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中國郵政集團安陸市分公司。住所地:安陸市太白大道。
法定代表人:李建華,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程紅偉,湖北維天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安陸工業(yè)技術學校。住所地:安陸市洑水鎮(zhèn)。
法定代表人:楊明久,該校校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光勇,該校員工。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海軍,隨州市曾都區(qū)北郊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原告中國郵政集團安陸市分公司與被告安陸工業(yè)技術學校郵遞服務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月22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被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均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中國郵政集團安陸市分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依法判令被告支付原告郵遞費用243542元。事實與理由:被告在2017年8月4日和原告簽訂《郵政快遞包裹客戶用郵協(xié)議》,原告為被告提供了郵政快遞服務。被告于2017年9月19日確認應付郵政快遞費用款為243542元,但是被告至今未按約定支付快遞費用,原告遂提起訴訟。
被告安陸工業(yè)技術學校辯稱,原告所訴不實,經被告初步小范圍排查,原告的郵遞員投遞少量郵件屬實,還有大量郵件沒有投遞到位,原告的工作人員以其特殊身份的便利騙取未經被告授權的工作人員,在其打印好了的所謂“交接表”上簽字,亦未經被告的法定代表人確認,在法定的期間內即2018年2月6日被告已向法院申請對涉案人的收件人簽收的姓名進行文字鑒定,以甄別真?zhèn)魏髶?jù)實結算。原告訴稱的64090份全部送達,沒有依據(jù)。且原告提供的回執(zhí)單號碼,被告無法通過客服電話11××3查詢,回執(zhí)單涉嫌偽造,原告未向法庭提交會計記賬憑證以證明原告公司發(fā)生了郵遞業(yè)務費用,根據(jù)雙方協(xié)議第三條約定,以實際投遞回執(zhí)件數(shù)結算郵資,原告未能提供合理合法的投遞回執(zhí)單結算,故請求法院查明事實后駁回原告的訴求。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jù),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7年8月4日,原、被告簽訂《郵政快遞包裹客戶用郵協(xié)議》,雙方對業(yè)務范圍、資費、結算方式、郵件安全、等事項作出約定。2017年9月19日,原、被告簽署《郵政投遞回執(zhí)確認單》注明回執(zhí)件數(shù)為64090件,單件資費3.8元,合計寄遞資費243542元,后被告以實際投遞件數(shù)與事實不符為由,拒絕支付寄遞費用,形成訴訟。
本院認為,被告承認原告的訴訟請求部分,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支持。對原告的訴訟請求被告有爭議的部分,本院作出如下認定:原、被告于2017年8月4日簽訂的《郵政快遞包裹客戶用郵協(xié)議》雙方均無異議,雙方形成郵政快遞服務合同之法律關系。原告在完成郵遞工作后,將相關的投遞回執(zhí)已經交付被告,被告的工作人員在交接回執(zhí)上予以了簽字確認,應認定為雙方已確認原告已經實際履行義務,被告在訴訟中主張原告未能將郵件實際投遞到位,并未能提交有效證據(jù)予以證明,被告雖申請進行筆跡鑒定,但因涉案檢材數(shù)量巨大,筆跡鑒定沒有實際操作之可能及必要,故本院對被告請求的筆跡鑒定不予支持。綜上,雙方形成了合法有效的合同關系,原告已根據(jù)雙方約定實際完成郵政快遞服務,被告亦應根據(jù)合同約定支付相應的費用。
經合議庭評議,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安陸工業(yè)技術學校向原告中國郵政集團安陸市分公司給付243542元。
上列應付款項,于本判決生效后5日內付清。逾期支付,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辦理,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4953元由被告安陸工業(yè)技術學校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交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孝感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徐斌
審判員 徐斌
人民陪審員 江珊
書記員: 胡建毅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