傷保險費,被告亦在被保險人之列,原告后將主體工程勞務分包給海源通達公司,但均未與被告簽訂書面勞動合同。
一審法院認為,被告到原告承建的工地從事木工工作,被告在工作中受傷,原告雖已將主體工程分包給有資質(zhì)的勞務公司,但均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原告作為項目的總承包單位,為被告繳納了工傷保險,依法享有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和義務,應承擔用工主體責任。故根據(jù)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勞社部發(fā)【2005】12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三條之規(guī)定,判決:原告中城建第五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承擔被告竇長勝受傷時的用工主體責任。案件受理費10.00元,由被告承擔。
本院二審審理查明事實與一審法院審理查明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被上訴人到上訴人承包的承德縣新合作廣場二期建設項目7#樓從事木工工作,被上訴人在該工程工作中受傷,上訴人在開工前按項目一次性繳納了工傷保險費的事實清楚。據(jù)此,原審法院認為上訴人雖已將主體工程分包給有資質(zhì)的勞務公司,但均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上訴人作為項目的總承包單位,為被上訴人繳納了工傷保險,依法享有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和義務,應承擔用工主體責任亦無不當。綜上所述,上訴人中城建第五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0.00元,由上訴人中城建第五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冉雪芳 代理審判員 張喜艷 代理審判員 于 一
書記員:耿建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