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宜昌市夷陵區(qū)支行(以下簡稱郵政儲蓄銀行夷陵區(qū)支行,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xxxx),住所地:宜昌市夷陵區(qū)夷興大道32號。負責人:向蓉,系該支行行長。委托訴訟代理人:曹勇,湖北旭晟律師事務所律師。委托訴訟代理人:丁建勛,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系郵政儲蓄銀行夷陵區(qū)支行職員,住宜昌市夷陵區(qū)。特別授權。被告:柳某某,女,漢族,無業(yè),戶籍所在地秭歸縣,現(xiàn)住宜昌市。委托訴訟代理人:李逾操、郭方碩,湖北三立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向美某,女,漢族,夷陵醫(yī)院醫(yī)生,住夷陵區(qū)。被告:蔡宏?。ㄏ迪蛎滥痴煞颍?,男,漢族,夷陵醫(yī)院醫(yī)生,住夷陵區(qū)。
原告郵政儲蓄銀行夷陵區(qū)支行訴稱,2014年2月1日原告與被告柳某某簽訂《小額貸款借款合同》約定原告向被告提供10萬元的貸款,利率15.3%,期限1年,還款方式為階段性等額本息法。2014年2月1日被告向美某、蔡宏俊分別與原告簽訂《小額貸款保證合同》為被告柳某某在原告處的該筆貸款的本金、利息及違約金、賠償金等提供連帶責任保證,保證期間為貸款合同期限屆滿之日后兩年。2014年2月1日原告按照合同約定將10萬元的貸款轉入被告柳某某的賬戶。貸款到期后被告柳某某未按約定還款,雖經原告工作人員多次催討,但被告柳某某以各種理由拒不還款,原告遂訴至法院,要求判決:由被告柳某某立即向原告償還借款本金38692.53元并按《小額貸款借款合同》約定的利息、罰息標準支付利息、罰息直至償清貸款本息;被告向美某、蔡宏俊對該筆債務承擔連帶保證責任。被告柳某某辯稱,1、原告提供的起訴狀中關于借款金額和借款期限與借款合同上約定的不一致,說明銀行在審查資料和辦理貸款時存在重大過錯。2、原告的工作人員在簽訂合同時僅要求我簽字,對合同的主要內容、重要條款都不知情,合同不能反映答辯人的真實意思表示。3、我不是合同的實際相對人和履行人。本案合同的簽訂和履行,全部是由黃開明和楊宇一手操辦的,合同原件和放貸的儲蓄卡也都是在黃開明手上,由黃開明使用貸款和負責還款。4、黃開明提供虛假材料和大量以他人名義在銀行貸款,銀行工作人員也是知情的,且單憑我的簽字是不能貸款成功的,銀行與案外人黃開明存在惡意串通的行為。綜上所述,本案中的借款合同雙方沒有達成合意,雙方也沒有實際履行合同的行為,應當認定合同沒有成立。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被告向美某、蔡宏俊辯稱,1、合同內容有瑕疵,對合同的真實性有異議;2、我們作為保證人,在保證期間內沒有人通知我還款;3、在簽合同的時候我們都沒有看合同的具體內容,只是應人之邀到銀行幫忙簽字,且所貸款項也沒有支付給我們,不應當由我們來承擔還款責任;4、原告存在私自延長還款期限及保證期限的情況,本案的保證期間已過,請求法院駁回原告對我們的訴訟請求。經審理查明,2014年2月1日,原告與被告柳某某簽訂編號為xxxx84號的《小額貸款借款合同》,由原告為被告柳某某提供10萬元的貸款,用于進購油漆、涂料及經營資金周轉,貸款期限為一年,即從2014年2月1日起至2015年2月1日止。同時,合同還對貸款利率、支付方式、罰息、還款方式、違約責任等分別進行了約定。為確保柳某某所貸款項能按合同履行,2014年2月1日,原告分別與被告向美某、蔡宏俊簽訂《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小額貸款保證合同》,被告向美某、蔡宏俊均為被告柳某某的該筆貸款提供連帶責任保證。保證期間從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后兩年止,被告向美某、蔡宏俊承擔連帶責任保證的時間為主合同債務到期10天后開始,即從2015年2月12日起至2017年2月11日止。2014年2月1日被告柳某某在原告處辦妥個人貸款(手工)借據(jù)后,原告于當日向其名下的xxxx6帳戶發(fā)放貸款人民幣100000元。被告柳某某在收到借款后,自2014年12月21日起便不再按約還款,至今尚欠原告本金38692.53元及相應利息。原告經催索無果后遂訴至本院,要求判如所請。另查明,被告柳某某在收到貸款后,所開專用帳戶綁定的由其本人正常使用的手機號,在合同履行期間,收到過原告方給其發(fā)送的催款短信,但其對此一直未予回應,也未還款。上述事實,有原告提供的《小額貸款借款合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小額貸款保證合同》、個人貸款放款單、個人貸款(手工)借據(jù)及原、被告的當庭陳述等證據(jù)在卷佐證,足以認定。
原告郵政儲蓄銀行夷陵區(qū)支行與被告柳某某、向美某、蔡宏俊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5月19日立案受理后,由審判員姚衛(wèi)瓊獨任審判,于2017年7月18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的委托代理人曹勇,被告柳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李逾操、郭方碩、被告向美某、蔡宏俊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原告與被告柳某某簽訂的《小額貸款借款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禁止性規(guī)定,屬有效合同,雙方的借貸關系合法有效,雙方簽訂的合同對原、被告均具有約束力。被告柳某某以其簽訂合同時,未對合同內容進行查看,只是在合同上簽了名字,對合同的主要內容和重要條款均不知情為由,認為合同不是其真實意思表示,應當認定合同沒有成立,因其對于其是在空白合同上簽字的事實未提供證據(jù)予以證實,故對其該項抗辯觀點,本院不予采信。被告柳某某以所貸款項雖是進入了她名下的帳戶,但其并未實際使用該帳戶所在的卡,也未履行過還款義務為由,認為其不是借款合同的實際相對人和履行人,但從審理查明的事實顯示,在原告處的借據(jù)是柳某某本人所辦理,放款的帳戶名是柳某某,該帳戶所綁定的手機號碼也是柳某某正常使用的號碼,且在合同履行期間柳某某的該手機號碼收到過原告給其發(fā)送的催款通知,由此可見,放款卡是被告柳某某本人所開,所貸款項也確實進入了該卡,至于其所辦卡交給誰使用是其對本人權利的處分,不影響其合同中貸款人的身份,故對其此項抗辯觀點,本院不予采信。因此,合同簽訂后,原告按照合同約定履行了出借借款的義務,被告柳某某亦應依照合同約定履行償還借款本金并支付利息的義務。合同履行中,被告柳某某未按期足額還本付息,其行為構成違約,故原告有權按合同約定要求被告柳某某立即清償借款本息及相關費用。根據(jù)原告提供的證據(jù)顯示,截止2014年12月21日,被告柳某某尚欠原告借款本金38692.53元及相應利息,故原告要求被告柳某某償還截止2014年12月21日的借款本金38692.53元,并以本金38692.53元為基數(shù)按合同約定承擔從2014年12月22日起至實際債務履行完畢之日止的逾期利息及罰息的理由成立,本院予以支持。原告以被告向美某、蔡宏俊均與其簽訂了《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小額貸款保證合同》,為被告柳某某的貸款提供連帶保證責任為由,要求被告向美某、蔡宏俊為被告柳某某的該筆債務承擔連帶保證責任,從庭審查明的事實可知,保證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為“從2015年2月12日至2017年2月11日止”,但本案原告于2017年5月19日向本院提起訴訟主張債權,由此可知,保證期間已過,故被告向美某、蔡宏俊的保證責任已經解除,所以對于原告的此項請求本院不予支持。經本院主持調解,雙方無法達成一致協(xié)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四十四條、第六十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一百九十八條、第二百零四條、第二百零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二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柳某某于本判決生效后立即償還原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宜昌市夷陵區(qū)支行截止2014年12月21日的借款本金38692.53元,并以本金38692.53元為基數(shù)按合同約定標準支付自2014年12月22日起至上述款項實際清償之日止的逾期利息及罰息,息隨本清(具體數(shù)額以原告方系統(tǒng)顯示的數(shù)據(jù)為準)。二、駁回原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宜昌市夷陵區(qū)支行的其他訴訟請求。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383.5元(已經減半收?。?,由被告柳某某負擔。對于原告在起訴時已經預繳的費用由被告柳某某在履行判決主文中的還款義務時一并支付。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姚衛(wèi)瓊
書記員:瞿暢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