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宜昌市分行(以下簡稱郵政儲蓄銀行宜昌市分行)。
代表人熊友林,該分行行長。
委托代理人韓偉,女,該行員工。
委托代理人李靖,湖北前鋒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被告陳某。
被告吳某某。
原告郵政儲蓄銀行宜昌市分行與被告陳某、吳某某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5年1月5日受理后,依法組成由審判員尹暹賓擔任審判長,審判員李敏、人民陪審員陳娟參加評議的合議庭,于2015年4月13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郵政儲蓄銀行宜昌市分行委托代理人韓偉、李靖到庭參加訴訟,被告陳某、吳某某經(jīng)本院公告送達開庭傳票未到庭參加訴訟,本院依法缺席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經(jīng)審理查明,2011年9月30日,陳某為借款人,與郵政儲蓄銀行宜昌市分行簽訂《個人購房借款及擔保合同》,約定陳某向郵政儲蓄銀行宜昌市分行貸款48萬元用于購買座落于小溪塔街辦XXX路房屋一套,貸款期限為240個月,自2011年10月8日至2031年10月8日,貸款利率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同檔次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為準,還款方式為按月等額本息還款法。借款人未按合同約定日期、金額償還的貸款,貸款人有權(quán)按罰息利率按日計收利息。對不能支付的利息,按罰息利率計收復(fù)利,罰息利率按在第四條約定的利率基礎(chǔ)上加收30%。2011年8月31日,吳某某向原告出具《借款人配偶關(guān)系聲明》一份,同意以借款人的名義向原告申請貸款,并同意以上述房產(chǎn)作為貸款的擔保。
2011年10月8日,原告向陳某放款48萬元,陳某取得貸款后,按約償還了27期貸款本息,后未按合同約定還款,累計償還本金數(shù)30857.57元,截止2014年1月8日尚欠本金449142.43元。從而引起訴訟。
另查,2011年9月,陳某將小溪塔街辦XXX路房屋辦理抵押登記,房屋他項權(quán)利人為郵政儲蓄銀行宜昌市分行。
上述事實,有《個人購房借款及擔保合同》1份、《貸款(手工)借據(jù)》1份、《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小額信貸分期還款計劃表》1份、房屋他項權(quán)證1份,《借款人配偶關(guān)系聲明》1份,銀行還款流水1份,開庭筆錄在卷證實。
本院認為,原告郵政儲蓄銀行宜昌市分行與被告陳某簽訂的《個人購房借款及擔保合同》,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且未違反國家有關(guān)法律法規(guī),為有效合同,對締約各方當事人均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yīng)當按照合同約定全面履行合同義務(wù)。原告依約履行了放款義務(wù),而被告陳某未如約還款,已構(gòu)成違約。依合同約定,原告有權(quán)提前收回全部貸款,并按合同約定計收利息。原告主張的本金449142.43元及自2014年1月9日開始起至給付之日止,按年利率8.515%計算利息,符合法律規(guī)定。被告陳某以所購房屋為該筆貸款提供抵押擔保,故原告依法對該抵押房屋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quán)。同時,被告吳某某出具的《借款人配偶關(guān)系聲明》,同意以借款人的名義向原告申請貸款,故吳某某應(yīng)與被告陳某共同清償借款。
綜上,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八條、第三十三條,第五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陳某、吳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共同清償原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宜昌市分行借款本金449142.43元,并以449142.43元為基數(shù),自2014年1月9日起至生效判決確定履行之日止,按年利率%計算8.515%利息。
二、原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宜昌市分行對被告陳某位于小溪塔街辦XXX路房屋(房屋所有權(quán)證號:夷陵區(qū)房權(quán)證小溪塔字第0036XXXX號)在上述債權(quán)范圍內(nèi)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quán)。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wù),應(yīng)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wù)利息。
本案訴訟費8168元,公告費600元,合計8768元(原告已預(yù)交),由被告陳某、吳某某共同承擔,在履行上列判決之給付義務(wù)時一并清結(jié)。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尹暹賓 審 判 員 李 敏 人民陪審員 陳 娟
書記員:李聰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